消费降级?喊得最凶的是这一群人

近日,“消费降级”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而在过去一直喊着的就是“消费升级”的口号,因此关于消费是升级还是降级的讨论甚嚣尘上。

消费降级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7.5%,出现了15年来的最低值。而1-7月份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增速为7.3%。

消费降级?喊得最凶的是这一群人

中国人口众多,生活消费水平也不一样,消费观念更是各异,因此要分情况看。据民间的一份关于2018中国小康家庭标准发数据分类来看,将中国家庭分成了不同级别。

消费降级?喊得最凶的是这一群人


2018年家庭收入等级划分

净资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按揭买房的,房产应该按照已经支付的额度进行计算净资产。年收入指的是可支配收入,即税后收入。

下面提到的超过,包含临界值,提到的不超过,不包含临界值。

富豪家庭:净资产超过1000万,年收入超过500万的。人口比例:0.08%

富裕家庭:净资产超过500万但不超过1000万,年收入超过200万但不超过500万。人口比例:0.32%

高收入家庭:净资产超过300万,但不超过500万。年收入超过80万但不超过200万。人口比例:7.6%

以上三种家庭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占中国总人数的8%。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没有所谓的消费升级或者消费降级。

净资产不超过20万,年收入不超过3万,人口比例为0.02%。同理,这部分人群的最底层要么是在温饱线挣扎,要么达到温饱,生活基本比较困难,消费上还比较拮据。

此外,净资产超过20万但不超过50万,年收入超过3万但不超过8万,这部分人群占36.98%,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占到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这部分人群在消费市场中也占据一定力量,就他们而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相对提高,他们的消费升级则是通过电商。从今年各行业的数据报告看,呈现出一个特征,即线上渠道增速快,拉开了与线下渠道的增速。在中国消费市场中,网购市场增长引擎作用凸显。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倒了渠道壁垒,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国家对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网络购物带来的操作简便、商品选择余地大、价格优势明显等突出特点,网络零售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因为中间渠道多,到偏远地区的商品会贵一点,那么如果从网上购买,就能买到根据性价比的商品。同时在线上,农村人群见到的、能买到的品牌商品更多元更便捷了。因此,相对过去来说,这部分人群是实现了消费升级。

而净资产超过200万,但不超过300万。年收入超过15万,但不超过80万。人口比例占据21%。净资产超过50万但不超过80万,年收入超过8万但不超过15万。人口比例占34%。这部分人群总共占到55%。

这里面包含了中产阶层以及有希望、期待跻身中产阶层的人,也是“消费降级”喊得最凶的人群。说起来,“消费升级”是一个“洗脑”的漫长而潜移默化的过程。有心的人会注意到,近几年“中产阶级”和“消费升级”被无限提起,目的在于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有钱,鼓励消费。很多人花钱的两大主题,一是“占便宜”、二是“贪虚荣”。在被洗脑中,一些人也会不自觉的跟上节奏,标榜自己是中产阶层或者把目标向中产阶层靠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前消费的理念甚至被印在学生的教科书中,甚至有人觉得不提前花就会亏了。

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主要贡献力量,也是对厂家和商家的正反馈。但是前几年仿佛有点过犹不及,商家太过注重营销,频繁造节刺激消费,转嫁到消费端,消费者实际承担的成本比需要的多得多。看起来,是消费端和生产端两头热,形势喜人,实际上是在透支消费者未来的收入。

消费降级?喊得最凶的是这一群人

有一些人,是消费升级的忠实拥趸,践行往高端消费,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能力。《每日人物》近日就“消费降级”的话题做了一项问卷调查,举其中一个例子基本就可以代表这一类人群的消费理念。石家庄42岁家庭主妇,工作20年现辞职在家,先生工资8千多,她自己的一级建造师证每年有几万元收入,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和一猫一狗。辞职第一个月花了3870元,其中6件衣服花了2000元,化妆品400多元,鱼缸和鱼花了400元,大虾、牛排、酱牛肉吃了800元,还给小朋友买了王者荣耀的皮肤。

对于消费偏保守的人来说,其实这里面的消费有些是不必要的。

而她回忆以前,光是好看的包包,就买了六七十个,化妆品用迪奥,衣服每个星期都要买。这几年,我网购花了足足有二三十万,很多衣服真的是连吊牌都没拆,化妆品趁着做活动,一下买了三五瓶,结果一瓶都没用完。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花钱任性,买一堆无用商品、囤货的人。

但当前经济形势不明朗,中美贸易战还在继续,投资市场也不景气,加上日前出台的个税改革方案,令悲观情绪更加弥漫,大量企业裁员倒闭的景象仿佛马上就要上演,企业和员工瑟瑟发抖,不敢任性。

古代先贤早就经验总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以你让这部分人一下子改掉以前的消费习惯很难,因此也是喊着“消费降级”口号最凶的人,说消费降级,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表现出了一种对现状的不满,他们更多的说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越来越穷的感觉。

在这些群众的心里,钱还是那么多,但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要买,有越来越多的钱要花,所以钱总是入不敷出的,而自己很多想买而不能买,想消费而不能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多,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买替代品,这种感觉其实正是消费降级的来源。

他们会说,我如果不用还贷款,不用付房租,能赚更多的钱,应该会消费更多更好。所以跟这种理想中的消费比较,他肯定是降级了,甚至跟他买房和租房之前比较也是降级了的。

但是另一部分人则更为理性。房价和子女教育支出、医疗费用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大半,还透支了未来收入的一部分,在这种压力下,他们对价格更敏感,他们不是买不起名牌,而是追求生活方式简单化,有了更高的容忍度。由于过去几十年跨国品牌纷纷将生产外包,品牌与生产分离,日积月累,间接也造成了很多消费者觉得,买代工厂的产品,品质有保证,价格低,没有必要一定买大牌。

经济学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幸福=所得/欲望,当欲望不变,所得越大越幸福。当所得不变,欲望减小也能更幸福。

所以,在经济寒冬中,更是应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千百年来,勤俭节约仍然是一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但似乎由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经济几次腾飞,让一些人膨胀起来,忘掉了这种传统美德。

需要提及的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发达国家还很远,不管是处在经济形势大好还是低迷时期,我们都应该养成健康的消费理念,理性消费,生活简单点,才踏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