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的国民党暂七师战斗力真的那么不堪吗?

啥都懂一点儿


电视剧《亮剑》中敌暂七师师长常乃超被李云龙罚跑五公里露面时说:“贵军不待我的部队展开,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牵下,就从背后下手”。后来常乃超当了南京军事学院的军事教员对李云龙说:“我的暂七师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



小说《亮剑》是没有这一情节的。暂七师的全称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七师,和新编师一样属于新编的部队。常乃超的暂第七师是杂牌部队,它不可能拥有清一色的美械装备。拥有美械和半美械的总共就十几个军。因此,华野二师的李云龙才要舍近求远去攻打美械王牌师的楚云飞美械王牌师89师(实际上这个师属于第13军的编制,是汤恩伯起家的部队)。楚云飞完成了坚守任务,跑了。李云龙想吃掉楚云飞的计划泡汤,只能让暂七师当替死鬼。


身为副师长的邢志国说:要是先打暂七师,那是手把攥啊!

以上说明,身为杂牌部队的常乃超暂七师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

国民党军历史上确实有暂编第七师,该师的前身为广东挺进纵队和保安部队。1939年国民政府将暂编第7、8、9三个师组建成暂编第2军,军长为邹洪,暂编第7师师长为王作华。该军先后隶属于第4战区和第7战区,参加过39年的冬季攻势、第二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湘粤赣边区作战,抗战胜利后,该军的番号被撤销。


历史军魂


暂七师并非不堪,实际上是李云龙用兵不拘泥于章法,而且也带着误打误撞的因素,才一下子把暂七师吃掉了。

常乃超之败,其实和颜良被斩的道理是一样的

关于暂七师是怎么败的,暂七师的师长常乃超刚被俘的时候并不服气,并且说李云龙胜之不武“贵军不待我的部队展开,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牵下,就从背后下手”。

这就颇有点像关羽斩颜良的过程了,关羽的确是猛将,在真实的三国中,后期更是震慑华夏的存在,但是在官渡之战中,关羽的名声不一定比颜良要响,颜良是河北名将,并且是能够兵分一路的上将,这种人物绝对不会低于曹操手下任何一个大将。比如曹操手下的徐晃就不能抵挡。

而关羽能够斩杀颜良,在《三国志》中是这样介绍的,颜良带领一路兵马围攻白马,徐晃打不过颜良,曹操因此让刚刚收服的关羽前去帮场子,关羽赶到战场时,“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纵横是绝对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在万人当中取上将首级,并且能够全身而退的,这里面这个“策马”其实很有意味,我认为应该是在颜良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关羽飞快的冲进颜良的营地,斩杀颜良后,导致袁绍大军一片混乱,类似于一次古代的“斩首行动”。

所以,说功夫的时候也并不能说关于就一定比颜良厉害,因为两个人连名号都没报,完全是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暂七师估计和颜良一样,还没闹清楚状况,敌人就冲上来了,以至于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牵下来,就被李云龙拿下了。

李云龙的迂回战术运用的如鱼得水

另外,常乃超说的是李云龙从背后下手,其实这完全符合李云龙的一贯打法,在《亮剑》中,纵横能看到李云龙最杰出的战术策略就是正面仰攻,然后进行各种迂回,在炮击坂田指挥所,实际是正面攻击,然后炮兵迂回上去,一炮端掉了坂田的指挥所;在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也是正面压制,工兵掘土迂回上去,集体扔手榴弹;

李云龙是天生的战术家,即使出身于泥腿子,战术上的运用也并非一般的书呆子所能及,这种作战思维用标准点的话来说,也是出奇制胜,在正面仰攻的同时,突击小队从背后下手,直接取常乃超的指挥所。李云龙的作战思维,也只有楚云飞能够看透,在这次战斗中,李云龙要本来是要吃掉楚云飞部的,但是楚云飞早就知道,这支突击小队才是李云龙部的亮剑之所在,因此快速撤离,李云龙扑了一场空。

暂七师的美械装备实际上也是累赘

在说暂七师的时候,常乃超曾经说一句,“我的暂七师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这一点在前面常乃超自己分析失败原因的时候也说了一句,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牵下。

这一点其实和我答九二式步兵炮为什么在中国战场胜于榴弹炮,就是因为榴弹炮这种武器不适合中国,包括国军的所有美械装备,为什么纵横会有这种思维,就是因为美国装备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使用的,为了能够把美国国内的弹药打光,促进生产,美军打仗的时候,那弹药打的怎一个浪费了得。

常乃超所的这个大炮,实际上就是膀大腰圆十分笨重的榴弹炮,这种炮口径大,射程远,缺点就是运输和假设麻烦,使用起来也麻烦,当时国军士兵整体素质不过,即使给了美式装备,也无济于事,只能是更浪费。

比如说这个冲锋枪,日本不大面积使用冲锋枪,并不是说冲锋枪比步枪造价高多少,而是在于子弹的浪费上,冲锋枪是白发不中,相对于步枪的百发百中来说,显然并不是当时的日本所能吃得消的,日本都吃不消,国军就能吃得消了?为了准备内战,老蒋把经济都搞成通货膨胀了,更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

如果常乃超的部队不全是美械装备,很可能和李云龙遭遇后就摆上阵势了,不可能炮都架不上。


史论纵横


暂七师是不是精锐先不提,暂七师的暂字确实是暂编的意思。也就是说,暂七师是临时新建的部队。那么,为什么国军会有暂某师这种番号呢?

这是因为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的番号,军一级的最大番号是100军,师一级的最大番号是200师。

师一级编号超出200的部队,番号一律称为新某师或者暂某师。


这种新编师的编制和装备,与老番号的师是一样的待遇。暂编师,原则上也属于新编师。但是区别就在于,新编师是正式番号,而暂编师是临时的番号。也就是说,因为正式的番号用完了,新编的这个师,暂时先用暂编某师作为部队的番号。如果作战能力不错,部队就保留下来,授予正式的番号;如果作战能力不行,那就撤销。



在电视剧《亮剑》中的暂七师,按照常乃超的说法,他的部队虽然是暂编师,但却是美械装备,火炮还有牵引车的摩步化步兵,典型的国军精锐。

那么这样一支国军精锐,是怎么被李云龙歼灭的呢?

其实,还是要怪楚云飞……

当李云龙用长跑五公里的办法抓出暂七师师长常乃超后,他是这样说的:贵军不待我的部队展开,火炮还没有从牵引车上牵下,你就从背后下手,实在难算是英雄啊!

什么意思?



按照当时的战场态势,李云龙本来打暂七师最有利的。但是李云龙偏偏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舍近求远的打楚云飞。楚云飞的脑筋活,发现情况不妙自己先撤了。而常乃超的脑筋灵活性就不如楚云飞了,没有大局观。

当楚云飞撤出阵地后,有没有及时的通报暂七师,不得而之。但是楚云飞撤退,却导致暂七师成了战场上唯一的活靶子,被正在运动中的李云龙部围歼。(估计楚云飞也想拿暂七师垫背)





这样看来,常乃超和他的暂七师其实败得很冤枉,他知道李云龙会来打自己,看见李云龙朝楚云飞方向去了,以为自己安全了。结果谁知道李云龙会杀回来,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否则双方拉开了架势对垒,李云龙未必能把暂七师打的那么惨。

所以,暂七师的问题并不是装备不好,也不是战术出了问题。而是师一级的指挥系统能力不行,情报工作不到位。如果要事后追究,常乃超要负首要责任。

毕竟常乃超是一师之长,高级指挥员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敌人。李云龙舍近求远打楚云飞,他就应该要有合理的部署,及时顺畅的情报渠道和对敌方主将的了解。最起码的,要战场大局观。楚云飞可以跑,常乃超就不能跑?恐怕是想跑,来不及了吧。

不能因为自己打了败仗,就说李云龙是游击习气。实际上李云龙玩的是斩首行动,大部队打的也是运动战,并不是游击战。暂七师身为摩步化步队,机动能力还不如李云龙的步兵,实在是说不过去。

不过,这也不是说常乃超的水平不行。他后来能以俘虏的身份,在军事学院当教员。也说明他的军事理论功底还是很深厚的。只是为人稍微迂腐了一点,不如李云龙狡猾,也不如楚云飞机灵。



这种精英学院派和草根实战派的较量,谁高谁低并无定论,全在战场上的一瞬之间。常乃超和暂七师只是经验不足罢了。

并且,常乃超的性格还是很耿直的。虽然做了俘虏,但却并没有摇尾乞怜。身份公开后保持了自己高级将领的尊严。在李云龙看来,他这种人虽然烦,但也值得尊敬。否则,依李云龙的性格,凭什么单独给常乃超开小灶,住单间。



总的说,暂七师虽然名字中带一个暂字,但却是装备精良的暂编师。如果常乃超这种性格耿直的人拉着暂七师,在抗战上跟倭寇死磕,绝对能让倭寇吃点苦头。只是可惜了,碰上了拥有主角光环的李云龙。


Mer86


“不堪”是不至于。“没经验又给打了个才措手不及”才是最致命弱点。

先看两个师的基本情况:

李云龙的二师最早隶属于陈谢兵团,即第二野战军。后来帮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打了一次援,被粟裕将军给扣在三野而参加了淮海战役。

常乃超的暂七师,在电视剧里没有明确他的出处,从出场于淮海战役的前期,黄百韬兵团被歼的碾庄战役之前,又在楚云飞的59师附近,应该和楚云飞一样属于邱清泉兵团,即第二兵团。

再看两个师的师长:

二师师长李云龙是个老革命了,从内战前的黄麻暴动开始,历经十年内战,又打了八年抗战,抗战结束后依然小规模冲突不止,是从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将领,长期担任团长职务,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暂七师师长常乃超在电视剧里没有明确生命轨迹,仅从他的部队很不禁打,应急反应严重不足,有乐队,他被捕后,先冒充营部书记员,被认出后又一系列的行为以及最后在军事学院当教员的情况来看,其是一个实战经验严重匮乏,生活小资,书生气十足,只会纸上谈兵的主儿。

接着,看两个师的战斗力,

李云龙的二师有三个团,其中二团是从晋西北带出来的老底子,另两个团里一团成立早于三团,三团应该也是新组建不久的,从二师跟楚云龙的59师硬碰硬时的那次会议能看的出来。就武器配置而言,应该还是以缴获的日式装备为主,附以缴获的部分美式装备,意大利炮估计已经扔了,毕竟只有17发炮弹,应该早就打光了。严重缺乏重武器,没有空中火力支援。

常乃超的暂七师,从常乃超的话“没等我的阵型摆开,火炮还没从牵引车上拉下来。。。”里能看出,应该是个新编美械装备师,火炮有可能是美制105mm榴弹炮,而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可以说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嫡系主力之一,仅从这一点来看,暂七师的配置应该不低于楚云飞的59师,飞机大炮的火力支援是有的。暂”就是临时的意思,“暂七师”就是“暂编第七师”,这说明这个师要么是新组建的一个师,要么就是扩编了新兵的新兵师。

最后,两个师打了一场遭遇战,李云龙学会了山本一木的特种作战手段,意图突袭59师师部,未果,转而突袭了位置更远的暂七师师部,又适逢赵刚归队,赵刚迅速看清形式,马上组织部队与李云龙里应外合,能歼灭暂七师,赵刚功不可没,不是他不惜一切代价猛攻的暂七师没缓过劲儿来的话,李云龙也没那么容易歼灭暂七师。

归根到底,不是暂七师不行,或者师长常乃超有多糟糕,只是给李云龙打了个措手不及,其他友邻部队也按计划撤了。因此,暂七师就杯具了。

同样杯具的还有李云龙的二师,俘虏没捞到,因为守赵庄的时候还是三个团,乐队送赵刚了,赵刚也被打劫了。至于暂七师的牵引车和火炮等。。。咳,咳,“四个炮团,五吨弹药”的“我们的炮弹很充足”里,应该就有李云龙这次的贡献。可能他的意大利炮也在其中。


陌上云白



和谐131679225


肯定不是了!如果不是李云龙的主角光环,就一个李云龙师是不具备在一对一交战当中击败暂七师这种级别的部队的,更不要说能够俘虏一个建制师。

由于受限于武器的能力,国我双方的战斗损失比大致在3比1,也就是说我三才能换来国一,这足以说明国的战斗力并没有那么弱。暂七师是国军正编部队,人员满员,装备充足。军事指挥官也是正牌两军。这足以说明其战斗力不会太弱。

其次,八路军里确实有王牌师的战斗力比暂七师强得多,但绝对不是李云龙部队!我们看过原著,李云龙这个师实际上是扩编来的,是原独立团的架子再扩编为一个师,这种部队放着现代标准叫丙种军。

我们能够在与国作战中取胜实际上得益于蒋介石的蠢式堆军!蒋介石由于害怕手下兵将拥兵自重,他往往给各军之间派驻不同派系的部队,目的是互相牵制。可是这直接造成部队与部队之间不信任而会留出空档,这对于我军快速穿插形成绝对优势兵力十分重要。比如在歼灭国军第74师的时候我们集结了超过国军十倍以上的兵力才围歼了他。


优己


淮海战役,其实就是一个局,首先,黄百韬为什么去徐州,没有理由呀,收缩撤退从海上不是更直接吗?其次,黄维去救谁?千里行军是打迂回包围战的战略,却被用于救援,不得要领呀,再有就是战略总退却问题,为什么要三个兵团从一个方向跑,从三个方向突围,凭借对手少数的兵力,怎么能全歼三个兵团呢?


用户83903916492


暂七师,只是名字上显的不那么正规,属于编外军队。(严格来说独立团也算是编外,不能算是正规嫡系军队,当然那时的八路军并没有嫡系旁系的划分。)

军队战斗力组成有以下组成:

1.装备水平:作为后期的国民党组织的军队,装备水平绝对没得说。清一色美式装备,冲锋枪1080支、卡宾枪540支、半自动步枪4500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270,迫击炮200门、山炮榴弹炮各12门。这装备火力投射绝对远超李云龙的部队,但是老李就是拿着较为落后,投射能力较弱的部队歼灭了暂七师。(美军枪械注重中短距离上的压制,因为远程有大炮,有空军。到了暂七师这,飞机没有,大炮缩水)

2.战斗意志:国民党战斗意志大家都了解的,本身很可能是被强拉的壮丁,当兵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现在日本人被打投降了,身边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仗是真的打够了,也是在打厌了。对面也是劳苦大众,再说解放军宣传工作做得极好。极大的扰乱了军心,大量国军士兵无心恋战,在解放军的兄弟、同乡们都不断的写信带消息等,大量的士兵时刻准备找机会逃跑或者向解放军投诚。(解放军意志顽强,政委教导有力,携大胜之势而来,锋芒所向,无一匹敌)

3.指挥水平:老李向来是指挥向来不拘一格,奇正并用,平生鲜有败绩,而且偏好打歼灭战。而暂七师常乃超,原型是王元直,黄埔六期毕业生。确实黄埔前五期出了很多将领,但是前几期都学习时间较为短暂,而六期是学习时间最长,师资力量流失前最后的一批,从军事理论战术等等是较为成熟的。

但是就是这较长的学习期,让指挥官成为擅长正面战斗,按部就班,打仗极有章法的战术风格。老李游击战术深得其中三味,再对阵暂七师时,使了一招关羽最擅长的“拖刀计”,又或者说声东击西。

本意老李是想好好和楚云飞干上一仗,只是楚云飞也不是好相与的,见势不妙就撤了。老李有劲使不出,调头就是暂七师,对方毫无防备,三下五除二就打垮了它,还俘获了敌方军乐队。碰上老李这样的老油条,老李对手换了一波又一波,唯有楚云飞一直与他对弈。(讲实战,常乃超真不是对手,因为谁也不知道老李下一招怎么出)

后来王元直被俘虏后,战后做了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员,还是老李的老师。当时王算的上是为数不多系统学习过军事战法的军人,同时还投诚,愿意合作的军官。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在电视剧《亮剑》里面,李云龙本来是想率领小部队直接突击楚云飞的师部,结果楚云飞转移了,不过李云龙却意外的遇到了国民党暂七师,自然不出意外的被李云龙给收拾了。播出以后很多人都觉得这暂七师的战斗力肯定十分不堪,其实真正情况并不是这样,暂七师的实力并不弱,李云龙能快速消灭敌军是因为他是主角。


国民党暂七师,配备清一色美式装备,师长常乃超的军事能力更是备受肯定,绝非一般的暂编部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常乃超在解放以后被刘伯承聘请为军事学院的教员和学员李云龙有一番对话说,他自认为他的部队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自己的战术指挥水平都要强于李云龙的部队,李云龙也表示认同。

那么就有很多人说了既然你这也强,那也强怎么就被李云龙打败了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李云龙不按常理出牌,按照当时的情形李云龙是不可能从背后进军的,因为在暂七师的后面还有楚云飞的部队,只是他没有料到楚云飞既然走人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常乃超自己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他没有想到李云龙会不按常理出牌,导致最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一树梅花一放翁


历史被演绎了!李云龙被神话了!暂七师也被贬低了!
至于李云龙暂时不提!

(唯一能找到的照片)

今天就说说这个暂七师和暂七师师长常乃超!暂编师这个词好像提起来是有种感觉,这种编制的部队好像不是正规军!更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错了!很错误!这要提一下国名党军在1946年5月进行的那次整编!

1、1946年1月军政部次长林蔚提出了整军的报告,提出将国民党军整编缩小为90个师,编程以后成立军部,军部之上设立集团军军部,集团军军部受国防部统辖!这个方案其实就是蒋公为了削弱各个军阀的势力进行的一次重大的军改!

2、当时国军是计划90个师,我军是18师的配备!共计108个师!

1946年5月,国民党对所属各军师实行整编,军整编为师,师整编为旅!

举例:人们耳熟能详的“整编74师”就是原74军降编后的番号!

3、随之变化的还有军衔制的变化,国民党军增加了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的军衔(蒋公是特级上将五颗星)

4、但是由于国共双方军事冲突不断,国民政府仅将陇海铁路以南及西北地区的陆军大部整编完毕,而东北、华北等地仍保持原番号。因此,国民政府将复员编成的军、师、旅番号前冠以“整编”字样,以便和未整编之部队区别。“整编军”即于此时正式现身。

那么这个“暂七师”到底是哪支部队呢?“暂七师师长”常乃超又是谁呢?

1、常乃超师长的原型是,淮海战役时的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下辖的,杨伯涛指挥的第十八军下辖的第11师的师长王元直!

2、这个第11师的战斗力绝不是像题目中说的和电视剧中演绎的那么“不堪”!

第11师在抗战时期后段的师长是胡琏!呵呵!既然是胡琏的部队,大家想想就知道其装备和战斗素养如何了!尤其是在1943年5月日军发动的“鄂西攻势”时,第11师面对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进攻孤军镇守石牌要塞!坚守数日后国军反击击溃日军!胡琏以此战一战成名,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胡琏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晋升18军军长!

当时第11师的参谋长是谁!就是常乃超的原型“王元直”!

3、王元直,1909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文艺高等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一总队步兵前三大队学习,1928年秋毕业。严格的来说黄埔第六期是比较专业的和系统的学习时间最长的一期,也是名将辈出的一期!

4、1946年5月第11师整编为第11旅!王元直任副旅长!

在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时,第11旅可谓“战功赫赫”!打单县、成武、定陶占领重镇菏泽,过宿迁、进碾庄圩增援枣庄、峄县,由曲阜经泗水进占蒙阴,1946年6月底,整编第十一旅突破了解放军八纵的阻击阵地进占鲁村,王元直功升整编第一一八旅旅长。被授予四等云麾勋章!

5、在1948年时整十一旅在宛西与中原野战军周旋,进援开封未果。,睢杞战役开始,黄百韬所部与华野在帝邱店激战,整十一旅冲破解放军重重阻击,进攻到淮阳一带,与第四纵队交火,迫使华野撤走,黄百韬也撤回商丘。9月,整编第十一旅恢复第十一师的番号,王元直任师长。

6、淮海战役中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救援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不成!被围于碾庄,第11师奉命发动反击,先后夺回了前周庄、后周庄、小周庄、大宋庄、小宋庄、顿庄等地。第十二兵团部分兵力在胡琏的指挥下以在第11师配合坦克快速纵队进行突围成功,但是可怜的第11师在突围中建制被打乱,被逐一逐步的歼灭!

7、王元直也是在逃跑途中与部队失散,服毒自杀未果,被俘!围歼他们的是华野杨勇的一纵和陈再道的二纵!

至于王元直是不是被“李云龙”用跑步的方法给揪出来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后来刘帅在南京筹办军事学院,在江苏解放军官总团学习结束的王元直被任为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教授会教员组组长,南京军事学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指战员!这中间王元直是有很大贡献的!也有一段趣事:王元直是被钟伟将军当众奚落的王教员!这也被编进了“李云龙”的事迹中!

1958年1月,王元直被授予少校军衔,并获军事学院基本系第四期毕业证书。1959年,王元直任军事科学研究部军事史料研究处中校研究员。1994年6月6日,王元直在上海病逝,终年8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