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今天是9月18日

每個中國人都要銘記的日子

五個電影,謹以緬懷

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1.鐵道游擊隊

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看點 : 鐵道游擊隊有力打擊敵人

抗日戰爭時期,魯南臨城、棗莊一帶的鐵路線上活躍著一支遊戲隊,隊員在大隊長劉洪(曹會渠)、政委李正(馮奇)的領導組織下,配合主力部隊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飛虎隊”。 日軍想法設法偷襲“飛虎隊”,終使劉洪受傷,但劉洪因此得以被寡婦芳林嫂(秦怡)照料,成就一對愛人。

劉洪傷愈後,配合李正指揮作戰,大敗日軍。惱羞成怒的日軍欲以肆意殺戮之法激怒劉洪,劉洪中計,準備在微山湖與日軍展開正面交鋒,幸得李正及時勸阻,“飛虎隊”力量才得以保全。修整後的“飛虎隊”將沿線日軍悉數殲滅,但芳林嫂卻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捕。

2.血戰臺兒莊

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看點 : 國民黨軍在臺兒莊與日軍正面對戰

1938年,日寇佔領民國首府南京之後,計劃由南北兩面包抄津浦路遇隴海路的樞紐——華東重鎮徐州,以實現對華東的全面佔領。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邰宏來 飾)臨危受命,指揮保衛徐州、抵抗日寇。日寇入侵山東,陸軍上將韓復榘畏戰逃跑,將濟南拱手讓與日軍,蔣介石(趙恆多 飾)整飭軍紀將韓某槍決。

為了增強作戰實力,李宗仁將四處受排擠的川軍將士納入麾下,又力勸蔣介石恢復張自忠指揮權,構築了強有力的抗日統一戰線。與此同時,日寇磯谷師團南下臨沂,屠殺當地百姓,張自忠為一雪前恥,率部奔赴臨沂,與龐炳勳部死戰日軍,拉開了臺兒莊大捷的序幕……

3.一江春水向東流

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抗戰初期,女青年素芬(白楊 飾)認識了飽含愛國愛情的男青年張忠良(陶金 飾),很快兩人便墜入愛河。兩人結婚一年之後,抗戰全面爆發,恰好素芬誕下一子,取名抗生。張忠良參加救援隊跟隨部隊南下,素芬帶兒子和婆婆回到鄉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人物的命運大起在落。弟弟張忠民(高正 飾)被逼上“梁山”,公公被日本人殺害,素芬帶著婆婆(吳茵 飾)和兒子從上海到鄉下,又從鄉下到城裡,飽嘗艱辛,但她始終盼望著自己已經失去聯繫的丈夫張忠良能早日回來。

張忠良在戰爭中顛沛流離,最終流亡到重慶,在走投無路之時得遇交際花王麗珍(舒繡文 飾),忠良在王麗珍的幫助下慢慢被墮落的物質生活所引誘,開始迷失自己。後來和王麗珍結婚,並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回到上海,與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豔(上官雲珠 飾)廝混,此時的他已經完全忘記了結髮妻子素芬和自己的母親和兒子。一次晚宴上,做幫傭的素芬終於見...

4.松花江上

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看點 : 蒙太奇聲效畫面綜合運用自如。

東北松花江畔,一青年與一車店店家的孫女相愛。不久後,“九·一八”爆發,日本入侵東北,孫女的父母親均被日本人殺害。青年被抓走,半途義勇軍偷襲日寇,青年趁亂逃回車店,碰見好色的日寇伍長正欲汙辱車店孫女,打死日寇伍長。帶孫女逃離此地,“七七事變”後,青年孫女等人不屈日寇的壓迫,參加了義勇軍,抗擊日寇。

影片獲得輿論界很高的評價。影片的導演處理很有特色,運用形象化的蒙太奇語言,鏡頭含蓄、簡約、有力,許多場面真實、有氣勢,激動人心。音響效果的運用,使聲畫相輔相成,組成統一的藝術形象。如影片開始的迎車隊、送車隊的場面,將東北農村生活和風土人情展現出來,別有風味。片中的插曲也是中國電影在插曲運用上的成功範例之一。在妞兒唱的《四季歌》聲中,通過多場景、多變化的蒙太奇處理,將當時情景和人們情緒充分表現出來,達到抒情寫意和展現環境相結合的效果。

5.紅高粱

918的今天,這五個電影,中國人必須看

看點 : 張藝謀鞏俐進入國際影壇重要作品。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影片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曆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夥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該片改編自莫言同名中篇小說,以童稚觀點回憶了“我爺爺餘佔鰲(姜文飾)”和“我奶奶(鞏俐飾)”的故事。“我奶奶”19歲時心不甘情不願地出嫁,路上與轎伕餘佔鰲生出感情,走到十八里坡時,兩人沒能按捺住心中慾火於高粱地裡野合,“我奶奶”懷上餘佔鰲的骨肉嫁給了李大頭。李大頭死後,“我奶奶”撐起李家的燒酒作坊,不久餘佔鰲正式成為“我爺爺”,並獨創釀製好酒十八紅的方法。抗日戰爭期間,“我爺爺”和“我奶奶”在“我爹”九歲時連手譜寫了一曲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