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郭氏八世祖,是清代鐵面御史,兩次被革職成功躲過牢獄

郭琇(1638-1715),字瑞甫,號華野,山東即墨郭家巷人。他任朝廷御史(監察)期間,曾經連續上朝廷三大奏疏,劍指當朝奸吝,扳倒了餘國柱、納蘭明珠、高士奇等一縱高級別官員,引得朝野震驚,史書記載"群黨側目,百端交構"、"天子為之改容,舉朝為之失色"。由此,郭琇官聲顯赫,時人稱為"鐵面御史"郭三本。康熙皇帝非常高興,稱讚御史郭琇“持正清廉”。

可也就是由於他剛正耿介,得罪不少朝廷權奸,受到反噬,連續遭受構陷,幾次險些殺身成仁,幸虧有康熙皇帝庇護,才得保住性命。可謂"成也三本、敗也三本"。

康熙二十八年、二十九年,連續發生“錢珏私書案”和“江南查參兵糧案”,納蘭明珠的餘黨藉機生事,構陷郭琇,想要致其於死地。

青島』即墨郭氏八世祖,是清代鐵面御史,兩次被革職成功躲過牢獄

"錢珏私書案"發生於康熙二十八年,《清史稿》中有詳細記載,說"御史張星法劾山東巡撫錢珏貪黷,珏奏辨,因及琇嘗致書囑薦即墨知縣高上達等,卻之,遂挾嫌使星法誣劾,下法司訊。"這件案子距郭琇參倒高士奇才不過一月有餘。

此案矛頭直指郭琇,根據記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山東道御史張星法上了一道彈劾奏疏,參奏山東巡撫錢珏貪汙瀆職,錢珏在給朝廷的奏辯中,將郭琇捲入其中,說郭琇曾寫信給他,舉薦老鄉即墨知縣高上達等三人,被錢珏拒絕,所以,郭琇心中產生嫌隙,指使張星法誣陷他。郭琇因此被下獄。

經過核實,郭琇致書舉薦同鄉的情況屬實,然而他所舉薦的人,確實都是官聲清廉、確有才幹的可用之人。至於假借他人誣陷一事,郭琇為自己辯解說,如果要彈劾錢珏,他直接上書參奏即可,連納蘭明珠之類的高官他都毫不懼怕,參奏一個山東巡撫,何必還要假借他人之手?他的辯白顯然是有效的。

但是按照清朝的制度,私下裡致書舉薦,確實是違反規定的事情。因此,朝廷最終判決如下:"琇致書囑薦事實,應革職,擬杖折贖",就是要將郭秀革職,用杖刑贖罪。康熙皇帝知道此事後,他熟知郭琇的為人剛正,就為他開脫,"念琇平時鯁直敢言,從寬免革職治罪,降五級調用"。對郭琇採取降級留用的處罰。

"錢珏私書案"之後,已經被降級的郭琇,他的政敵並沒有就此罷手,認為郭琇已經失去聖寵,仍然繼續羅織罪名,要將他置於死地。

青島』即墨郭氏八世祖,是清代鐵面御史,兩次被革職成功躲過牢獄

康熙二十九年(1690)八月,"江寧巡撫洪之傑以吳江縣虧漕項,事涉琇,牒山東追琇赴質"。這就是"江南查參兵糧案",說的是江寧巡撫參奏吳江縣漕運虧空,事件涉及到郭琇,上面批示由山東承辦這個案子,將郭琇抓來對質。對政敵們來說,這無疑又是打擊郭琇的好機會。

經過官審查明,康熙二十二、二十三年,曾經有吳江縣丞趙炯虧空漕米二千三百石,對此郭琇事先全不知情。直到康熙二十七年,趙炯感到罪行敗露,畏罪潛逃。郭琇獲悉趙炯潛逃,趕緊命人代買足數還倉,填補了這個窟窿,並追捕案犯趙炯到案。

經過對趙炯案的知情人一一對質審問,當事人均供述"趙炯侵糧,郭為之代賠",與查明的案情事實相符,郭琇並無過錯。

負責審案的山東巡撫佛倫,是明珠一黨,他想落井下石,見吳江虧空案沒有抓到把柄,於是進一步參奏郭琇,"劾琇休致,違例逗留,希圖複用,請革職逮治;又劾琇伯父郭爾印系明季御史黃宗昌家奴。琇父郭景昌原名爾標,曾入賊黨,伏法。琇私改父名,濫請封典,應予追奪。"

佛倫這份奏章,說的是郭琇兩大罪狀,一是郭琇罷官以後,違反規定逗留京城,妄圖伺機復官,屬於"違制",應當予以革職查辦;另一件事,涉及當年的即墨兵亂(1644年明朝滅亡天下大亂,即墨髮生了黃大夏、郭爾標騷亂),說郭琇隱瞞父親郭爾標是匪首的身份,還私自給父親改名郭景昌,逃避打擊騙取封賞,並稱他的伯父與文字獄的黃家有關聯,郭琇隱瞞了這些"事實",應當剝奪以往的封賞。

郭琇被押解到江南對質,除了說明趙炯一案,還要對佛倫的奏章予以答覆。奏章涉及的二事,前一件“違制”逗留京城,實屬理由牽強;後一件私改父名等等,則是明顯的"莫須有"。

郭琇在原籍的原配夫人屈氏聽說了這件事情,心中非常著急,她知道丈夫遭遇的這些"罪狀"都是無端陷害,即墨兵亂的匪首郭爾標才是黃氏家僕,夥同黃大夏率眾造反,並因私仇殺了郭琇的祖父郭文耀,更與郭景昌毫無關聯。兵亂時,郭琇隨父親郭景昌到文登宋家集避居,兵亂後才回到即墨郭家巷。雖然郭爾印與郭爾標是同宗,但郭琇與郭爾標全無關係。

青島』即墨郭氏八世祖,是清代鐵面御史,兩次被革職成功躲過牢獄

面對丈夫郭琇的牢獄之災,屈氏作為一介女流,並沒有張皇失措,而是立即寫下了一份辯白疏文,與郭琇的弟弟郭瑚趕赴京師,準備擊鼓鳴冤。在這份疏稿中屈氏詳細說明了事件的經過,為郭琇洗刷清白。

康熙皇帝對郭琇的性情比較瞭解,也知道他得罪了不少人,案情查明後,郭琇很快就被朝廷恩敕回籍,此時剛到京師的屈氏,獲知丈夫平安的消息後,立即折返即墨,回到家中。

縱論郭琇的一生,為官14年,官至左都御史(監察部長)、湖廣總督(封疆大吏),有連升五級的榮耀,也有構陷被貶的慘痛,這所有的一切,都由三本奏疏而起。郭琇參奏了權臣,淨化了清廷的官場,也遭遇了奸黨的反噬,貶官回鄉。

《清史稿·郭琇列傳》評價說,"得君如聖祖,猶不克善全,直道難行,不其然哉?"意思是,即便遇到像聖祖康熙爺這樣的明君,(郭琇)也不能得到善終周全的結果,正直的道路確實是艱澀難行。

其實,追名逐利是人之本性,官場(或稱職場政治)歷來如此,想要獨領清白,不按遊戲規則出牌,當然是不能長久,要麼遭到冷遇,要麼被打壓致死。即便是英明領導和神武聖主,對是非曲直心知肚明,也要考慮大局,不會因為一個人,而做“水清無魚”的事情。像郭琇這樣剛正不阿的人,最終全身而退得到善終,也算很不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見做人為官之難,堅持秉性和原則更難,屈原當年憤而一躍,也就可以理解了。

(來自“石頭大獅的舊聞筆記”——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