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一转眼小“青柠”们来长宁实习已经近一个月了,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工作逐渐得心应手,渐入佳境,而且还勤于思考,从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上一周里,小“青柠”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基层,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展开了调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调研收获和心得。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第一组

调研课题: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

调研时间:8月8日

调研地点: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

成员:赵玉娇、王莉芳、陈宇琦、杨主恩、刘晓林

8月8日,第一小组调研了全国首个在街道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前每位成员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归纳了1-2个问题,主要包括法案征求建议时的工作程序、不同立法联系点的区别以及联络员队伍组建等相关问题。

调研期间,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杨主任为小“青柠”们介绍了基层立法点的基本情况,随后龚老师针对小“青柠”们关心的问题从基层立法点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三年来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听过介绍,小“青柠”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被大众认可的法律,在实践中才能展现鲜活的效力,才能走得更远。在立法工作中,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像是架在普通大众与全国人大法工委间的一座桥梁,它刨除了繁琐的程序,将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传递出去,不断为我国法制建设加油助力。据龚老师介绍,截止2018年7月,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了19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315余条,其中22条建议被全国人大法工委不同程度采纳。这些成果不仅鼓舞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领导干部,同时也增强了大众在立法工作中的参与感。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通过此次调研,小“青柠”们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机制及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是民意的实现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从分解上级文件到法律规范解读,从联络征询对象到召开讨论会,从意见收集到最终形成法律草案上报都是有章可循的。二是为获得高质量立法建议,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要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领导,还需要组建各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为保证提案的代表性,在意见征询过程中要兼顾专家意见与基层群众意见。

第二组

调研课题:基层党组织如何上好党课调研

调研地点:上海虹桥艺术中心

成员:周芳霞、魏小松、鞠汶含、蔡逸沁、谢亚乔、关灵子

为了能更好地认识长宁,了解长宁的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探索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党课等,第二小组以长宁区正在推行的“初心讲堂”系列活动之电影党课为切入点,对区域内党课的组织开展收效情况,特别是观影人员对“授课+观影”、“重点指导+现场感受”这种新形式党课的评价与收获进行调研。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8月10日上午,第二小组赴上海虹桥艺术中心通过主旋律电影《勇敢往事》主创人员了解拍片缘起和影片的幕后故事。主讲嘉宾团之一的徐桔桔是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勇敢往事原型之一。作为一位有着36年党龄的老知青,她退休后拒绝外企高薪返聘,告别九旬高龄的双亲,远赴黑龙江黑河市山河村当起村支书,带领乡亲们搞新型种植合作社,走上现代农村致富路。她声情并茂地诉说当年那段知青岁月,列举一个个数据事实,为小“青柠”们展现了上海知青的大胸襟、大情怀,使年轻一辈进一步了解了知青在当时恶劣环境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体会那份责任与担当。“这种形式的党课比普通讲座类党课更为生动,而且邀请主创人员来讲述背后的故事感觉很用心,也更能体会当年知青的理想和激情。”观影结束后,采访的一个大学生如是说。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老一辈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历者,对当年那段知青岁月都有着特殊的情感。采访到的一个老同志说到:“没有真正地经历过,年轻一辈就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年轻一辈已经无法选择地错过了那个年代,但年轻一辈仍能学习知青们奋勇向前、无愧时代的勇敢精神,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怀着愉快的希望前进”。

第二调研组通过对组织者和党课参与者的采访,进一步了解了长宁区基层党组织在整合区域资源、开展党建活动等方面发挥的牵头作用,也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中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的精神。

第三组

调研主题:如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和理论教育——以长宁“马读会”为例

调研地点:长宁区机关大楼

成员:白晓帅、周晓、余柳、冷杰、王艺璇、周世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时代青年从各个方面提出寄语和希望,特别是他反复强调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而且共青团要“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因此,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主义所指就是青年所向。

但是,目前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和理论教育工作仍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局势,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和理论教育经成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此,第三小组以此为主题,以长宁“马读会”为范例,尝试总结马读会在推进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和理论教育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并进一步了解目前青少年的思想状况、思想特点和思想需求。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通过对“马读会”相关资料的文献研究以及对部分“马读会”学员、青少年代表的深入访谈,调研小组主要有以下体会:一方面,长宁“马读会”在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和理论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1、在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上,坚持政治性、源头性;2、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体现合理性、创新性;3、在读书“菜单”和学习内容上,突出经典性、时代性。另一方面,受访对象也表示希望“马读会”在继续保持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合理增加教学时间,从而使“马读会”受益面更大更广。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同时,小“青柠”们还希望“马读会”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形式,比如:可以创办“马读会”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开设多个专栏,可以开展一些有特色的朗读、演讲活动,继续加强红色主题教育、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从而将“马读会”打造成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阵地和理论教育高峰。

第四组

调研课题:关于长宁区新阶层人士的群体特征与利益诉求的调研

调研地点:长宁区机关大楼、凯旋路164号虎cafe 、宣化路3号301

成员:徐怡靖、朱伊德、施煜、李永康、瞿伊青、彭滢银、赵之胤

选择调研新阶层人士,不仅仅因为第四小组内有统战部的同学能为我们提供资源与相关资料,还可以为小组成员的调研提供帮助和指导。新阶层人士是一个新群体,小“青柠”们对新阶层人士充满了好奇。什么是新阶层?新阶层群体与其他群体有什么区别?他们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促使着第四组成员做了这个调研,也让他们对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本次调研小“青柠”们共采访了五位新阶层人士,一位通过统战部联系,一位通过机关党工委联系,两位通过团区委联系,一位通过民主党派联系。他们采用电话采访与现场采访的方式,与几位新阶层人士有了深入的交流,也切实地对这个一开始我们有些陌生的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研前期,他们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时间推进安排与组内分工,对本次调研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尽管计划不如变化,后期实际调研过程与计划有稍许出入,但最终本次调研完满结束,组内每个人也或多或少通过本次调研有所体悟。

无论是本次关于新阶层人士的调研抑或是在长宁区的挂职锻炼,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是在大学期间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与新阶层人士的接触更让小“青柠”们懂得了社会是个复杂的组合体,当遥远山区有一群人还未实现基本的生存需要时,城市内的另一批人已在追求自我实现需求,并为此不懈奋斗着。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新阶层的“新”体现在自我认知的不同,他们更加关注理想和自身发展与素质提高,敢说敢做,其生活也更加丰富,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群体意识。既然“新阶层”的概念刚刚提出,那么相应的组织理论还有待开发,旧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急需改进。假如能探索出管理经验与组织形式,对于我党来说将会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第五组

调研课题:居民区分类治理调研

调研时间:8月9日下午

调研地点:仁恒河滨花园居委会、天山二村居委会。

成员:王晓菲、丁丽君、张元如、张颖、林懿曦、王海宁

长宁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区域面积37.16平方公里,下辖9个街道1个镇,共设立居委会185个,所辖小区共1011个,实有人口约78.2万。综合居民住宅小区分布情况,我们把全区居民区分为四个基本类型:以老公房为主的居民区(售后公房、集体居住老洋房等老公房居住户数占小区总户数70%以上);以商品房为主的居民区(普通商品房、别墅、动迁安置房等商品房居住户数占小区总户数70%以上);

混合型居民区(老公房居住户数和商品房居住户数基本持平);涉外居民区(涉外居民户数在50%左右)。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通过对不同种类居民区的了解,第五组决定走访涉外居民区和以老公房为主的居民区,通过对比这两类风格迥异的居民区,探寻不同种类居民区分类治理的方法和难点。通过联系街道和居委,8月9日下午第五组先后走访了仁恒河滨花园居委会和天山二村居委会。

经过实地走访和居委会老师的介绍他们了解到,不论是新小区还是旧小区都存在监管力度不够、无法律约束的问题。例如近期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作为居委会只能言传身教,但并没有法律或条规约束,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所以希望政府能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居委会。新旧小区最大的区别在于碰到事情的时候,旧小区的居民会先想到居委而不是物业,而新小区的居民会先想到物业而不是居委。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另外,与旧小区“分条分块”的熟人社区相比,新小区会面临“进门难”的问题,由于新小区居民阶层相对较高,很多时候难以进门,所以居委会的社工们需要坚持登门“混脸熟”、动之以情,才能有序推展居委的业务。对比天山二村和仁恒河滨花园之后,第五组成员发现天山二村的社工覆盖老中青三代,非常利于开展工作;但仁恒河滨花园出现了社工人口不足、老龄化的问题,所以平衡社工的福利待遇也是关键的一环。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第五组成员也非常感谢居委会老师们热情的帮助和接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居委治理工作的艰苦和不易!

第六组

调研课题:关于老公房加装电梯的实例调研

调研时间:8月8日全天

调研地点:新泾镇剑河路599弄、三泾南宅小区

成员:张楠、张诗芸、张臻昳、杜紫鑫、张泽恩、汤君婕

随着小区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通过加装电梯彻底解决出行难成为了居民居委以及相关负责人们所期待的共同愿景。然而在加装电梯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与问题。因此,第六组成员决定对长宁区已完成加装电梯项目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调研和实地考察。

8月8日,他们兵分两路,一部分小组成员来到新泾镇剑河路599弄实地探访。通过居委会,他们了解到89号楼90%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住在高层的居民,上下楼梯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都迫切地盼望能够早日安装电梯。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居委会就委托楼长去每家每户征询意见,大家意见统一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电梯能不能装、如何装以及后续管理的问题了。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老公房里安装电梯是专业性较强又比较复杂的居民自治问题。89号楼居民们在两位党员居民的带领下,主要就目前加装电梯政策、项目流程、分摊比例、实际影响、后期维保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直观地了解到加装电梯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对老公房加装电梯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第六组另一部分组员来到三泾南宅小区。了解到由于1号楼和21号楼有地理优势,都是靠里,不会影响交通,所以已安装好电梯并且乘坐要刷卡。同时,其他楼也已经在走流程了。

一天的走访调研让小“青柠”们看到长宁区居委会正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作用,指导开展加装电梯咨询服务,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加装电梯模式。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居民感受到加装电梯项目所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小“青柠”们经过一个月的实习和调研,就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和走访,不仅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具体情况,也加深了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

“如果以后有时间、有机会,我还要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太棒了。”参与调研的一位小“青柠”这样说道!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小“青柠”长宁印象·调研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