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爲戒

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為戒

朱元璋像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做皇帝以後借鑑漢初經驗,實行輕稅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謀劃與勤奮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靈塗炭的戰火之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朱元璋在做皇帝期間有感於宰相權力太大,限制了皇帝作為君主的權力,於是借“ 胡惟庸案”罷宰相一職,併成為定製,留下祖訓:“後世子孫不得預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斬””倒黴的胡惟庸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宰相。但是你知道嗎,朱元璋為了使“父子一體,君臣一心”還改革了太子東宮的官制,令太子的老師遠離權力中樞,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為戒

陳寶國飾漢武帝劉徹

這事要從西漢孝武皇帝時候說起,漢武帝是我們熟知的一位皇帝,他早年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發展農業,罷黜百家,任用支持擴張的公羊儒生,國力最盛時毅然與漢家結下血仇的匈奴開戰,一血前恥。雖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批評漢武帝:“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但是在另一方面卻肯定了漢武帝作為皇帝的高瞻遠矚的大作為。

天下信未嘗無士也!武帝好四夷之功,而勇銳輕死之士充滿朝廷,闢土廣地,無不如意。及後息民重農,而趙過之儔教民耕耘,民亦被其利。此一君之身趣好殊別,而士輒應之,誠使武帝兼三王之量以興商、周之治,其無三代之臣乎!

司馬光說漢武帝差點比肩三皇五帝,文治武功已經做到了極致!

漢武帝雖說英明神武,但是作為一個在位多年的君主,他也犯了很多錯誤,雖然晚年時悔過,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下《罪己詔》的皇帝,但是有一件事情,使他追悔一生,至死都是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痛!那就是巫蠱之禍。

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為戒

戾太子劉據

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後的十餘年裡一直無子。皇帝沒有子嗣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國家沒有繼承人,乃至於劉徹的舅舅田蚡(當時是朝廷三公之一太尉,手握兵權)都投靠了淮南王,私下裡對淮南王劉安說:“皇帝沒有太子,大王您是諸侯王裡最有賢德的一位,又是高祖的親孫子,一旦皇帝去世,除了大王您還有誰合適做天子呢!”,這使得劉徹作為皇帝壓力極大!

直到衛子夫在漢武帝29歲的時候誕下第一位皇子,這使得漢武帝武帝非常高興。歡喜中的武帝便命令詩賦大家枚皋及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之賦。同時,為感謝上蒼賜予他的第一位皇子,武帝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神之祠 以祭拜之。滿朝臣子亦為這位遲來十餘年的大漢皇長子的誕世而高興。武帝為皇長子取名為劉據。

可以說,劉據出生便被漢武帝寄予厚望,夫人衛子夫也因為誕下長子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后,很快,劉據稍稍長大,七歲時便被冊立為皇太子。

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為戒

大司馬大將軍衛青

劉據做太子近四十年,他性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深得百姓愛戴,朝野名聲頗佳,再加上劉據母族有衛青、霍去病這樣功勳卓著而又門生故吏聲隆的人物,即便漢武帝覺得劉據不像自己,卻也沒有起廢了劉據的念頭,漢武帝本人也曾親自對衛青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週圍的外族對我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聽說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覺,難道真是如此嗎?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轉告他們。”

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漢武帝更是親口對劉據說:“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的事情留給你,不也挺好嗎?”由此可見,漢武帝對太子用心至深,按道理說,如此受重視的太子應該可以安穩的登上皇位,當上皇帝,可是偏偏沒能如意。

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為戒

江充

漢武帝晚年時,趙國邯鄲人人江充受寵,擔任“直指繡衣使者”,負責監察百官,當時大將軍衛青已然去世,朝中不喜歡太子的奸邪結黨詆譭太子。江充與衛氏有隙,再加上曾因執法的原因得罪太子,害怕太子登基之後殃及自身,被太子殺掉。於是在漢武帝重病時對漢武帝說病重是因為有人扎小人害您,於是漢武帝責令江充查巫蠱之害,江充趁機陷害將矛頭指向太子。劉據聽從太子太傅石德的建議,害怕扶蘇之事在自己身上重演,惶恐中矯詔誅殺江充集團,衛子夫發動了中宮的中廄馬,取武庫兵器。調長樂宮衛隊,因誅殺江充是矯詔在先,動刀兵再後,不敢面見漢武帝,於是漢武帝以為太子真的在謀反,父子刀兵相見,太子兵敗後,不想被陷害自己的奸佞羞辱,自盡而死。

晚年的漢武帝逐漸意識到太子起兵並非江充等人所報的造反,而是惶恐中所為,但沒有理由為太子起兵開脫。直至有大臣為太子鳴冤,漢武帝開始清算參與巫蠱之禍中,陷害太子的大臣,首惡江充已死,漢武帝怨憤之下恢復了被廢除百年的刑罰,夷江充三族。又將平定太子之亂有功和構陷太子的大臣夷三族。

漢武帝晚年喪子,憐惜劉據無辜遭害,修建思子宮以寄哀思;又在湖縣修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望而思之,期魂來歸。可是逝者已矣,怎麼又能回來呢?好在太子有後,多年後漢宣帝劉詢即皇帝位,皇位又回到了劉據一系的手中,也不算太為惋惜。

明君崇信的大臣心懷不軌,竟然逼皇帝殺掉皇后太子!後人引以為戒

漢宣帝劉詢

朱元璋後來有感於江充之禍的舊事,於是削弱東宮的影響力,九卿一律不再東宮任職,雖然削弱了太子作為儲君的權力,但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國家出現二元政體,但是縱觀明朝歷史國家雖然沒有奸臣挑撥導致父子刀兵相見的局面,卻也因為限制太子權力,東宮屬官只管教育,也導致了皇太子登基前沒有得到足夠的鍛鍊,整個明朝,皇帝奇葩不斷。

關於這件事,您有什麼看法,還請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