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最专业的儿童阅读指导、最有效的家庭教育秘籍、最搞笑的亲子趣事分享,尽在成长悦读家!


2018年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第11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此次的修订本正式将游戏成瘾(也被翻译为游戏障碍,编号6C51)列入了精神疾病范畴(Mental, behavioural o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消息出来的第一时间,立刻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各种自媒体也借势发挥,搞出了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宣传。但是对于民众来说,小编认为是信息的真实性远比噱头来的更加重要,并且游戏成瘾这个关键词很大一部分人群是儿童,更加马虎不得,因此文章末尾小编附上了WHO官网原版《国际疾病分类》关于游戏成瘾部分的说明文档,并做了翻译,给各位家长参考学习,希望能有所帮助。

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看到精神疾病这几个字,我想很多家长都是很惶恐的,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身上有这样一个标签。但是,不可否认,现在全球各地很多孩子都出现了与“游戏成瘾”定义类似的症状,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早日制定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治疗方案,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也难免会有不法分子曲解WHO的文件,恐吓家长以达到一些商业目的,比如之前媒体报道的电疗狂人杨永信。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对游戏成瘾有个正确的认识,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保护好他们,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些不合法的机构

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下面小编简单整理了一下WHO官网上的材料分享给大家。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理解这份国际标准,游戏成瘾的具体定义,以及为什么要讲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范畴。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是确定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的依据,也是报告疾病和卫生状况的国际标准。世界各国的医生使用它来诊断病症,并由研究人员对病症进行分类。只有标准统一,定义明确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应对疾病的医学技术的发展。而《国际疾病分类》正是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标准。

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第二,什么是游戏成瘾,是不是玩电子游戏的人都应担忧自己患有游戏成瘾的精神疾病呢?

本次修订本中对游戏成瘾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义,即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

2、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

3、 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成瘾影响。不过,参与游戏的人应该警惕他们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特别是当他们因此而无暇顾及其它日常活动时,并警惕游戏行为模式引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变化。

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第三,为什么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要加入游戏成瘾?

在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的疾病症状与游戏障碍的症状相类似,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列入游戏障碍,即是伴随制定针对这些的人治疗方案而来,这将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此类障碍的发生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此次修订是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审查,在技术磋商过程中,不同学科和地域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

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如果您还有更多想了解的信息,或者对于本次发布的标准有话要说,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交流!


以下是原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游戏成瘾部分的说明:

当游戏成瘾被WHO列入精神疾病范畴,请保护好你的孩子

来自英语十级的小编翻译:游戏成瘾的特征是一种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它可能是在线的(例如:在互联网上)或离线,表现为:1)在游戏方面自控力减退(例如,开始(玩游戏的阈值)、频繁程度、激烈程度、持久(时间)、终止(时间)、环境);2)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3)尽管出现了负面影响,仍会继续游戏或不断升级。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严重损害。游戏行为的模式可能是连续的、阶段性的和周期性的。就诊断而言,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通常要持续至少12个月的时间。尽管如果所有的诊断特征都得到满足,并且症状很严重,那么持续时间可能会缩短(即可确诊)。

想了解更多内容的读者可以参考《国际疾病分类》的原文链接(英文):

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