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城市交通安全 安防技術無處不在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作為城市交通的主要命脈具有客流量大、線路站點多、客源複雜等特性,其中,地鐵、公交作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主要交通工具,理所當然被列入重要監管範圍。近年來,我國不斷加深安防技術在公共交通中管理中的應用,以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務能力,為市民帶來智慧出行的體驗。

人臉識別讓可疑人員無所遁形 中國人臉識別技術經過幾年發展精確度已經遠超人眼,同時大規模普及的軟硬件基礎條件也已具備。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公交車中安防布控方面。公交車智能人臉識別設備通過在公交車上安裝智能人臉識別攝像機,實時抓拍人臉,將抓拍的信息與數據庫中預設的重點人員庫進行比對,一旦分析檢測出在逃人員便立即發出提示警信,協助警方在每天人員流動較大的公交車上搜索可疑人物,以便警方實施抓捕。

同時,刷臉進入地鐵站雖然尚未完全推廣,但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初步實現,旅客走近指定區域,機器上的攝像頭就會抓取旅客臉部信息,與身份證芯片裡的照片進行比對,票證信息相符、人臉與證件照進行快速比對。如發現可疑人員,可進行提前布控和實時預警,實時掌握動態。

AI賦能高清監控,保障旅客安全 深度學習和智能分析讓安防監控真正智能起來,能夠根據不同的複雜環境進行自動學習和過濾,在龐大的視頻數據洪流中,將不同屬性的事物進行檢索、標註、識別,以達到快速定位、快速檢索、智能分類的目的。

基於視頻識別技術的智能客流監測技術,能替代肉眼觀察地鐵站的客流速度、密度、擁擠指數等,同時結合運營信息、外部天氣信息等,預測未來流量變化,幫助工作人員進行客流疏導、應急調度、危險防範等,將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如重大節假日期間,地鐵站人流量大、人員走動無規則,通過視頻監控前端圖像採集和後端智能分析系統結合,可實現提前數小時發出重點區域人群安全容量預警,更可預測未來1天甚至1周的人群總量和峰值時段,輔助管理者提前制定值班和執勤計劃,避免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公交上的高清監控系統,可以幫助冒失乘客找回丟失財物,有效減少偷竊事件發生。駕駛員前方的攝像頭把實時畫面傳回後臺,檢測員對著監控屏幕“抽查”駕駛員的狀態,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8月,上海公交車上還開始安裝“駕駛員狀態分析預警儀”,可以自動分析公交司機的駕駛行為,通過人工智能判斷是否存在違規操作行為,為行駛安全增添保障。

RFID精準採集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RFID是一種先進的信息採集及識別技術,以其識讀距離遠、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環境適應能力強等優勢,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城市交通管理領域。在城市公共交通中,RFID技術應用於地鐵中自動售檢票機的收費系統和讀取系統,通過非接觸的方式完成對持卡者身份的識別和IC卡信息的處理,以及對紙幣錢箱、硬幣錢箱、票箱等重要模塊的識別管理,促進地鐵運營服務管理系統化和自動化。

此外,還有近年十分流行的汽車電子標識系統就是RFID在城市交通的典型應用,通過在車輛前擋風玻璃上粘貼汽車電子標識,在城市道路佈設讀寫基站,實時準確的採集車輛信息,從而實現車輛身份的精準識別、車輛信息的動態採集、交通信息的海量採集,有效提升車輛管理智能化水平,滿足城市交通管理應用需求。RFID電子車牌可標識車輛唯一身份,還可以協助警方查緝布控假套牌、盜搶車輛等違法車輛,加快完成涉車案件偵破。

安檢設備阻斷違禁物品進入運輸系統 在公共交通運輸中,安檢也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安檢主要設備也有安檢門、手持金屬探測儀、安檢X光機、危險液體檢測儀等,通過一系列安檢措施,可以有效排除乘攜帶物品中的危險物品,從而有提高出行安全。

揮發物監測裝置,智能報警 城市公交已配備易燃揮發物監測告警裝置,通過安裝在車廂內不同部位的數個傳感器,全方位收集車廂內易燃揮發物的氣味,只要有乘客攜帶易燃揮發物(如酒精、汽油、松香水等)上車,馬上就會發出警報。

結語:公共交通系統中採用的安防技術多種多樣,為群眾出行安全提供充分安全,也為政府職能部門實行監督管理帶來便利。在此,也號召廣大乘客參與安全環境的營造,及時制止非安全行為,共同構建公共交通工具的“泛安保”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