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今天是夏至日,今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因为今天接收的太阳辐射最多,一年中的阳气在夏至达到鼎盛。

​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夏至这个独特的日子,有着各种宜忌习俗,在今天仍然被广泛沿用。

夏至宜祭祀​

​夏至时值农忙时节,北方忙麦收,南方忙种稻收稻,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我国自古就有在夏至节气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燚燚之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夏季也是我们现代人一年中进行上半年总结、下半年计划的时候,夏至这个承上启下节气里,多多参拜掌管我们工作的文昌帝君,从事武职的朋友参拜关帝圣君,都是有益的助旺运势的方法。​

消夏避伏

​夏至之后,第一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就开始进入“三伏”。

"伏"是"长夏"的别称,三伏天,指的就是夏至后,这段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关于三伏天,从古至今诞生了非常多有益的养生习俗,下周三伏来临时,燚燚会给大家撰文详细来说说)

而从夏至日开始,在古时,女子的闺中活动开始互相赠送折扇、脂粉来消夏避伏,因为那可是古人度过炎夏的重要工具。

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扇”,借以生风;

“粉脂”,并非单指化妆的胭脂,而是像我们在端午节文章里介绍的驱邪草药香囊一样,用以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的,就是古代版的“爽身粉”。

古代人也爱在夏至吃冰冰喔~~虽然他们没有冰淇淋、绵绵冰,但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会从冰窖里,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加在炖品和放在室内降温,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夏至食,吃伏面​

夏至虽然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却不是最热的时候,而是炎热的开端。

所以,夏至我们各地流行吃“入伏面”。

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开始大吃生菜、凉面了。

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帮助降火开胃,促进食欲,但是又不至于会因为过于寒凉而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每逢夏至将近的时候,凉面等食物就开始大卖了。

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同样是面食,有的地方则是吃夏至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在祭祀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关于夏至的禁忌:

1、忌做头发,忌骂人。

此做头发并非绿帽梗呀!而是清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项习俗禁忌。

夏至日,宜祭祀避伏,忌做头发

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也就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诸多禁忌,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也不要剃头理发。

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保险起见,各种花式做头发最好也避免啦~

2、忌有雷雨

在民间,尤其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

民谚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

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

所以,在旧时,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