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錢」氏起源,不了解的可以看一看

錢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九十六位姓氏,尤盛於蘇、浙、皖地區。當今錢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18%,總人口大約近220萬。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錢”氏起源,不瞭解的可以看一看

錢的名義和圖騰:

錢,本義是銚,古代一種農具,似今天的鐵鏟。後來錢作為貨幣,特指銅錢。古貨幣有布幣、金刀、龜貝等。到周朝銅錢開始使用,流行在晉、燕、楚等地的錢幣稱“布

幣”,因為形狀如鏟,像田器之形,與古代一種農具“銚”相像,銚即錢,故布幣也稱錢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以秦國流通的“半兩”錢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包括

布幣,錢的形狀就統一為“外圓而內孔方”了。

錢本名泉,謂貨物流通像泉水,源源不斷。故周朝設置泉府之宮,專門負責鑄造錢幣。泉府也稱錢府,錢人自然與錢幣有密切的關係了,錢姓的出現也應與製造錢幣的職業和官名有關。

錢姓的起源與演變:

錢姓源出彭姓。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頊,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顓項為帝;龍苗之後南移為南蠻之祖。高陽氏顓頊繼承帝位後,統治了中原部落,相傳顓頊生二子黎和吳回,黎、吳回先後擔任了祝融氏。祝融氏為上古時代掌管用火的首領之名稱,這在當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落首領。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之第三子筏,亦稱彭祖,為彭姓之先祖。彭人族大勢強,在夏商時代是一強大的方國,也稱大彭,其中一支形成了彭國。彭的祖先源於西方的陝西,到了夏朝,彭國地處夏的正東,進入商朝時,彭國已遷移到今河南原陽地區,隨後向東擴展,進入了山東、濟寧地區,不久南下到徐州,史稱彭城。商朝後期,彭國衰落,商王武丁滅彭國,之後有彭氏。大彭氏的後裔彭孚在周朝的錢(泉)府擔任上士官,經理財政。彭孚的後代遂以官名為氏。陝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鎬京之地,也是錢氏的發源之地,錢姓的歷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

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錢”氏起源,不瞭解的可以看一看

外族基因的流入:

我國的錢姓血脈在上古和中古時一直比較單一,很少發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在元、明、清時,開始發生了與周邊民族的混合的現象。明、清雲南地區的哈尼族中錢姓土司是來自臨安的錢姓漢族,其後裔至今在當地擁有很大的影響,清朝吉林錢姓滿洲人也許也是出自漢人。同樣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長期混居,造成其中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漢化。

歷史上錢姓的分佈和遷移:

先秦時錢姓表現不明朗。秦漢時期,錢姓在江蘇徐州一帶靜靜地發展起來,三國時,錢姓已經遍佈了江蘇、浙江和安徽。晉朝時江西成為錢姓的另一重要基地。唐朝之前,錢姓已經分佈到中原和長江南北。錢姓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唐、宋之際,錢鏐在臨安稱帝,即在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吳越國,傳五主,割據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達86年。錢鏐的子孫分封到東南各地,其子孫很快在江浙地區繁衍。尤其是吳越國平穩地降宋,不僅使錢姓子孫未遭戰爭屠殺,錢姓人士反而可以人仕宋朝,尤其在南宋時期,其人口在祖國東南地區增加快速。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足以證明錢姓的影響和社會地位。不久錢姓進入了閩粵地區,清初涉足臺灣。

宋朝時期,錢姓大約有3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5%,排在第四十九位。浙江為錢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錢姓總人口的24%,佔浙江總人口的1.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錢姓佔錢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佈於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陝西,這五省的錢姓又集中了33%。全國形成了魯、浙、蘇東南沿海密集錢姓區,以及沿長江的江北錢姓重要分佈區。

明朝時期,錢姓大約有53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7%,為明朝第三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錢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浙江仍為錢姓第一大省,約佔總錢姓人口的4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江西,這三省錢姓大約佔錢姓總人口的80%。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600餘年,錢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特別是向江、浙、贛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江、浙、贛錢姓人口聚集中心。

當代錢姓的分佈和圖譜:

當代錢姓的人口已近220萬,排在第九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8%。從明朝全今600年中錢姓人口由53萬增到220萬,達4倍多,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遠遠低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錢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大約佔錢姓總人口的52%,其次分佈於廣東、上海、雲南,這二省市又集中了20%。江蘇居住了錢姓總人口的24%,為錢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高比率的錢姓區。在近600年間,錢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雖存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情況,但向東南和南方的移民仍是主流。

錢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見圖96)表明:在蘇皖浙滬、山東東南部、贛閩北部、湖北東南部、粵桂雲大部、貴州西南、吉林大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錢姓一般佔當地人的比例在0.2%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8%的錢姓人群。在沿長江以南的其他地區、豫魯中部、陝甘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其他地區,錢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0.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5.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5.8%的錢姓人群。尋根問祖百家姓之“錢”氏起源,不瞭解的可以看一看

錢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錢姓的郡望主要有彭城、下邳、吳興等。錢姓的堂號除了與郡望一樣外,主要的堂號還有吳越、丹桂、萬選、錦樹、惇彝、燕詒、清風等。“吳越”堂號典出五垡吳越開國君王錢鏐。錢鏐,在唐末只是一員偏將,但他深通兵法,敗了王郢,滅了黃巢,平了南漢劉宏,因功升為鎮海節度使。後又剿了董昌,被封為越王,進而封為吳王。到梁太祖時晉封為吳越王。

楹聯 錢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六副:

還鄉衣錦;聚宦添花。

澤承周府;名並錢郎。

射潮靖海;廬墓旌閭。

錦樹仙枝;銀麋瑞角。

里巷相邀傳座酒;祖宗曾出買燈錢。

江上峰青,才藻何如太白;

洲中蟹紫,嘯歌不讓次山。

家訓格言 錢氏家訓以清錢泳的《示子》最著名。錢泳,江蘇無錫人,博覽群書,擅長書法。他教訓子弟:讀書是為了“識理”,只有讀書識理才能做個好人,這是做人的根本所在。子孫的賢與不肖,乃是其父輩行為的投影,不孝無需上天懲罰,自有報應。他十分強調:不要輕視小善和小惡,日積月累,便成了大善和大惡。所以要注意輕視小善和小惡,日積月累,便成了大善和大惡。所以要注意積小善而去小惡,以成大善而避大惡。他要求子弟:嚴格律己。要正確看自己,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這才是賢者。愚者則反之。這讀書、孝順、積善、和睦和律己是古訓的要素,與一個家庭的盛衰息息相關。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錢姓歷代名人310名,佔總名人數的0.68%,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十六位;錢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排在並列第四十八位;錢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1%,排在並列第二十一位;錢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1.05%,排在並列第二十一位。

有3000年悠久歷史的錢姓家族,雖然在人口數上排在百家大姓的後列,但在人才資源佔有上顯示為大姓的風度,尤其在醫學、科學和文學領域中表現更為突出。歷代主要名人有:戰國隱士錢丹;秦朝大臣錢產;西漢大臣錢林,廣陵太守錢遜;南朝宋太史令錢樂之;五代吳越國君錢鏐,開創了錢姓王朝;唐朝詩人錢起;北宋詩人錢惟演,兒科醫學家錢乙,文學家錢易;宋、元之際畫家錢選;明朝學者錢德洪,畫家錢穀,文學家錢澄之,南明大臣錢肅樂;明朝藏書家錢曾,學者錢大昕、錢塘、錢儀吉,書畫家錢灃,書法家錢坫,文字訓詁學家錢大昭,畫家錢杜,篆刻家錢松;當代物理學家錢三強,植物學家錢崇澍,有機化學家錢志道,化學家錢保功,經濟學家錢俊瑞,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水裡學家錢寧,纖維科學家錢寶鈞,學者兼作家錢鍾書,書畫家兼篆刻家錢君匋、錢瘦鐵,畫家錢松嵒。

錢姓血型:

錢姓人群的血型分佈總的是:O型佔34.8%,A型佔29.4%,B型佔27.3%,AB型佔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