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由

道德经的言说对象主要是国君,老子批判的是国君的肆意妄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专为君子设计的。其他部分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论证的。现实不满于诸侯混战、百姓困苦的血泪现实,继之找到社会混乱的原因。任何哲学卢纶都是源于人的存在现实,都是对现世人生的超越性思考。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仅是现实并不足以激发人的超越性思考,更为根本的还是作者的价值取向。作为周朝守藏史的老子对远古原始社会的历史是非常了解,原始社会的自由平等对老子价值取向的形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使得他在寻找社会动乱的原因上更倾向于自由价值的失落。

国学: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由

自由是一个现代概念。在道德经中,“自然”这个核心概念最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由”。在老子那里,“自然”是指事物自然而然不被外力所主宰的自我发展状态。而“自由”更多的意指一种权利。但这种区别只是表面的。当自然用之于人的不被外力所主宰的自我发展且这种自我发展被认为是不容侵犯的时候,“自然”就从一种事物发展状态变成了一种权利,而在老子那里人的自然发展是不容侵犯的,因此“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就等同于“自由”。

道生万物却不主宰万物。正是道的生而不宰,不干涉和主宰宇宙的运行,让宇宙顺任自然而运动发展,宇宙才得以长久和谐。老子从万物的运行看出宇宙得以长久的原因是宇宙任何一个部分都没有主宰其他部分意志,力与力之间因相互牵制与平衡而和谐,没有争执。老子认为人类只有模仿宇宙的长而不宰,尊重他人的自由,利己与利人相互结合才能做到社会和谐,才能使社会获得长久的存续。

人类是道的产物,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人类是有很大的贪欲的,再加上其又具有自由意志,所以对待物质力量的驾驭和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正是这种随意使用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社会不和谐。如果人类能够控制自己,尊重他人的权利,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够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应该要做到大体上的平衡,社会才会和谐。社会发展必须和谐,要和谐必需自由,如果没有自由,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在压迫中内耗。

道,重在感悟,人不同,道也不同,但方法是相通的,靠的都是个人的悟性。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悟性,是很难悟出道的含义的。一定要多看、多想、多体悟。

老子《道德经》以“道”为宇宙本体,以“德”为宇宙演进。老子的仁义思想中的“仁”是以“道”为基础的仁思。仁义是在人类社会的大道不受重视之后,才被一些圣人不得不凸显出来的人为道德规范。但既是人为规定,也就可以滥竽充数,也就可以人为造假。老子就是要人不要因小失大而失其大,也不要造假下的假仁假义,一切要以“自然”为前提。

国学: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由

道的行为就是坚强不屈,“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独自运行而不改变,周而复始地旋转而不停止。说明“道”做事是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任何干扰和阻挠都无济于事,他总是坚持不懈地行动下去。所以我们做事就要效法这种精神,要做正确的事,符合客观规律的事。要做时就下定一个必胜的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屈服,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受影响,专心致志、坚持到底。

“希言自然”意思是。多做事少说话这是符合自然的,所以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动,大量的行动!可能大量的行动有时候遇到的挫折比别人多,但同时也预示着你成功的机会比别人多。“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有力的人,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有力的人。所以,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就是强者,而是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者。而自己战胜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把它放在实实在在地地位上,而不在于说些好听的话。所以,道的行为就是以行动来说话的,那么人要想成功,也应牢记行动才是成功的保障。

要想成功,还需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道无空虚点”它的意思是,“道”做事是没有空虚之处的,也就是在任何细微之处都要做到完美无缺。做每一件小事都要考虑精确、高效、协作与完美的极致。做好每一件细微小事,才有生命运转的壮观大事。同样地,一个人的品质最容易从琐碎的小事上反映出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的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所以人生要想成功,必须养成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良好习惯。

国学: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