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明知索额图与明珠缠斗不休,富可敌国,为何处置又各怀鬼胎?

阮小虎


康熙朝中期,明索两党明争暗斗,缠斗不休,甚至愈演愈烈。但康熙竟然容忍了两党缠斗20余年。而每次却又不斩草除根,这个和清朝入关后的政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的。

康熙继位之初,清朝虽然名义上是沿袭明朝内阁制,仍然真正施行的是议政王会议制度。


满洲权贵争权夺利,皇权不张。朝堂之上南北党争愈演愈烈,地方藩镇割据,八旗贵胄在民间跑马圈地,满汉矛盾重重。

在此之前顺治积极拉拢重用汉臣,尊重儒学,重视读书人。但结果由于重重矛盾,心力交瘁交出的遗诏,几乎就是一份罪己诏。

而康熙亲政以后,行汉政、张皇权。

而赫舍里家族就是在擒权臣鳌拜时开始崛起的。索额图更是在后来的平三藩中,奇谋长略,运筹帷幄,令人不甚叹服!可以说赫舍里家族几乎贯穿于康熙的丰功伟绩之中。


而叶赫家族在满洲贵族中,入关之前便已没落,康熙初年贵为阿济格女婿的纳兰明珠也不过是一个六品的仪仗侍卫,但因为叶赫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长期以来的姻亲关系,纳兰明珠受到了额外得重视,仅用3年的时间就混成内务府总管,后面又是一路高升。在康熙平三藩的时候,立场坚决,深受康熙器重。此后在明珠做宰辅期间,更是运筹帷幄,建了不世奇功!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有人说平三藩不是康亲王和图海、周培公的功劳吗?收台湾不是姚启圣、施琅、李光地的功劳吗?台前和台后不是一回事,但论功,再康熙身边,出谋划策,在关键时刻帮康熙一槌定音,那是非常重要的。

从康熙9年开始,康熙为了彻底消除议政王会议制度的影响,经过反复斗争、反复权衡、反复妥协之后,终于确定了“首崇满洲”的既定国策下,“权归满人”的新内阁制度。

但因此汉臣得以以一品、从一品和二品的高阶身份入阁,参与到了清朝的治理中来。所以当你看到康熙朝的某某殿大学士、某某阁大学士,那他就是内阁成员。譬如最近热播的《一代名相陈廷敬》中陈廷敬后来的身份也是文渊阁大学士。

康熙朝的内阁就相当于政府,而内阁大学士为正一品,也是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员,犹如历代的宰相,地位极为尊崇。所以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纳兰明珠和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两人堪称康熙朝最大的权臣。

而康熙正是通过这样名义上满人掌权,实际上满汉共掌的内阁来创造一个又一个丰功伟绩。而明珠与索额图,只不过是互相制约,分裂相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很多影视剧中,明珠是一个小人,而索额图是一介武夫。两人在结党营私保全富贵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康熙对此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康熙放纵你,必然有放纵你的目的,他需要满洲权臣克制汉臣。

康熙自己就对儒家的那一套非常精通,《一代名相陈廷敬》虽然是部电视剧,但是把康熙当时的真实内心状态算是刻画出来了,他顶着压力用真正有能力的汉臣,但汉臣心中的”道义”,使得汉臣不惧“皇权”。这就让康熙左右为难了。因为他无畏惧,就没了小辫子可抓。这样的人才让康熙揪心!即要用,又不敢用!

而明珠和索额图则不然,他们有缺点,有欲望,要抓小辫子随时可抓。两人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康熙的眼里不过一介家奴而已。

而康熙要击碎的却是制约皇权的一切其他形式的权力。所以要彻底击碎为了制约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而形成的内阁新相权,就必须让那些结党营私、容易犯众怒的人上去。

就像当年朱元璋选择胡惟庸做丞相而不用刘基做丞相是一个道理,刘基一旦做了丞相,你就很难找理由废掉丞相了。

明珠和索额图都属于才华横溢,但是贪心过甚、不知进退的人。所以随时可以收拾,又何必收拾呢?何况其才过人啊!这不是最好的状态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