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推出首个区块链ABS平台:再见繁冗!再见不透明!

中国最“惨”的两大景区,一个是湖南岳麓山景区,一直亏;另一个已经破产,而这个破产的就是河南龙潭大峡谷。

交行推出首个区块链ABS平台:再见繁冗!再见不透明!


2017年7月,国家5A景区龙潭大峡谷景区进入破产程序,成为国内首家申请破产的5A级景区,破产原因是因民间借贷及其他投资错误导致资金链波及景区业务,借贷利息高于景区收入。

金融及旅游业内人士在谈及此均表示,景区业务资产优质,但是在使用金融工具时明显不当,如果能采用诸如资产证券化业务,或许龙潭大峡谷就会是一片勃勃生机。ABS就属于这样的业务,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产品。

ABS,即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证券化。通俗而言,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资产证券化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因此目前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得到了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青睐。

为了规范ABS,监管部门在今年1月份发布了监管文件,

多方面规范商业银行相关业务,涉及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以及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但相关规定波及ABS业务,对ABS产品的发行及投资产生一定影响。

交行推出首个区块链ABS平台:再见繁冗!再见不透明!


2018年1月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旨在“为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有效防控客户集中度风险,维护商业银行稳健运行”,首次提及风险暴露,并首次将ABS纳入管理范围。

《办法》对于ABS提出了明确的穿透式风险暴露管理要求:(1)对于能穿透至基础资产的最终债务人的资管产品或ABS产品,需将基础资产风险暴露纳入最终债务人的风险暴露,并分别附上了有优先/次级内部分层和无优先/次级内部分层的风险暴露计算公式;

(2)对于不能识别基础资产的,可不使用穿透方法,但需要将所有不能穿透的资管产品或ABS产品纳入唯一的、名为“匿名客户”的虚拟交易对手,并满足该“匿名客户”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15%。

交行推出首个区块链ABS平台:再见繁冗!再见不透明!


监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但是ABS业务本身的痛点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先了解下ABS业务的痛点:

第一,信息不对称。由于尽职调查过程、估值过程与评级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基础资产形成期的真实性无法保证。ABS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完善,除了发行时的静态信息外,存续期内基础资产信息的动态变化,在投资者、管理人、评级机构、原始权益人等各方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难以监控,风险管理难度增大。

第二,客观性不足。由于原始权益人直接向评级机构付费并委托其开展和跟踪信用评级,评级过程的独立性和评级结果的客观性难于考量。

第三,定价与风险不匹配。ABS市场缺乏流动性,二级市场交易无法提供有效的定价依据。产品相关的“优先”、“劣后”分级也只体现一种偿还顺序,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风险等级,导致产品定价机制与风险不匹配。

区块链技术作为独立的底层数据存储和验证技术,具有去中介信任、防篡改、交易可追溯等特性,能够实现交易过程中,各节点共同维护一套交易账本数据,实时掌握并验证账本内容。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交行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平台。平台以联盟链为纽带连接资金端与资产端,提供ABS产品从发行到存续期的全生命周期业务功能,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ABS业务体系的信用穿透。平台重新设计与定义资产登记、尽职调查、产品设计、销售发行等各个环节,将基础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上链,实现资产信息快速共享与流转,保证基础资产形成期的真实性和存续期的监控实时性,同时将项目运转全过程信息上链,使得整个业务过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及标准化。

“聚财链”的优势在哪里?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聚财链”平台在ABS产品发行、管理的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优势。

业务流程更高效。

“聚财链”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实现联盟链内跨机构业务流程运转,提高了跨机构的协同效率。

运营成本更低廉。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特性,使所有参与方本地持有全量数据,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完成规则明确、权责清晰的业务操作,大大降低了参与方的操作、合规、对账成本。同时,为ABS投资者提供实时、可信的信息验证渠道,提升投资者信心,降低证券发行利率,降低原始权益人的融资成本。

全周期信息更透明。通过将项目运转全过程信息与基础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上链,借助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实现信息流可追踪、可审计,使得ABS业务全过程更加透明、规范、标准,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模型定价风险。

业务监管更便捷。监管机构可通过部署区块链节点实现穿透式监管,对项目信息与基础资产信息进行实时、全程监测,极大地提高了监管的时效性、有效性和便捷性,降低了监管难度。

也有看法认为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之一就是资产证券化,这一技术可改变金融系统底层设计,实现所有市场参与人对资产所有权和交易信息的无差别记录,保证了底层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链上处理ABS交易信息,任何一次变动都可以同步更新到所有节点,节省了此前冗长的手续和资源的消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