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每天09:09,我们陪你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开玩囍

一直到凌晨一点多,我才看完电影,到凌晨三四点了也还在了解电影背景,然后现在休息了一会,六点半就开始动笔写。

不知道该说我真正的见识短浅还是平时的积累不够,写起影评来特别的费劲儿。以前写影评老师只会给我们十几分钟的时间了解影片,这其中包括主题,演员,导演,拍摄技巧等很多方面。

其实我也知道,现在开始写,具体的你们也从别的地方看到过了,我也不提了,只大概总结一我眼中的《我不是药神》。

影片是以“陆勇案”为原型改编,由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徐峥,王传君参演,豆瓣获评9分以上,据悉之后被带入热潮的大众,给它的评分不会再降,只会增。我好会二刷三刷,因为真的太感动了。

这是我的票圈好友推荐它的理由,你看,多么的通俗易懂,因为它的评分太高了,我们都想去看一看,这个文牧野的处女作品到底有多优秀,为什么有路人能把它跟“无间道”挂上钩。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你敢保证你一辈子不得病吗?”这句话我在每一篇公众号里都会看到,毕竟这是最直击人心的一句话,也是让曹斌心里真正动容的一句话。


豆瓣热评上有单独拎出来说这句话纯粹、直接、有力的,还有说虽说电影演的就是生活,电影也只能是电影。但是却忘了,我们的生活可比电影苦多了。


影片整个过程隐晦了些什么,我们都知道。而这部影片能走到现在,无疑是它本身就是通过真实的事情改编,药贵是事实,倒卖假药被抓是事实,闹出人命是事实,最后结局没得救更是事实。


我们常常习惯性的把国产电影诋毁的面目全无,对,这就是国人专干的事情,因为他们带着的眼镜上就写着“抄袭”两个大字,所以之后只要有类似的影片跟我脑海里的内容有上挂钩,也就算列入一类了。


当然,像豆瓣这么全乎的APP,肯定不缺乏帮助解释的, 可最后的评价并没有好转,即便我们从基本的主题就在说《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无药可医,而《我不是药神》是买不起药。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我是带着一大堆期望去看的电影,因为我俗气。我希望它不仅题材好,不仅博人眼球的技巧好,还有拍得好。


每一次电影的热映,我最讨厌的就是从电影大体去单独拿出某个演员进行赞誉。我不评价电影的演技过硬与否,也不谈前期交涉的难易承担,我只知道,这部剧少了谁,都不能有今天。


有人说,王传君终于成了演员王传君,而曾经跟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人,下周还会继续上映着挣钱不吐骨头的《爱情公寓》并且乐此不疲。


可要我说,这些人也是能够扯。前一句说着,《我不是药神》最主要的是社会背景,内涵懂吗,你不能单独的用你看待别的什么电影的艺术手法,或者专业的挑出的某视觉出来分析,它不能完全接受,你也不能够这么说。


那我就纳闷了,《爱情公寓》又惹到了谁?它抄袭还没停播关你什么事?你只管看就好了。可是它偏偏跟关谷神奇沾上了边,因为所谓的王传君不参演电影版被人喷得很惨。


而他为什么被喷啊,是因为他说了脏话,从来都不是因为他的演技,所以用这场的演技来给他单独镀上金身,太过于牵强且没有说服力。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记得我上半年备忘录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得知道,如果我是《爱情公寓》的导演,我肯定不会想到几期电视剧播完之后,还会有很多人强烈要求续拍。但我要是受众,我肯定能想到。因为旁观者的我,肯定能知道青春的含义,就好比《快乐大本营》,除了每周邀请的嘉宾是更换的,除了每次穿插安利广告的花样是更换的,我真想不到它为什么能一直到今天。


但是这不就是青春嘛,90后都看了好多年了,80后也还在追,你突然换个主演不是原本的模样,你突然暂停我都想哭爹喊娘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到电影本身,也就是电影争议最大的一点,药品专利到底该不该收的那么贵,“格列卫”这种药为什么要卖的那么贵,仿制药效果相似度达到

99.99%为什么设为违禁品。


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结尾,是因为作为一个外行,我对药品一无所知,对市场营销也完全不了解,而非“药神”仅为人的我,却有很多话要说。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前几天我跟木头银出去玩,在超市遇到一件事特别糟心。


因为是平价的小超市,售货员也只有两位,看当时的状况那两位里面肯定没有老板,因为那个老太太讨价还价的时候,那两位小姐姐重复着一句:“老奶奶,您看我已经给了您我们的最低价格了,况且这也是老板定的,我们没办法再低了。”


听完这些话,老奶奶更加不行了,直接躺地上耍起了无赖,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把老板找来,给她便宜到她承受的价格也就算完事。


那天我跟木头银说,

现在这工作也是一个比一个难,你说我这以后当个老师,别人嫌学费贵,就跟我还价,那我的亏损是我自己补上还是上报学校呀。如果是自费,那以后谁还去当老师。”


这是一个道理,但是有些人就觉得这种解释太过于清新脱俗。


昨天晚上在朵姐那里看到一段话,一时的低成本是可以救一个人,那以后呢?他们就应该为了前面低成本的获救人无药可医吗。这样无疑是自掘坟墓。


我觉得挺对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对。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点的就是人性,因为我们的逻辑认为,中国能制作出好药的总局没有几个,而要想人们竞争性的去制作新药,只有高成本更高收入的诱惑。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那问题又来了,这样的诱惑真的应该存在吗?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而这种现象有意义吗?我觉得也有。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没有人知道。


我们常常羡慕韩国有像《熔炉》那样能改变法律的电影,所以当看到《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时,迫切的希望,能够有一项通知是说,以后允许仿制药的畅行,或者降低真药的市场价格。


虽然看起来这要求有点过分,但又很情有可原,毕竟我们也只是想要活下去,只是想最后挽救自己一下,这并没有错。


我很害怕生病,我身边有很多的人都是病死的,也有医治不起靠着一些绵薄的资助在医院等死的,我多希望以后能有人不再因为钱而考虑要不要继续活下去,也多希望以后不会再出现一种病拖垮一家人的案例。


但这总归还是一种追求,毕竟没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我想做到就做到,我想给你这块儿资助,你这儿就放心研究药品然后救人吧,其余的都不用管的了。


这也纯属想想的无稽之谈。


问题没有办法一次性就解决,但好在我们看到了问题,所以开始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高三艺考结束的时候,我一直在纠结我抽到的那个以“生活”为话题的即兴评述,一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懂。


我们都在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但是生真的容易吗?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就好比木头银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有钱的人可以有钱到每天都请私人医生检查身体,但没钱的人,一年到头可能都去不了一次。有钱的人身体稍微不舒服就可以去挂号看病,但没钱的人只有等到身体真正挨不住了才去“破费”。


你看,这就是病,是电影告诉我的血的事实,你没钱,才是你最严重的病。


你们现在看到的是99.99%的仿制药,所以你们想让医药公司降低费用,但你们更应该担心的是,当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五年保护期过去,当费用降下来,陆陆续续的国产假药出现,才是目前最丧心病狂的现状。


承受了癌症打击的人,熬过了费用高峰期,再被人性打压才是最惨的。


关于人性的善恶,我们谁也说不清更道不明,就像结尾的,我们只能希望这个世界更美好,但也仅仅是希望,我们无能为力,只能苟延残喘,用最后一丝求生欲,期盼有个好一点的结局,但也仅仅是“好一点”,仅此而已。


最后,说了这么多,还是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电影,毕竟能让我通宵一晚上熬到现在,这是今年国产电影最佳,并且在我心中没有之一。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六个小时里,我看到的《我不是药神》

图片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