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亚洲国家对女性的「低龄化审美」?

幻翠

这不是低龄化审美,而是跟商品经济有关的,我举个例子,白种人更喜欢“小麦肤色”,但是中国人更喜欢白皙皮肤,为什么?


这涉及到一个阶层的问题,在美国,小麦肤色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晒成这样,也就暗含着你是一个有阶级地位,有钱,有闲的那种人,而如果是白惨惨的皮肤,则意味着你缺乏运动,你长期呆在一个地方,暗含着你是一个底层人,你没有钱,没有闲。


而中国人喜欢白皙皮肤其实原理也差不多,只不过是倒过来的,由于中国肤色较白种人色素沉着,因此一般有钱,有闲的人往往是白白的,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暗示着你有一定社会地位,你有钱,有闲。


低龄化审美的本质也是如此,白幼瘦的审美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记得这个人吗?



在唐朝时期,一度以胖为美


实际上即便是在改革开放早期,也是以胖为美的,当然当年的胖不是那种臃肿的胖,而是一种健康的胖,是这样的:


后来怎么就变成瘦子了呢?这也和外国思想传来有关。


在美国,富人一般身体比较匀称,因为富人有钱购买有机食品,不用去吃垃圾食物,而穷人由于没钱,大量吃一些垃圾食物,造成美国穷人不少胖成这样


审美大致有一个健康的倾向,在这个健康倾向范围内上下波动。


所谓的审美,是暗含一定的价值倾向的,往往更美的人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钱财,非洲有些国家的妇女以唇环为美,


这是造成“白幼瘦”的原因。


李建秋的世界

多年之前,在宿舍看《沉默的羔羊》,偶然间提到朱迪·福斯特扮演的女主角非常漂亮。当时下铺的老大哥便调侃道:欧美人的审美标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二十岁的小伙子喜欢二十岁的姑娘,四十岁男人喜欢四十岁的成熟女性,而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永远喜欢十八的姑娘。

不知道是因为这句调侃让我记住了朱迪·福斯特,还是朱迪·福斯特让我记住了这句调侃。但看到这个问题后,我逐渐意识到,其实所谓的“低龄化审美”,只是问题的表象。因为无论东西方,大家关注的都是美貌和智慧。

进一步阐释的话,就是说,我之所以觉得朱迪·福斯特好看,并不是因为她的年纪,而是她的形象和气质。同样的道理,许多人喜欢十八岁的小姑娘,也不是因为她们的年纪,而是因为她们的相貌。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种与文化心理的差异。

说的再直白点,“低龄化审美”的实质是喜欢漂亮的女性而非在乎于年龄;同样,西方“成熟性审美”也并非关注于年龄,而是在具有一定颜值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理性和风韵。当然,事无绝对,这是相对而言的。

东方许多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或实行一夫多妻制。而我们的古代是采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一般来讲,妾的年龄是要小于正妻的。纳妾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是繁育子孙,二是填补人欲。正因如此,古人在纳妾的时候并不会过于考虑是否门当户对,而是更加注重女性的相貌和生育能力。

在这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心理下,男子普遍愿纳相貌姣好、生育能力较强的女子为妾。毋庸置疑,年轻女子是绝佳的选择。这使得我们今天的男性出现了“低龄化审美”,而问题的实质在于,这种文化心理在乎的其实是相貌和生育能力。

对比西方的传统文化,自文艺复兴以后,对自由和权利的推重日益显著,更为看重理性和智慧。当然,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社会中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男性的附属品。但这种状况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扭转。特别是在女权主义的推动下,许多西方人的观念产生了巨大转变。

经历和见识,本身就是一种魅力。因而许多西方男性更为看重女性的内在。还记得当初宿舍的老大哥曾告诉我说,其实不少西方男人绝对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最有魅力。

如今仔细想想,他的说法虽然难以求证,却不无道理。从生理和相貌上来讲,三十四岁的女性达到了完全成熟,而且基本摆脱了稚气,更具风韵。更为重要的是,丰富的阅历使得她们更具见识,散发着理性的光辉。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便能理解我开头所讲的,为何朱迪·福斯特能受到许多男人的追捧和青睐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更喜欢“小”的,而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或者说在另一个文化环境下,肯定会发现,原来成熟的女性才更具魅力。

题主觉得“王菊的爆火”很意外,可实际上这正是我们的社会向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最近的综艺节目,《创造101》中,相貌并不出众的“菊姐”(王菊)虽然成绩不在前列,可始终没有被彻底淘汰,甚至不断被观众接受。或许,在不少人眼里这是与国人的审美相“冲突”的。

可是,如果大家仔细看我前面近似于“冗长”的铺垫,就会清晰的认识到,其实我们的文化心理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从单纯的注重女性的外表,转而渐渐增加了能力和见识的权重。当然,要实现彻底的蜕变,仍然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以上,是我对东西方审美差异的一些思考,或许还并不是很成熟,但简单梳理出来与大家交流。欢迎补充讨论。


碣石樵子

这个审美问题显然涉及到了社会伦理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范畴,当然也与大的时代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对低龄化的审美其实无伤大雅,也是当下网络消费时代的必然产物。娇艳的青春谁人不爱?朝气蓬勃的小鲜肉谁人不喜?理性客观去看待这一现象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缘由。

网络媒体的高度发达所与之而来
的是审美对象的需求变得表象化和功利化。

美的内容变得不再重要,颜值高于一切,感官需求和刺激是审美最为初级的愉悦,也是最容易获取的愉悦。
〖破壶――法国画家格勒兹,本文给大家带来的是风俗画大师笔下的少女之美。〗

审美功利化在具体艺术审美和生活中的大众审美中都有着普遍显现。艺术上拒绝差异性审美,符合“我”即是美,不符合“我”即是丑。生活中浅显的诸如标准、娇嫩、妩媚、中性等审美对象愈发炙手可热。高度发达的美容行业让老黄瓜刷绿漆都变得唾手可得。喜欢小鲜肉也能自己随时变为小鲜肉。

女权主义的崛起也是“小鲜肉”能够横行的原因之一。

男权时代的秩序被彻底击溃,老牛吃嫩草一旦变为女对男,这种震撼对社会普遍价值的推动与影响更加巨大。因为男人喜好妙龄女子一方面是感官愉悦,更多的其实是社会地位的彰显和生殖繁衍的需要。女人爱小鲜肉则是感官生理上的“真爱”之显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日本和韩国文化以快速流行的商业模式对年轻人的影响相当普遍。

这种影响是持续在一代人身上的文化代码,在日本、韩国的文化其实是多元的交融状况。传统和流行;古老与现代;深邃和肤浅;保守与激进等等文化与审美是纷杂呈现的多元状态。

什么野蛮女友你只不过传说,大多回家还得相夫教子。类似男子妩媚、女子帅气的中性审美都是单一输出给我们的错觉。





象是将审美对象瞄向未成年的行为只不过臆想而已,动真格的话且不说道德伦理所不容,法律更是严苛到每一个细节。若是非要将个例视同为社会普遍倾向的话有失公允。

这是个审美被商业利益所操弄的时代,被裹挟其中恐怕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随波逐流。商业需要快速推广和攫取利息最大化,概念化和观念化的审美所导致的结果肯定就蛇精脸和小鲜肉肆意横行。客观的说都是蛇精脸了那么肯定“歪瓜裂枣”就显得稀缺金贵了,小鲜肉也终会变成老腊肉,想拽也拽不动的时候那么内容和思想就彰显出意义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展望未来在异性审美方面肯定要面临巨变。人工智能将一切变为皆有可能,人类看到真实异性都嫌腻烦不是没有可能,什么小鲜肉也都成云烟了。

昏鸦该归巢了,大家别忘记关注与点赞哦,飞掠而去。


疾飞昏鸦

谢谢你的提问。我觉得,我们真的把现代与古代,中国与外国混为一谈,什么问题都不好说。

中国古代的婚龄的比现代要早很多,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

最早的女性应该还是未成年人,比如12岁已经结婚也不是非常罕见。

甚至还有包养媳存在。

《红楼梦》里谈情说爱的宝玉、黛玉据专家考证是15岁左右。

民国时代有婚姻法规定,年满18的男女方可结婚,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婚姻。

而今天的新婚姻法规定女20岁,男23岁方可结婚。

由此来看,中国的法律体系对婚姻保护是有明确年龄保护的。

但是,婚姻自由,也给一些婚姻一种穿越。

最奇特的婚姻穿越,能够达到男性比女性大50岁以上!

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是不是完全低龄化,这个不太好说。

总之,对女性“如花”和“妙龄”的审美也是一种常态。

比如,中国诗歌中对女性美的描写,大部分都是妙龄女性。

绘画中的大部分女性也是“妙龄女子”。

但是,也有“半老徐娘”的赞美,但是,毕竟抵挡不住“妙龄女子”的诱惑。

女性的美是多样的,既有如花妙龄的美,也有风韵犹存的美。

成熟的女性肯定有成熟女性的美。

我觉得,我们今天与西方的女性审美,差别不是很大。

至于亚洲国家,与中国传统差别也不大,女性早婚是常态,欣赏妙龄女子的女性审美观,应该与中国没有太大差异。

但是,从现代的发展趋势来看,亚洲各个国家基本在国家法律保护的范围内维持婚姻自由。

尤其是亚洲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的平均婚龄都在28岁左右了。

因此对女性的审美,从低龄化走出,也是一个现代女性审美的趋势。





千千千里马

女性低龄,有女性低龄的特点。女性低龄的特点是小鲜肉。从眼目上,情欲上吸引人。但其另一个特点是不成熟。

有这么一句话叫饱暖思淫欲。人在丰衣足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而且在自己欲望增加的情况下,为了眼目的欲望,情欲的欲望,一定会选择,低龄的女性。反之,如果生活压力大,就会选择成熟的女性。

然而《创造101》王菊为什么能火。也是大众内心,对某种内在东西的一种向往,追求或者说需求吧!

我是一个七零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挺大的。车房贷款,给父母养老,孩子念书等。我相信做为普通的老百姓跟我有同感的人,应该很多。像我这样的人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成熟的人,能给与自己在工作,事业上以指导。需要的是成熟。

现在的人都知道向钱看。有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都在追求钱财。然而,为了追求钱财,有的人把做人的底线都抛弃了。在社会中有的人即使你帮助了他,他也不会感谢你。因为,人已经没了道德底线。如果社会缺乏道德,更多的人需要的是真诚,需要的是人的善良。

我看了王菊的表演。王菊并不是那种小鲜肉。她不故意坐坐,没有娇滴滴的感觉。

我觉得她火爆的原因是:从她的气质,反应出她的某种成熟,反应出她的真诚与善良。这是大众更真正需要的东西。

《校外老师》欢迎关注,留言,写不同观点....


校外老师

最近《创造101》比赛引起了热议,像王菊的“菊外人”,杨超越等都有极高的话题度,已经超出了一个选秀比赛本身的讨论。“王菊”的特立独行的形象,与主流审美的不同,让王菊几乎占据了各大热门讨论榜的榜首位置,而杨超越那种传统怜花惜玉的形象,也在王菊的讨论之后再次进入热门话题榜。至于说到这个题目里的亚洲国家对女性的低龄化审美,无论王菊还是杨超越两种选择方式都无可厚非,其实也都是娱乐消解一切时代中的一个及时消费品罢了。



审美是人的基本诉求,什么是审美?像康德所讲,“美是无目的的目的性”,像高尔泰老师所讲,“审美是人自由的象征”。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美的标准进行衡量。艺术之美中,像蒙娜丽莎丰富的微笑,像清明上河图中丰富的人情,都是艺术美的最高呈现。人性之美中,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那种勇敢忠诚,是人性的灵光与至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