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分水关沟通赣闽两地暗藏千年鸟道

近似南北走向的武夷山脉横亘于赣闽边界,几乎成为赣闽两省的完整分界线。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的分水关便横“卧”在这条省界山脉之上,它东端“戴”着一顶东路山石帽,西尾罩着一座雄姿英发的望夫山,古时为边关要塞。

铅山县地处赣闽边界,东靠江西上饶县,西接江西弋阳县和贵溪市,南邻福建武夷山市和光泽县,北连江西横峰县。其境内有五分之四的面积属于南部的武夷山区,五分之一的面积在北部信江河谷和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变。

铅山建县时间非常久远,可追溯至南唐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江西通往福建的重要关口,是由赣入闽的“东大门”。在铅山县与福建省交界的地方,山峰林立,其中有许多地势险峻的关隘,分水关就是其中一处。分水关坐落于黄岗山上,因劈水分流赣闽而得名,曾是赣闽交界处的重要关口之一。

关隘沟通赣闽

古为边关要塞

江西与福建两省分布在武夷山脉的东西两侧。通过卫星地图可以了解到,这条山脉近似南北走向,长达550公里,几乎是赣闽两省的完整分界线。

在江西省境内,铅山县东境偎枕于武夷山主脉,绵空秀色,摩天插云。县域一带的山脉自北至南连绵近百里,崇山峻岭成为赣闽两地的天然屏障,旧时给两地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仅不利于两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还严重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商贸发展。

于是,为了方便往来,赣闽两地的人们在这条绵延千里的山脉上筑造了许多穿越东西的关口,如赣闽边界的杉关,从汉唐时起就成为闽人晋京的官道;又如赣浙闽边界的仙霞关,雄峻奇险,为历代兵争之地。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协第十届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周建福告诉记者,在武夷山脉上的众多关口中,仅铅山旧县志列名的就有8处,分水关便是其中一处。这处关隘在古代不仅是赣闽边界的交通瓶颈,也是军事攻防的边关要塞。

王健川研究铅山历史已有多年,他搜集了众多关于分水关的资料,据他介绍,分水关就在铅山县武夷山镇仙山岭自然村附近,一直都是赣闽边界的一道障碍。旧时,分水关虽然隐没在深山密林中,却是一处边关重地。

一水分两股

西侧为赣北边为闽

据相关资料记载,分水关位于黄岗山上,因山中一水源分为两股,流入北面为闽水,流入西面为赣水而得名。关外(分水关北侧)为闽地,地势险要高峻;关内(分水关西部)为赣境,地势渐低平缓。分水关如屏障立于“鸡鸣两省闻”的赣闽交界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分水关身居山腰,地势非常陡峭,如若从江西方向爬上关隘,一不小心踏空,就有可能滚落山下。因此,在战争年间,这座关隘曾阻挡过千军万马。不过,地势如此险恶的分水关并没有挡住赣闽商人运茶经商的脚步。在铅山资深导游陈立和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沿着宁上高速驾车前往分水关。如今,分水关上修建了一条条隧道,架起了一座座桥梁,而在当年,这些都代表着一座座大山和一条条深涧,运茶商人在这条分水古道上挑担推车而行,养家糊口。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当地居民总结出了一段话,概括了分水关的历史:从古代竖旗起义的饥馑乡民,到用一腔热血鼓噪而起的苏维埃红军,多少次激战分水关,血洒山林。千百年来,太平时代,农人贩夫,上关下关,车推手提,肩扛挑担,往来闽赣,缴纳关口税费,聊以生计。

周围高山连绵不绝

候鸟南迁必经之路

自古便是军事要塞的分水关,因为坐落在黄岗山上,所以景色秀美、生态优良。记者了解到,分水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近千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许多动植物休养生息的“天堂”。

在分水关的众多野生动植物中,有一群特殊的客人是不得不提及的,那便是候鸟。每年3~6月和9~11月,这里便会迎来众多候鸟,其中包括仙八色鸫、领角鸮、小鸦鹃等众多稀有种类。

为何由北向南迁徙的候鸟纷纷选择在此歇脚“做客”?原来,这与分水关的地形有关。分水关所在地的地形十分特殊,周围有众多高低起伏的山脉,由此天然形成了一条不规则的、南北走向的凹形通道。众多高山不仅为鸟道“塑形”,还能为迁徙候鸟“遮风挡雨”。据悉,这条鸟道宽阔而曲折,高山可以为迁徙而来的候鸟挡住来自东西向的大风,从而帮助候鸟减小阻力,故而每年迁徙时节都会有大量候鸟飞过。

原始森林密布

孕育珍稀动植物

分水关被群山环绕着,周围植被茂盛,其中有数十种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如银杏、铁杉、鹅掌楸、半枫荷等。同时,还有众多珍禽异兽活跃在其间,如黄腹角雉、白鹇、猴面鹰、灵猫、娃娃鱼等,可谓动植物的“天然庇护所”。

在从黄岗山山脚前往分水关的途中,随处可以观赏到古老的南方铁杉、马褂木、紫茎、黄山木兰、天女花以及黄山花楸、盾叶涧边草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珍贵稀有植物。此外,还有猕猴、黑熊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

分水关虽处在山腰,但常常可见云雾弥漫,犹如雾海中的关隘。有时,关西一侧灰雾蒙蒙,难辨天日,关北一边却是蓝天白云,草绿山青。站在分水关上,可观赣闽两地美景。山风吹来,云雾如团似絮,远处山峦、近处草甸,都在云雾中忽隐忽现,满山遍野黄花点缀,景致更加绝妙奇秀。

据周建福介绍,风光无限好的分水关自古便引得文人墨客在此泼墨赞颂。如南宋著名文学家朱熹曾徒步数十次过分水关,往来于闽浙皖赣湘,并写下《分水关》一诗:“水流无彼此,地势有西东。要认分时异,须知合处同。”不仅客观描写了分水关的自然景观,还蕴涵深邃的哲理。又如明代刘伯温(刘基)军务倥偬中策马至分水关时,吟《咏分水关》诗云:“关头雾露白蒙蒙,关下斜阳照树红。过了秋风浑未觉,满山秔稻入闽中。”描绘出了分水关令人神往的秀美风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