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口才足以使小人變聖人,善於把握領導心思足以讓庸人成精英

前言:在歷史上,出現過這樣一個人。他一沒出眾才幹,二沒高尚品德。只憑借能言善辯和善於揣摩皇帝心思,僅僅六年時間就從一介平民直升至宰相。

公孫弘出生時,家境貧寒,以放牧為生。年輕的時候當過獄吏,因犯了點罪而被罷官。他四十歲才開始學習《春秋》雜說,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得以厚積薄發,重登官場。正可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好的口才足以使小人變聖人,善於把握領導心思足以讓庸人成精英

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徵召官吏百姓中明曉當世政務、熟知古代聖王治國之術的人到朝廷任職,命令應徵者與各地進京送計簿的使者同行,由沿途各縣供應飯食。年老而心不老的公孫弘自然不會白白錯失這次難得的機會,不但可以藉此驗證一身所學,還可白吃白喝,再不濟也可碰碰運氣。他在策論中講了八項治理國家的根本措施,以及禮義與獎懲的相對關係等。當時參加對策考試的有一百多人,太常奏報考試成績的時候,把公孫弘列為下等。漢武帝又親自把呈上的對策一一看了一遍,覺得公孫弘的對策不同凡響,很和他的胃口,便把他的成績提升為第一名,任命他為博士,在金馬門待應召對。這次應徵中,還有一個比公孫弘年紀更大的人,九十多歲了,名叫轅固,也成功被選中。公孫弘現在金榜題名,正是春風得意時,壓根就不打算正眼看這個已半隻腳踏入棺材的人。轅固一看公孫弘這副德性,就以長者的口吻告誡道:“公孫先生,以後一定要依儒學行事,斷不可辱沒儒家。”轅固這個糟老頭子都能榜上有名,自然沒少受到那些失意之人的誹謗排擠,一時氣不過,就以年老為名免官回家了。

當時,漢武帝正下令開通西南夷,便於從千里外轉運糧餉。搞了幾年,非但沒有開通,還死了很多修路的士兵。西南夷又多次反叛,調集一波又一波軍隊去討伐,軍費開支頗多,卻不見任何成效。公孫弘被派去實地考察,回奏時極力批評這種他認為是毫無意義的做法,說得劉徹臉一陣紅、一陣白的,武帝自然沒聽從他的意見。公孫弘從這次教訓中充分吸取經驗,此後每當在朝廷討論問題時,總是隻列舉陳述事情的端緒,把選擇權交給劉徹,不肯與武帝公開爭論。當他想進言時,老是會拉上汲黯,一起請求武帝單獨召見,讓汲黯先說,他在後補充,搞得武帝聽了後很高興,建議均被採納。一連數次後,讓武帝覺得他為人謹慎厚道,善於論辯,熟悉文書法令和具體的官府公務,又會用儒術加以文飾。就這樣,公孫弘越來越受到武帝的親信和重用,不到一年就升官至左內史。

有一次,公孫弘和公卿共同商定某一問題的處置意見,到了武帝面前,他卻臨時變卦,轉去迎合武帝的心思。汲黯當即在大庭廣眾下批評他到:“公孫弘口是心非、言不由衷,這是不忠!”公孫弘向武帝謝罪到:“瞭解我的人,自會認為我忠;不瞭解我的人,自然認為我不忠。”劉徹認為他說得很對。後來,越是有人詆譭他,他就愈加受到武帝的優待。

好的口才足以使小人變聖人,善於把握領導心思足以讓庸人成精英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武帝任命公孫弘擔任御史大夫,這時朝廷仍在開通西南夷,又在東方設置滄海郡、北方修築朔方郡的都城。公孫弘多次上諫,認為這是勞民傷財而又吃力不討好的事,就請求廢止這些舉動。武帝讓人就設置朔方郡的便利,對公孫弘進行反駁,提出的問題他連一個都回答不了。東方朔連忙請罪,承認自己見識短淺,又請求廢止對其他倆地的經營而集中力量經營朔方郡。這次,漢武帝倒是應允了他的請求。公孫弘用麻布做被子,一頓飯不擺設倆種肉菜,被汲黯責成是虛偽。武帝就此事詢問公孫弘,公孫弘謝罪說:“確有其事。在九卿中,就數汲黯和我的關係最好。身為三公,而生活如同小吏,這確實是想沽名釣譽,正像汲黯說的那樣。況且,如果沒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麼能聽到這些話!”武帝愈加覺得他有謙讓的高尚品德,越發尊重他。

接下來的幾年,漢武帝一直在大規模建功立業,公孫弘也於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坐上了丞相位。於是他在相府大欖人才,與他們共同探討國家大事。每當上朝奏事,便將於國家有益的見解奏聞朝廷,漢武帝也常常令人與他當庭辯論。有一次,公孫弘上書建議下令禁止老百姓攜帶弓箭,認為這有利於地方治理安。吾丘壽王當即表示反對,說這會助長壞人氣焰而剝奪百姓的自救手段。當漢武帝詰問公孫弘時,他竟無言以對。

公孫弘生性好猜忌,外表寬厚而內裡心機很深。凡是與他不合的人,不論關係遠近,他都會口蜜腹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總會想辦法進行報復。董仲舒為人清廉正直,認為公孫弘阿諛奉承,引起公孫弘的嫉恨。於是公孫弘推薦董仲舒做殘暴而又驕橫的膠西王劉瑞的國相,董仲舒因病而得免。汲黯經常詆譭儒生,當面觸犯公孫弘,公孫弘想找藉口將其殺死,便向漢武帝建議:“右內史管界居住著很多顯貴的大臣、皇室子弟,難於治理,不是平素有威望的大臣不能勝任,請讓汲黯改任右內史。”漢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一個外臣干預達官顯赫和皇室宗親的事,結果可想而知。

好的口才足以使小人變聖人,善於把握領導心思足以讓庸人成精英

三年後,公孫弘壽終正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