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告別窩窩頭,天天吃饅頭,如今窩頭窮人不愛吃,富人熱追捧

窩窩頭,俗稱窩頭,是早期北方窮苦人民的主食。著名的散文大家,也是有名的“大吃貨”梁實秋曾寫文章道:罵人人長相寒酸會罵“這人長了個窩頭腦袋”,“奔兒頭窩窩眼兒”;跟人討要錢財會說“賞幾個窩頭錢”;農民富裕之後形容美好的生活也會說“告別窩窩頭,天天吃饅頭”。總而言之,窩頭就是貧窮的象徵。

以前說告別窩窩頭,天天吃饅頭,如今窩頭窮人不愛吃,富人熱追捧

窩頭

窩頭的已知歷史約為三百年,明朝就有,自古以來主要為北方窮苦人民的主食。傳統窩頭以天然綠色的五穀雜糧為主要原料,把玉米、紅薯等五穀雜糧磨成麵粉,加水團成寶塔狀,在下面掏一個洞,就是“窩窩眼兒”,然後上鍋蒸熟,所以是正兒八經的“粗糧”。正因為它的“粗”,其膳食纖維含量也特別高,長期食用可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排洩,對便秘等腸道頑疾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以前說告別窩窩頭,天天吃饅頭,如今窩頭窮人不愛吃,富人熱追捧

粗糧窩頭

傳統的窩頭並不美味,製作材料粗劣,味道並不好。和饅頭相比,儼然是一個糙漢子,一個細姑娘。今天的人能吃的上饅頭,就絕不會吃窩頭,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生活條件改善後必然的變化。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各色各樣的美食供大家選擇,製作簡單、口味粗糙的窩頭也慢慢退出了人們的餐桌。近年來,人們開始提倡“去精取粗”的飲食觀念,各地茹素、憶苦飯等主題餐館一時興起,在中大型城市蔚然成風。窩頭在沉寂了幾十年之後重新回到了人們的餐桌。

以前說告別窩窩頭,天天吃饅頭,如今窩頭窮人不愛吃,富人熱追捧

粗茶淡飯加窩頭

吃慣了粗茶淡飯,偶爾吃一次細糧肯定驚豔。吃膩了細糧,嘗一下窩頭也覺得新鮮,正所謂“雞鴨魚肉拿下去,窩頭野菜端上來”!美食材料的豐富,也賦予了窩頭新的生命和口味,人們依照自己的味覺喜好,創新出了各色各樣的窩頭種類。地道點的依然是玉米麵窩頭、紅薯窩頭,出新的有奶香窩頭、香糯窩頭等,還有備受城裡人追捧的榆錢窩頭、野菜窩頭等。

以前說告別窩窩頭,天天吃饅頭,如今窩頭窮人不愛吃,富人熱追捧

端上餐桌的窩頭

今天的窩頭製作精細,吃起來細嫩可口易消化,和傳統的粗劣棒子麵窩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已經成為一種綠色、營養、健康的美食。想吃傳統窩頭,就需要正宗粗糧,然而現在想買到地道的粗糧麵粉可不太容易。尤其是南方面食口感多為鬆軟,北方多粗硬,南北方的窩頭完全是兩種口感。這年代,想吃大魚大肉容易,想吃個稱心合胃口的窩窩頭可是不容易啊!

最後,給大家提個問題,窩頭上為什麼有眼兒?知道答案的評論下方留言,正確答案過幾天公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