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水果凍幹,絕對是懶人的福音。

不用切就能食用,除了沒有水分,其他與正兒八經的水果幾乎沒差別。

它們都是通過凍幹技術製成,在去除水分的同時,足足保留95%左右的營養。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凍幹技術的英文俗稱為“Freeze-dried”,直譯便是冷凍乾燥

要論起凍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50年以前。

有趣的是,為了便於存儲食物,在美洲、亞洲和北歐各自發展出了自己的凍乾土法。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美洲秘魯地區的特有食物“Chuño”,就是自古傳承下來的凍乾土豆。

在還沒有科技加持的古代,原住民全靠陽光和寒冷。

安第斯山脈的寒冷使土豆凍結、6月的太陽再使其解凍蒸發,再用腳踩出多餘水分,製成凍幹食物。

在收成不佳的過去,Chuño能讓他們全年吃得飽。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白色的Chuño:浸泡在冰冷的河流中,再曬乾而製成


而在大西洋彼岸,北歐的維京人使用類似的技術來保存鱈魚。

他們建造了三角形的木架,用於製作凍魚乾。

這種土法能讓魚類保存長達兩年,在當時來說已經很不可思議。

無獨有偶,距今數百年前,一位日本僧侶利用高山低壓乾冷的環境,製作了名為作“koyadofu”的豆腐。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這些利用自然的土法,許多至今盛行。

而凍幹技術進入科學領域,卻已經是1890年。

這一年,德國病理學家理查德·阿爾特曼(Richard Altmann)在進行線粒體研究時,設計了一種可用於冷凍乾燥的方法與配套設備。

然而,由於技術限制,該方法難以複製,直到20世紀30年代前都幾乎沒被注意到。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理查德·阿爾特曼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會是凍幹技術的重要轉折點。

在前線,輸血是傷員治療中的重要一環。

但缺少保存血液的方法,採集到的全血只能冷藏,即便是這樣也需要儘快使用。

苛刻的儲存條件,導致治療時常出現血液供應不及的情況。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前線需求緊迫,血液保存的研究,自然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血液在體外環境下,蛋白質會被微生物降解。

而用當時的工業技術處理,也會導致蛋白質結構被破壞,發生變性。

唯有克服變性與降解,才能極大提高血液的儲存時間。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降低含水量,能減少微生物滋生。

這在當時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概念,例如加熱乾燥、風乾等常規乾燥手段,早在商業得到運用。

要如何瀝乾血液中的水,又能不使其變性?

1927年,一個美國專利中,首次提到了真空條件下的冷凍乾燥,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1935年,弗洛斯多夫和穆德兩人研究出了真空凍幹技術。

這個及技術主要包含兩個階段:

首先,是將血液凍結,在-9℃至-12℃的環境下,利用高壓蒸汽噴射,讓冰昇華為水汽直接泵出。

二次乾燥後,血液樣本中含水僅有0.5%。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弗洛斯多夫(右)


冷凍乾燥的核心,是讓冰昇華,從固態直接變作氣態。

水蒸氣會帶走血液原有的熱量,保證溫度不會過高。

這種狀態下,蛋白質便不會變性而被破壞。

之所以可以達到這種效果,要從水的三種狀態——冰、水、水蒸氣說起。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我們都知道,水在常溫下是液態的;100℃時達到沸點,會轉變成水蒸氣;低於0℃時達到凝點,會變成冰。

而這都是在一個標準大氣壓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變化。

在氣壓低、溫度低的情況下,冰就會升華為水蒸氣。

這一系列的過程可以繪製成如下三相圖。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當水處於固態時,抽掉空氣(氣壓變低),低溫低壓則發生昇華。

不過水從血液中流失,同時昇華會帶走熱量,再降低溫度,使昇華變慢。

只要繼續給血液提供適當熱量,維持溫度一直在三相點臨界處。

低溫不會傷及血液中的蛋白質,還能持續去除水分。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昇華時,如果熱量過高,出現液態水,則會導致“物料崩解”。

水分蒸發難以帶走熱量,不斷積累後,高溫就會破壞血液。

一般而言,昇華去水能夠減少90%左右的含水量。

餘下的水量,則需要在更低的氣壓、略高的溫度下,使水分散逸。

經過二次乾燥後,最終含水量可以降低到1%~3%。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在大洋彼岸,另一位科學家也為凍幹技術添磚加瓦。

羅納德·格里夫斯曾在英國劍橋的血液乾燥部門工作,並致力於冷凍乾燥工廠化。

他提出了離心真空旋轉冷凍的方法:通過離心作用,將血液均勻擴散到容器內壁上,將其凍結。

這種方法在加拿大和英國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正是這三個人的工作,挽救了二戰戰場上無數士兵的生命。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凍幹技術在青黴素的發現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青黴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學發現,弗萊明也被稱作是一個“走了狗屎運”的諾獎得主。

事實上,弗萊明很早就發現了青黴素,青黴素在實驗室裡沉睡10年之久,他卻始終無法將其成功分離。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青黴素不能加熱,它在高溫條件下很快失活,但不去除它的水分,在常溫下也保存不了多久。

直到1939年,弗萊明的論文被弗洛裡和錢恩看到。

兩人恰巧懂得凍幹技術,既然不能加熱,那就讓水分昇華吧!

最終,他們得到了不含水分的青黴素粉末。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弗洛裡、弗萊明、錢恩(從左到右)


同一時期下,凍幹技術也被運用與疫苗生產。

1909年2月,第一個天花疫苗的冷凍乾燥配方在美國發表。

隨後,卡介苗(結核病疫苗)和天花疫苗都被製成乾粉。

而在歐洲,也有實驗室將卡介苗製成凍幹疫苗。

這也進一步使各國接受了凍幹疫苗。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到1970年,凍幹技術已經是科學研究中的基本操作。

例如在醫學領域,在1980年就有科學家使用凍幹技術來製備組織切片。

如今,凍幹也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技術、製藥和生物醫藥行業。

抗生素、電解質、蛋白質、激素、病毒、疫苗……你能想到的生物材料,都得依賴冷凍乾燥來保存。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在我們生活中,同樣也有著凍幹技術的影子。

凍幹食品就是最大分支,凍幹咖啡是最著名的凍乾產品。

雀巢公司最早在瑞士,推出了凍幹咖啡產品。

在1966~1971年期間,舊金山的希爾斯兄弟咖啡公司進憑著凍幹咖啡,還獲得了47項美國和外國專利。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新的凍幹技術,比那些凍乾土法,更能保住食物的營養價值*。

同時凍幹食品還具有覆水性,只要加些水,就能恢復成原本的狀態。

1968年,NASA還開發了專供宇航員的凍乾冰淇淋。

因為凍幹食品的各樣特性,如今也是太空旅行、居家常備。

*注:1960年至今,超過400種凍幹食品投入商業化生產。另外,生菜和西瓜被認為是最不適合冷凍乾燥的食品,因為它們的含水量太高了。

保鮮偏史:偉大醫學技術卻成就了速溶咖啡與水果乾


不得不說,民以食為天。

無論是經驗中領悟的冷凍乾燥,還是實驗中發明的凍幹技術,最終都運用在了食品上。

人類對於吃的執念,大抵是可以貫穿今古的吧。

丁丁蟲. 沒有這項技術,青黴素只能在實驗室裡沉睡. 果殼.

Freeze-drying, Wikipedia.

Meryman HT. Historical recollections of freeze-drying. Dev Biol Stand. 1976.

Alexandru Micu.Meet Chuño, a space worthy food that the Incas made eight centuries ago. ZME Science.

Dushyant Varshney, Manmohan Singh. Lyophilized Biologics and Vaccines:Modality-Based Approaches.

HOW FOOD IS DRIED. dutchwaregear.

Joe Wahler. A World Where Blood Was Made Possi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