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四川某校教師打學生一戒尺,學校和教師賠償3萬元後,家長才答應和解一事?

潤嘉禾


沒有看到具體的報道,不知道一戒尺帶來的後果,所以很難做出客觀而公正的評述和判斷。

我只能說,這名老師很勇敢,在當今的教育生態環境下,敢於不丟掉戒尺,而且敢於使用,這已經讓很多老師望塵莫及了。

我感覺,這一戒尺估計沒有打傷學生,只是對學生進行了懲戒,然後老師就被訛上了。家長的不依不饒是取勝的法寶,對付老師,幾乎是戰無不勝的。

賠償3萬元後,家長答應和解了,也就是不追究老師的其他責任了,不會再到教育局告了。老師可能算是撿了便宜,如果賠償了3萬後,再告發一下,績效必被扣,那就杯具大了。

在沒有懲戒教育的今天,就連動口不動手都有很大的風險,老師批評學生,如果學生“心靈”受到傷害,有了自殘傾向了,甚至跳樓了,老師吃不了兜著走。所以,這個老師,說是教師當中的英雄真的不過分!

寫了這麼幾段話,連自己都有點看不下去,現在這是怎麼了,很正常的事情,都變成了不正常,難道懲戒真的推出教育的舞臺了,教育就是給糖吃?

我跟不上這時代,不是我病了,就是社會病了。但願是我病了!


教師妹子一枝花


現在孩子金貴,那是真的貴啊!一戒尺3萬?感覺學校和老師被訛了!



1、老師為什麼還要打學生?我相信沒有哪個老師和學生有仇吧,老師不可能手癢癢就去打學生的,學生捱打必定是做出了違紀的行為,才讓老師動怒。

2、在禁止體罰的大環境下,此老師還敢於拿起戒尺,說明責任心比較強,要是遇到不負責任的,孩子再怎麼違紀,睜隻眼閉隻眼,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孩子,管他幹嘛,這樣的心大老師反而會平安無事。



3、現階段很多老師工作責任心下降,除了待遇因素外,很大的成分就是學生難管,老師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老師對待經常違紀的學生除了說教還是說教,沒有其它辦法。大家都知道,光靠蒼白無力的說教,絕大多數時候很難起到效果。



學生被打,學校老師賠錢3萬,訛錢者沾沾自喜,賠錢者暗自神傷,影響的不僅僅是打人者,更有舉國的教師。當所有的老師都不願管學生之時,教育的明天在哪裡?

期待你的關注轉發評論!


文軒閣


大實話:這孩子不是去上學的,這孩子是去給家長賺錢去了啊。

首先要闢謠,這件事其實不是發生在四川的,而是發生在遼寧省朝陽市,起因是第七中學一名男生因為學習問題被老師用戒尺打傷。

事後,家長找到學校後,經過多方調解,涉事教師賠償學生3萬元,雙方達成和解。對於這件事,學校校長表示,事情已經解決,學生家長對於處理結果很滿意。

是啊,打一戒尺賠償三萬,那學生家長當然很滿意啊,說現實一點,這就相當於一個普通人半年的工資了。誠然,可能大多數人都會為這個老師抱不平,畢竟,我們都是在老師的棍棒之下長大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回歸理性去看待這件事。

對於這件事賠償是否合理,主要還是要看被打學生的受傷輕重問題。如果說,老師這一戒尺下去,直接把學生打了個輕度殘疾,那說實話讓這個老師賠償三萬還是輕的了。

因為我之前上高中的時候就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女教導主人因為看到一群學生在走廊裡打鬧,然後她就上前去揪住一個學生扇了兩巴掌,但是由於下手過重,直接給弄成了耳膜輕微穿孔,那個學生的父親還是我們學校餐廳的老闆,結果最後那個教導主任賠了一萬塊錢這事才算結束。

但是,在這件事中,因為也是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在學校的協調下私了了,並且網上也沒有這個學生受傷的圖片流出來。所以,我們也不好說到底是家長故意找事,還是老師下手過重。

不過,通常情況下只要老師不是打了學生的頭部,基本上不會對學生造成什麼太嚴重的傷害。而這時候,學校就會充當和事佬的角色,為了避免影響學校形象,就會讓老師賠錢了事,厚道一點的學校也會幫老師墊付一些。老師基本上也都會同意,畢竟,要是老師太較真兒,那可能就要是去工作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老師教育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據稱,這次事件發生在朝陽市第七中學,起因是因為該學生在課堂上做別的學科的作業,最終被老師用格尺在臉頰和手臂上打了。家長因此而將此事鬧上學校,最終和老師達成了協議,老師賠償了3萬塊。

看見這則新聞的時候,老羅真的是震驚了:老師管教學生,現在都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了嗎?

家長將學生交到學校,希望的老師可以教給學生知識,可以教給學生們做人的道理。學生犯了錯,老師當然是享有一定的懲罰權利的,否則學生怎麼會真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怎麼會畏懼自己的過錯呢?如果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而老師卻不能說不能打的話,那麼這樣的教育是否真的會有效果呢?

這次事件中家長的做法真的是匪夷所思,有多少家長因為自己平時對孩子疏於管教,都是對老師千叮萬囑的要求老師對學生嚴加管教,而他們竟然在孩子被打了之後也不問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而被打,就直接找上了學校和老師,要求賠償,否則就可能將學校和老師告發...

試想,你們這樣的話,以後你的孩子在學校誰還敢管教他呢?如果老師都是放任學生不管,這樣真的是對你的孩子負責嗎?

可能只有到時你的孩子因為疏於家庭和學校的管教而犯下錯誤的時候,家長們才會意識到老師管教的重要性吧!

這個問題真的值得好好想一下:老師教育的邊界究竟在哪裡?學生在學校犯了錯誤,老師口頭管教無效的情況之下,是否可以處罰孩子呢?老羅認為是可以的,畢竟孩子都還小,他們根本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孩子從小在家中是嬌生慣養,長大之後在學校老師又還不能說不能體罰一下的話,長大之後大概率會出問題。

老師處罰學生也是古往今來我們的教育傳統,老師、戒尺和書是通常我們說起老師就會聯想到的,正是有了以前那些嚴厲的老師,才會培養出這麼多的名師大家。

同時,老羅認為教師的處罰應該有度的限制,不能像以前很多新聞報道的因為學生的錯誤,老師就把學生打得遍體鱗傷,那樣的方式已經不是教學生如何做人,而是故意傷害了。


羅召均律師


看了報道,才知道一戒尺價值3萬!

我不知道這戒尺打的怎麼樣?是否把孩子打傷了呢?即使孩子身體沒有受傷,可心靈受到了嚴重創傷!當然要找老師負責咯!

我只想說,這老師真是活該!活該!活該!

你說你好好教書就得了唄,你打人家孩子幹嘛?那孩子是人家的,又不是你家的,你激動啥呀?

你難道不知道老師不可以體罰學生麼?即使你用戒尺輕輕打也不可以的,你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心靈非常脆弱麼?很容易受“嚴重創傷”的!家長豈能輕易放過你?

我很佩服你居然敢逆時代潮流而行!

3萬塊買了個和解,還算是便宜了你的!現在的學生家長,很多都是有現代教育理論的,他們特別推崇西方的“快樂教育”。你倒好,還以為像古代那樣師道尊嚴,試圖嚴格教育出人才?錯啦!現在學生是上帝,教師是服務者。地位老早倒置了,該尊重的是學生!試想,假如那位家長得了3萬塊,還不過癮,投訴一把你。也許你的績效、評先評優全沒了。甚至可能工資降級或者乾脆被開除。

所以啊,要認清形勢。你手裡究竟有多少權利?你是否能夠抵禦無處不在訛詐?勸你放下戒尺,放下師道尊嚴,夾緊尾巴好好教書吧!


為你寫詩醉紅顏


據《遼寧晚報》報道,遼寧省朝陽市第七中學一名男生因學習問題被老師用格尺打傷,家長找到學校後,經過多方調解,涉事教師賠償學生3萬元,家長才答應和解。七中張姓校長表示,學生調皮,班主任只是“扒拉”了學生一下,事情已經解決,家長很滿意。

一、此事一經發酵,眾網友多數認為這是明目張膽的勒索,而為什麼家長可以肆無忌憚的對老師進行勒索,簡直比出車禍受傷賠的還要多?原因就在於,教師不允許體罰學生的規定早已深入人心,人們不管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犯了怎樣的錯誤,只知道無論如何老師不能打孩子,打了就是你的錯,你就要賠償,就要受處分。

目前來說,就是一部分老師依然不能扭轉自己除了說教,不能採取其它教育方式的做法,即使說教沒有效果,也不能體罰,你可以聽之任之,可以放棄一些不服管的孩子,但就是不能體罰學生。因為教師體罰學生,社會不支持、家長不認可,學生不理解。

二、教師的教育權力微乎其微,教師的地位低入塵埃,成為名副其實的弱勢群體,而不自知,造成忍不住要行使教育者本已被剝奪的懲戒權,以致於授人以柄,任人宰割。

任何事故都有司法鑑定或公平診斷的第三方鑑定,比如出了車禍,撞了人,有交警幫忙認責,有保險公司幫助理賠,而教育上沒有,老師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打孩子,首先就是不對的,對於學生的傷勢沒有第三方鑑定,人家索要賠償,索要多少合理,沒有公論,而老師一旦做為過錯方,則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能力,加上社會的推波助瀾和系統內部犧牲老師的個人利益以求息事寧人的做事原則,這更進一步造成,即使勒索老師也只能幹受著。

三、廣大教師認清形勢,再強的責任心也不足以讓自己舉起戒尺,對學生再大的期望值也不足以讓老師越權管理,“佛渡有緣人”做一個佛性老師,只管說教不問效果,保護好自己,方是廣大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

四、教師地位低、工資低,經不起折騰,切記切記。


指尖教育帝國


打一下賠三萬,如果放在過去,我家現在縱然不是億萬富翁,也是百萬富翁了!

這是年初發生的一件事:遼寧省朝陽市第七中學以=一名男生因為學習問題被老師教育,當時用上課常用的格尺打了一下。可是孩子告狀也可能是卻是打的有點重,然後家長就去找學校“算賬”,最後經過多方調解,最終以這位教師賠償學生3萬元和解。

其實我想說“體罰只是被罰款”,這已經是當老師的還算不錯的“待遇”了!

前些天我一位在小學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她班那位教數學的女同事因為學生的學習問題,便在口頭上教育學生後,結果學生不服罵她,她沒忍住用數學課本敲了學生的腦袋。然後就被家長告到了校長那裡,最後被學校開除了。這件事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嚇的她現在別說碰學生了,就是跟學生講題都保持著適當距離,因為現在當個有編制的教師太難了。

你說冤不冤?

這就是現在有些家長的病態教育,不肯讓孩子受一丁點委屈,更不予許老師對孩子有任何懲罰。然而老師打不得、罵不得的結果就是 “對不起,為了我的飯碗,我只能選擇放棄你”。

最後,我還想送給各位家長一句話:在這個社會上,能管教孩子的地方只有三個:家庭、學校和監獄。倘若家裡人管不了,又不準學校管,那以後等待孩子的,一定是社會的大棒砍刀和監獄的手銬腳鐐。


保險助手服務


看到這一事件,讓我很自然地想起幾年前,本地兩所學校所發生的兩件類似事件。

"三味"想簡單講講這兩件事給該學校和老師所帶來的影響,應該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好回答。

事件一:

某初中一副校長。一次,某班初二男生,因上課時嚴重頂撞老師,被班主任叫到該副校長辦公室,進行教育處理。談話教育過程中,該男生毫無認錯悔改之意,並對副校長出言不遜。副校長一氣之下,沒能剋制住自己,便順手揪住了該男生的頭髮,不料,該男生用力將開時,被扯下一搓頭髮,頭皮也紅腫了。於是,家長將該校長告到教育局,並揚言,不開除不擺手。無奈之下,

經過局裡多次調解,該副校長的公職被保住了,但須賠償醫療費2萬元。該男生仍在原班讀書。該副校長自願辭去領導之職,並脫離教學一線。本來,該校長是一把教學好手,可惜了!

事件二:

某初中一老師,上課時,因某男生多次搗亂課堂紀律,不聽老師勸阻,還先動手打了老師一耳瓜子。不料,該造成該老師耳內腫痛,後住院一個多月,花費醫療費近5萬元。老師要求家長賠償醫療費。家長以該事件發生在學校為由,不予賠償。無奈,該老師將學生及家長上告到法院。一審判決家長賠2萬元,但家長拒賠。這事引起全校教師不滿。學校也決定不再接收該學生。但誰知,家長又以學校拒放學生為由,將學校又告上了法院。

這所學校本來是一所管理到位,教學成績很突出的學校。但自此事件之後,老師積極性受到挫傷。成績開始走下坡路。

這類事件,再次警示學校和老師:在處理師生矛盾時,務必謹慎,不可意氣用事。遵守法規,才是教師進行自我保護的最佳手段


三味聊教育


這老師是真心膽大,好好上你的班,下你的班,你要記得你是來上班的,你是來工作的,還真把自己當靈魂工程師了?戒尺這個落後的工具,你竟還能拿起來?誰給你的權利?讓你拿戒尺?你去好好學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裡面條條框框都是對你最好的詮釋,你要如何遵紀守法,你要如何愛護學生,你只有履行的義務,和關愛學生的權利,其他的你都放放吧。

看到這位老師如此作為,如此膽大,我必須要好好勸誡你。

學生玩,讓他玩,好好哄哄,慢慢玩,

多發糖,多鼓勵,批評教育,你吃屁。

你真好,你真棒,每天三遍,皆歡喜,

誰拿尺,誰教育,家長訛你,狗管你。




Ferrari288GTO


我沒有看到這件事情的更詳盡描述,但悲涼之心已由然而生。今年是我連續第19年當班主任,回望19年班主任之路,真是一言難盡。現在,是班主任最艱難的年代,學生心無敬畏,老師手無戒尺,教育軟弱無力。多年以前的過度關愛之風氾濫,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沒有承受能力,受不了挫折,抗不了壓力,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在我們學校,幾乎沒有老師願意當主任,原因,不僅僅是苦累,更重要的原因是潛在的風險。批評,懲罰,都有可能“出事”,所以現有一些老師對於學生違紀,被迫睜隻眼閉隻眼,有人罵這是明哲保身,但其實老師心中也有太多無奈。

我不知道這位老師為何打學生一戒尺。但這一戒尺30000元,還要向家長道歉,我相信這位老師此刻必定後悔死了,以後他可能也不會再如此嚴厲管教學生了,而且,這會有示範效應,他周圍的老師在批評懲罰學生時,恐怕也得三思而後行了。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老師,其實也要保護好自己。總有老師說自己對學生嚴格是對學生好,這話聽上去沒錯。我也是一個堅信“嚴師出高徒”的班主任,我相信那些曾經受過我嚴厲批評和懲罰的學生,終究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但現在,我堅守一個原則,管教學生,絕不出手。即便有不少家長對我說,老師,我的孩子你隨便怎麼懲罰都可以,隨便打隨便罵都可以。但是,老師一旦出手,即便用戒尺抽打一下學生的手心,如果學生出點事,老師就會身陷困境。現在別說動用戒尺,就是罰站,也會有很多專家會說那是體罰,一旦學生出點事情,老師怎麼都脫不了關係。

三年前我們學校曾經專門請一位律師給老師上了一堂依法執教的課,教育老師如何管理學生,如果避免“出事”。老師不能當眾批評學生,不能過重懲罰學生,不能………。這一堂課下來,老師開始懷疑人生,究竟該怎麼管理學生,怎麼教育學生,怎麼懲罰學生?沒有人能說明白,律師也說不明白,只有一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去揣摩,去嘗試,風險由此而來。有時我真希望主管部門能出一個具體的指引,明確規定面對學生的錯誤,老師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但如何真的那樣,教師就真成為冰冷的機械人了,教育將毫無生機。

四川這位老師一戒尺30000元,相信很多一線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心裡早已經拔涼拔涼。以此為鑑吧,我還是那個觀點,教育好學生,也要保護好自己,這一點,對於那些特別認真負責的老師,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