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這是一間有著百年曆史的清代老宅,位於常熟市山前街,門口就是明代始建的常熟市級保護文物——甸橋,也是虞山腳下同一條河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單孔石橋之一,自然風景很好,然而因為年久失修,建築結構多處破損,室內佈局也極不合理,廚房餐廳雜物區混合一處,兩間臥室和一個危險的窗臺,衛生間屈居樓梯下方,每次使用都要格外防止磕碰。住房難題嚴重影響了業主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

委託人周先生因做過腦瘤手術,不能負重、做體力活,家裡的經濟來源靠妻子上班來維持,家裡有一個95後的獨生兒子。周先生一家第一時間報了名,希望通過《暖暖的新家》節目組向設計師由偉壯求助,想改善自家的居住環境,讓妻子住的舒服方便,讓兒子變得開朗起來。

項目名稱:周宅

項目地址:山前街12號

項目面積:57平米

項目風格:新中式風格

戶型結構:4房1廳1廚1衛1樓梯1陽臺

設計師:由偉壯

以下圖片/描述均來自大墅尚品 設計師【由偉壯】提供

戶型圖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一層改造後佈局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層改造後佈局

設計師從古常熟“虞山十八景”之西城樓閣、湖甸煙雨中獲取靈感,為周先生一家制定了兩套方案供之選擇,然而女業主提出了新的需求,原來她的婆婆年紀大了,想要接到家裡親自照顧,希望設計師給婆婆設計一個單獨的居住空間。經過再三調整,設計師將為業主一家定製了新中式風格,借鑑石橋河水的流通與環繞作為家人生活動線與使用空間功能的參照, 使“西城樓閣”與“湖甸煙雨”的美景從畫卷上來到人間,打造最美人間煙火。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最終改造為六室二廳的恆溫恆溼之家。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前門口

改造前的門口是過去常用的裝飾風格,防盜門+鋁窗,然而窗戶面積太小,在不規則的長條形室內,大部分光線被雜物遮擋,一到下午,想要看清東西就要開燈,極大的浪費了資源。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門口

改造後,設計師一反傳統的小窗戶大牆面格局,將整個牆面打掉,全部改為安全玻璃門體,最大化的增加了採光的面積,讓整個過道變得十分明亮,採光增加到原來的數倍!外觀也十分時尚大氣!而一幅加厚窗簾可以在夜晚很好的保護家裡的隱私。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前餐廳+廚房

改造前門口就是廚房+餐廳,原本就狹小的不規則過道被各種櫃子佔滿,讓人無處下腳,更沒有地方坐了。因為地處江南地區,房屋又臨近河邊,室內常年溼度高達80%以上,每到梅雨季節,地下滲水,牆體漏水發黴,人在屋裡十分不舒服。設計師首先針對室內潮溼的原因加以改善,從地面和牆面徹底解決了潮溼發黴的問題。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餐廳+廚房

客廳是家裡的門面,是一個家的C位!設計師把門口的黃金位置還給客廳,充分利用了南向採光照亮房間。將一整面櫃體做為電視背景牆,方便儲物和收納,整齊擺放的各種藏品也使它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設計師充分利用二樓的天然優勢,拆除部分老舊吊頂,將房屋拔高一米,通過大面積的玻璃瓷磚為客廳引進採光,視覺感官更加舒適。

設計師為業主家選擇了一款恆溫恆溼的中央空調,不僅可以自動除溼,還可以利用智能系統進行時時檢測,在手機裡下載app,隨時能監測到家裡的溫度和溼度情況,在手機上就能完成對家裡空調的開關操作。

雕花的背景牆和隔斷,高聳的花枝和根雕,使客廳頗有禪意;新中式沙發茶几、生機勃勃的綠植,為客廳增添了幾許生機,彷彿把園林美景搬回了家。透過寬敞明亮的玻璃看向窗外,將甸橋美景盡收眼底。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寬敞的新中式沙發不僅可供人坐在上面喝茶聊天,夜晚來臨時,將它抽開鋪上床墊,就是一張可以舒舒服服躺下看電視的沙發床了!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客餐廳

考慮到業主一家的就餐需求,設計師採用了通過抬升翻折,就能輕鬆變身為容納8人大餐桌的可變形茶几,在使用的時候就拉開它,不用的時候把小方凳‘藏’到桌子下,完美解決業主的招待需求。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玄關設置在樓梯與客餐廳中間,採用了典型的蘇派老式雕花門隔斷,底下雕著如意蝠,上邊是兩頭鹿,預示著長壽吉祥的意思。古樸典雅的根雕底座上放置花束,室內一下子就鮮活了起來。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設計師將業主家中的老物品進行了保留,精心維護後重新裝點進新家,老舊物品又再次煥發生機,新舊物品完美融合,並給居室起名叫山水城園,寓意自得其樂的一個,自己的世外桃園。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前廚房

改造前,業主家廚房操作檯面長度不足2米,被瓶瓶罐罐擺放得滿滿當當,隨時有物品掉落的危險。自男業主生病後,家中的重物皆由女業主搬運,因為房梁高,壁櫃也很高,每次拿東西都要踩灶臺,十分危險。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廚房

改造後,設計師在廚房放了兩排儲物櫃,可以分類收納物品,檯面擴大了兩倍,單向爐灶改成雙爐灶,極大的方便了使用。

設計師在客廳與廚房的交界處放置了防滑的可抽取式抽拉籃做為隔斷,即節省了空間,又提高了使用體驗。為了解決洗漱問題,設計師用老中式木柵做為與廚房的隔斷,開闢了單獨的洗漱池,並安裝了鏡子,解決了梳洗的大難題。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在廚房的上方也放置了防滑的可抽取式抽拉籃,讓女業主站在平地上也能輕鬆取物。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前衛生間

改造前的衛生間是屈居於樓梯下方搭建而成,內部高度不同,稜角很多,空間十分逼仄,洗澡只能在低頭彎腰中進行,極不方便,稍一不小心就會磕碰受傷。而且整個家裡只有原廚房處有一臺水池,洗漱和做飯都只能在這個水池進行,極不方便。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衛生間

設計師將樓梯下方的原衛生間移除,定製了一個儲物櫃體,將冰箱“藏”在裡面,同時又起到了對空間的一個美化作用,與廚房和洗漱池形成共享區域。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為了徹底解決衛生間的安全隱患,設計師將主臥室牆體內移了一米,門體與廚房持平,形成兩平米的獨立衛生間,選擇了內嵌馬桶和黑色大噴頭,完美解決了入廁和淋浴問題。因衛生間所處空間沒有窗戶,設計師將其與臥室之間的牆敲掉一部分,採用大面積玻璃磚長條窗,向臥室借取自然採光。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樓梯

業主喜歡花草,家中養植了許多綠植,放置在二樓樓梯旁邊的窗臺上,然而窗臺不大,且沒有防護欄,且只能站在樓梯上拿放綠植,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且樓梯佔了近一半過道的寬度,對空間是一種浪費。

設計師將舊樓梯裝修拆除,進行了修整加固,改造後的保留了足夠的寬度,一個人提著物品上下樓也是綽綽有餘。白色的管狀扶手全方位的保護了上下樓的安全。為了夜裡起夜方便,細心的設計師在樓梯拐彎處設計了感應燈。

在樓梯的一角,設計師用多肉花盆進行妝點,配合綠色的牆面,清新撲鼻。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一樓臥室

在前期拆除工作中,設計師特意保留了拆下來的舊蘇派小磚,經過清洗之後,塗刷一層白漆,不規則的拼貼出臥室床頭背景牆。一幅甸橋水鄉的國畫,使整個空間景色呼之欲出,風韻十足。

擺設的每一件老物件,都有自己的歷史,設計師將它們帶回記憶,重新回到了家裡。

緊挨著臥室的房間是一個8.3平米的半透光陽臺,只有一個被牆擋住的側窗,通風很差,屋頂天窗並不通透,室內黑不隆冬的同時又十分潮溼,衣物晾在這裡都會發黴竄味。因家裡條件所限,所有的雜物都堆放在這裡,凌亂不堪,陽臺漸漸變成了雜物間。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一樓茶室

為了最大限度引進自然光,設計師把原雜物間的屋頂全部換成玻璃天窗,讓窗外的綠色與明亮的陽光直灑室內。為了居住更加舒適,設計師在玻璃頂上安置電動窗簾,可以自由調配光線的進入。

設計師把它一分為二,一間改造為衣帽間,兩面牆體皆放置了櫃子,底部的塌塌米也可以儲物,完全滿足一家的儲物需求。等接了老人來住時,塌塌米間又可以做為老人房使用,房間緊鄰主臥室,可以隨時關注老人的狀態。而塌塌米中暗藏的可升降茶臺,則可以秒變茶室,供休閒娛樂使用。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一樓洗衣房

另一間改造為洗衣房,內置水池,再也不用外出打水洗衣了。梅雨季節衣服容易晾不幹而發黴,是困擾南方人的一大難題,設計師細心的在櫃子裡安裝了專門的除溼機,可以及時有效的烘乾衣物。解決了業主洗衣晾衣的痛點。

塌塌米房、洗衣房與主臥連通處安裝了花格穀倉門,增添了一份復古文藝的氣息,穀倉門上安裝了透光不透明的玻璃,讓整個臥室私密安全又亮堂。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二樓臥室

二層僅有一間兒子房,房間面積不大,兼顧了臥室+書房的功能,沒有衣櫃,僅用幾個儲納盒儲存衣服。一到夏天,因房屋悶熱潮溼,各種蚊蟲滋生,家裡幾乎用盡了各種驅蚊辦法,被叮咬卻是家常便飯。二樓的屋頂年久失修,每次下大雨,就會出現漏雨的情況。正可謂: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設計師將兒子房重新做了吊頂,並保留了一部分原有木樑吊頂原貌,留下關於老房的一段記憶。拓寬了原臥室的窗戶,使房間更加敞亮。牆面選用亮麗的米白色和黃色為背景色,床頭安置了一組壁掛式圓形造型燈,夢幻又時尚。一開門就可以望見窗外的陽臺風景。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二樓書房

在書房,設計師開闢出三塊空間,寫字檯、休憩室、露天陽臺,純木色寫字檯被合理分割,放置各種手辦,細心的設計師還在寫字檯的一側安置木條凳,使書房兼具會客功能。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二樓塌塌米

休憩室裡鋪設棉墊和靠枕,無論是在這裡看書還是睡覺,都是一件美事。擅長別出心裁的設計師在臨近樓梯的一面安裝了玻璃,讓陽光透過窗戶和玻璃照亮了樓梯。

57平米狹長豆莢戶型,變身蘇派山水之家

改造後陽臺

設計師專門開闢了露天陽臺,東側牆邊砌了水泥槽,可種植花草。設置了茶座和香薰,竹筒花器與茶器,簡直是絕配!兩根晾衣架完美解決了業主晾曬衣物的需求。坐在這裡喝喝茶看看美景,盡顯慵懶和雅緻。

本次改造花費

硬裝:13萬

拆舊加固:2萬

新建鋼結構:2萬

軟裝:8萬

總計:25萬元

鳴謝:大墅尚品裝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