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外國將軍最佩服1位中國人,把他當作軍事教師,不是孫子

亂世出英雄。空前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給人類帶來空前災難的同時,造就了一大批戰功卓著的世界名將,比如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

這位外國將軍最佩服1位中國人,把他當作軍事教師,不是孫子

殊不知,這個極富傳奇色彩、戰功赫赫的美國將軍一生卻十分欽佩一位中國人,他就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鬥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歷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

成吉思汗興起時,中國正處在四分五裂的衰落局面,西夏、金和南宋割據一方,戰亂不斷,而蒙古草原此時也處於紛爭不已的大亂之中,蒙古、塔塔兒、乃蠻、克烈、蔑兒乞等五大部落各自為政。部落復仇、爭霸稱雄、掠奪財產的戰爭不斷髮生。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摧毀了幾個腐朽王朝,掃除了各族的疆界,使漢唐以來我們多民族的大國又恢復了。

這位外國將軍最佩服1位中國人,把他當作軍事教師,不是孫子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和對外戰爭中,大大小小一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主動撤退,沒有一次失敗過。他屢戰屢勝與其成熟的兵學思想有很大關係,而正是這點也是麥克阿瑟最為崇拜的。

例如,二戰時期,美軍當年攻打距離新幾內亞海岸僅200英里的阿默勒爾蒂群島。當時,美軍其他指揮將領認為要攻克阿默勒爾蒂群島,首先應攻打日軍在新幾內亞北岸最大的空軍基地威瓦克,這樣勝算更大。但麥克阿瑟堅持認為,日軍防禦力量的部署計劃也是建立在計算盟軍飛機的最大航程的基礎上的,因此要選擇距離阿默勒爾蒂800多英里的荷蘭迪亞,這樣可以出乎日軍的意料,避開日軍主力,出奇制勝,避實就虛。這一戰術,成吉思汗在滅金國時就用過,當時金國的精兵都集中在潼關。潼關北邊是大河,南邊是祁連山,加上潼關,這是三道天然的防守屏障。如果成吉思汗硬拼就會有麻煩。但他偏偏從宋借道,因為宋和金國是世仇,這樣一來就可以躲避敵人的重兵。

這位外國將軍最佩服1位中國人,把他當作軍事教師,不是孫子

再者,麥克阿瑟用兵還講究兵貴神速,以快制勝。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陸軍指揮部多數認為要“先歐後亞”的總體戰略,也就是要先打敗德國,再解決日本。日軍統帥部也認為要採用消耗戰與美國講和。然而麥克阿瑟卻不這樣認為,1944 年1月30 日,鳥頭半島西北部的桑薩波被佔領後,麥克阿瑟的部隊快速西進了 1800 英里,北進了 100 英里,距菲律賓的棉蘭老島只有 500英里,日軍苦心經營的內外防禦圈被麥克阿瑟凌厲的攻勢打得七零八落。這其實也參考了成吉思汗當年創造的騎兵戰術,騎兵戰術也講究快,如不利而撤退,可瞬息消失得無影無蹤,“來如天墜,去如電逝”,戰略戰術上極為主動。當年蒙軍攻金時,就曾撤退五百里後連夜殺回馬槍奔襲敵人,結果獲得大捷。

這位外國將軍最佩服1位中國人,把他當作軍事教師,不是孫子

看來,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也許《孫子兵法》只有一本,每個有心人卻能讀出真道理。這也許才是成吉思汗和麥克阿瑟成功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