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作者 | 鐵林

在雲南麗江,王嬌只用半年時間,她的快手粉絲就從0漲到了80萬,一則短視頻的播放量也從剛開始的十萬加漲到了後來的百萬加。

她的視頻有很多獨特的元素:麗江美景、雲南美食、女兒小豆芽、當下的流行音樂。這些內容被她發佈在一個叫“鄉野麗江 嬌子”的賬號上。而她從一開始就不只是想做一個單純的記錄者,她要讓視頻從無數的競品中脫穎而出。

半年前,王嬌還是隻是昆明一家3D動畫製作公司的設計師,工作日朝九晚五,睜眼就得收拾上班,老公高玉樓在雲南省昆明市做銷售,倆人掙不了大錢,但生活沒有大的波瀾,每月的工資也能養活一家三口。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王嬌過去的作品)

寒窗苦讀十餘年,進入大城市是眾多農村青年的必然選擇,這符合王嬌自己的預設,也符合父母對王嬌的期待,人生的戲劇之處在於期待通常不會成為生活的結尾。人總是被裹挾在歷史的車輪中前進,短視頻成了王嬌和高玉樓生命中一個未曾預料到的轉折點。

2013年,王嬌從老家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迤後所村順利考上昆明學院,在迤後所村,考上大學本科的人並不多,她是個少數。

高玉樓是王嬌的大學同學,“我老公雖然家庭條件沒那麼好,但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你知道我們每年的學費是多少嗎?”王嬌自問自答:“一萬。”

這種厲害體現在高玉樓的自力更生上,“他都是靠自己掙出來的學費,成績好,有獎學金,空了出去做主持,還去賣場,在繁華的街道賣手機。”

倆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出生小縣城,孝敬父母,踏實工作。王嬌身材瘦小,160cm的身高,不過90斤的體重,慣常編一條長辮配齊劉海,顯出幾分年輕。

高玉樓個子挺拔,皮膚是雲南那片土地上常見的黃,他身材勻稱,臉上有肉。給人的第一感覺:他是個老實靠譜的小夥。

或許是因為對彼此的瞭解,王嬌堅信自己沒有找錯人,大學一畢業就一起留在了昆明工作。可是,麗江的小縣城並不需要3D設計師,如果不是高玉樓提出返鄉拍視頻的計劃,王嬌還不曾動過離開大城市的想法。

高玉樓口中“拍視頻掙錢”的法子,那時候還不著邊際,哪個平臺最合適,到底要拍什麼樣的內容,除了高玉樓的信心是確定的,其他的一切都是障礙。

難以抉擇

王嬌有很多邁不過去的坎——喜歡的工作,積累下的經驗,認識的朋友,便利的交通,也包括還算過得去的工資,活兒接得多的時候,一個月也能拿到七八千塊。

高玉樓和王嬌相反,他很早就萌發了返鄉的念頭。

2014年,高玉樓就已經接觸過美拍。“那會兒美拍短視頻大概只有十秒,我覺得挺好玩的,一直在用,偶爾也會拍一些,

後來看美拍生日會接觸到一個詞叫網紅經濟,就開始想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因為很多人我看他們拍的內容也差不多,當時就想,我拍的或許比他拍得好,到時候我的粉絲可能更多,然後就開始思考要發什麼樣的東西。

美食相關的內容在視頻平臺上很受歡迎,用戶的觀看門檻低,製作者的門檻也低。“反正每天都要吃,剛好可以把它記錄下來,如果做其他的話,短時間不會產出內容,所以就覺得這個挺適合我們去做。”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王嬌

王嬌雖然也認同拍視頻的做法,但她更願意留在城市拍,拍拍烘焙上的東西,還能在大城市昆明吸引到不錯的客戶。高玉樓覺得這條路行不通,在城裡拍視頻可能連基本的成本問題都無法解決。

一時間誰也沒說服誰,高玉樓隔三差五就在王嬌面前安利回鄉拍視頻的想法。誰也沒想到,最後改變王嬌想法的,竟然無關視頻。

高玉樓的老家在華坪縣,是雲南省麗江市轄區內的一個縣,在長江上游的雲南西北部,地處橫斷山脈,經濟不發達。他的父親常年居住老家,2017年12月,父親生了重病,急需有人在身邊照顧。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後來還是考慮以家庭為主,有孩子以後自然就以老人家和孩子為主了,沒考慮多久就回來了。”王嬌說,“還有一點我老公說的對,現在很多人都往外面跑,我們回去機會就來了,未來的十年農村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

無論怎麼樣,王嬌一家三口終於還是從城裡回到了鄉下。回家第一件事並不是拍視頻,高玉樓的父親仍在等待治療,倆人在昆明攢下的20萬,很快就消磨在了疾病的治療中。

農村自媒體的可能性

和早期的製作者偶然發現某一個平臺不一樣,王嬌兩口子一開始就帶著要“圈粉”的目的在做視頻。他們把視頻分發到了各個短視頻平臺,今日頭條、美拍、抖音,最終,這些視頻在快手上開花結果。

“剛開始我們就到戶外去做,發現戶外不能照顧小孩,效果也不是特別好,網上大家都在拍這個,然後我們也往這個方向拍,但是太多了。”王嬌兩口子趕緊調整拍攝方向,把拍攝地點轉移到了室內。

女兒“小豆芽”意外地入鏡改變了他們做視頻的策略。“那天拍做魚的視頻,小豆芽知道媽媽在做飯,端著魚就入了鏡,沒想到後來粉絲的留言都在關注小豆芽。”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從那以後,小豆芽也成了視頻中的主角。美食之外,王嬌的視頻還開始分享嬰兒輔食的做法,也多了和孩子的互動,視頻從單純的美食視頻轉變為了美食和親子視頻。

漲粉速度也提高了很多,現在王嬌推送一則視頻,可以帶來5-6萬的粉絲量。好在農村生活自給自足不難,在為高玉樓的父親治病花光積蓄以後,倆人沒在生活上遇見過大難關,在農村拍視頻,唯一的成本就是時間,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計。

在一個又一個短視頻裡,王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她成了整個麗江市短視頻領域的代表。她憑著一個80萬粉絲的賬號,參加了快手在麗江市永勝縣召開的戰略合作發佈會,快手的目的是放大基層用戶在平臺上的市場空間。

永勝縣並不是和快手第一個展開合作的地區,早前快手已經與湖南省張家界市、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簽署過合作協議,試圖用平臺力量支援農村特色較強的地區。地區主政部門也有一層考慮,他們希望合作能給當地的經濟帶來助推效果。

永勝縣是500餘國家級貧困縣之一,交通不便,縣裡的基礎建設並不完善,幾年前,縣裡引入了突尼斯軟籽石榴,並逐漸擴大栽種面積,慢慢地水果種起來了,但知名度沒起來。快手打出的第一個活動,就是讓王嬌這類農村自媒體賬號,通過直播,幫助果農進行水果銷售。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在農村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她一條短視頻漲粉五千,半年粉絲破80萬

不得不說,直播是很好的電商導流工具。四個主播,四個小時,共計銷售6744斤石榴,銷售額達到88959.5元。

通過新媒體對貧困縣進行扶持的平臺並不只有快手一家。比如今日頭條推出的金稻穗計劃,將至少投入5億元,補貼三農創作者,助力三農信息普惠。

快手在發佈會現場宣佈的幸福鄉村“5億流量”計劃,也將推廣以永勝縣為代表的500多個國家貧困縣特產。

2018年,“下沉用戶”一定是互聯網圈的熱門詞彙。一二線城市人口紅利被瓜分殆盡,下沉是新的機會。快手、西瓜視頻、趣頭條、拼多多等APP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平臺的滲透,讓更多偏遠地區的農村生活出現在主流輿論場中,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城市用戶來說,一切都充滿了顛覆性,比如審美上的顛覆,財富差距上的顛覆。

有渠道表達自己是偏遠農村獲得關注的第一步。平臺讓農村生活受到關注的同時,也讓農村生活發生了改變,即便不能成為電商,也可以在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以後,通過直播獲得打賞。平臺名利雙收,既可以真正的扶持一部分農村自媒體賬號,也可以幫助建設平臺形象。

從專業自媒體過渡到電商、廣告

王嬌可能是麗江地區最早有意識積累粉絲的自媒體賬號。王嬌所在的華坪縣是麗江當地有名的芒果種植基地,今年初縣裡有6家芒果公司獲得了歐盟有機認證。

家家都有芒果園是華坪縣的特點。

趙照是華坪縣有名的芒果分銷商,王嬌對他的評價是“很厲害”。趙照除了電商,僅在微信上發發自家的芒果,但他發現了新的變化。同一片芒果園裡,年輕人有了新的途徑做零售。

有些人拍視頻、有些人做直播,“YY、鬥魚都有,打遊戲的女孩子更厲害,穿越火線、絕地求生裡組成戰隊,熟悉以後,就可以問問隊友有沒有需要芒果小吃的。”趙照的說法是,有空去山裡走一圈,能拍到一堆做直播的。

直播、短視頻似乎是電商的天然橋樑。過去在互聯網上看不真切的圖片都可以通過視頻和直播來展現商品的特點,動態的商品追溯機制增加了信任感和商品的溢價能力。

快手扶貧活動中的一項,就是召集了一批當地的果農,學會使用快手,並且教授一定的拍攝技巧,讓用戶把內容和電商結合起來。

王嬌暫時還沒有把家裡銷售芒果的主要途徑轉移到快手上,但效果仍然明顯:沒有用快手的時候,她一年的時間可以賣三千箱芒果,用了快手之後,兩個月就賣了之前一年的量。

除此之外,她單靠做內容每月收入已經可以達到一萬以上。在快手之外,其他的短視頻平臺也在主動聯繫她,並邀請入駐。

開始之初,王嬌可沒有這種待遇,積累粉絲早期,她還懷疑過自己,她不確定哪一種風格適合自己。而高玉樓是那個在她產生疑惑時,給她幫助的人。

“我就一直堅持,我也跟她說了,現在不行,繼續堅持,我覺得從專業角度去看視頻沒有毛病,可能是運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高玉樓對自己的內容非常有信心,他一直在跟隨用戶的喜好調整內容方向,現在連視頻封面都是精心製作的,形成了賬號特色。

王嬌兩口子暫時還不打算接廣告,迅速漲粉的時期,廣告接多了,容易引起粉絲的反感。她很喜歡快手上活躍的互動氛圍,前期粉絲的留言支持也成了她繼續更新視頻的動力。

不管是一二線還是三四線的自媒體賬號,在經歷過內容漲粉階段以後,都面臨著變現的壓力。平臺總是想盡各種辦法,幫助專業的自媒體賬號通過製作內容獲得收益,只有這部分專業的生產者能夠在平臺上獲利,才有機會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

不管是電商還是廣告,都是一條出路。

大山裡的農村自媒體賬號也在開啟商業化之路,除了一些App類廣告,銷售農村土特產、代銷農村土特產成為了又一個商業化途徑。只是,很多農村自媒體人還沒有發現賬號的價值。

對於平臺來說,幫助農村自媒體號變現,提供相應的工具,教授相關的變現技巧,是他們需要重視起來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