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三十多萬敵軍,大將只有數千人,卻一日占三城,連占三十二座

導讀:陳慶之,南北朝時期南梁蕭武帝心腹之將。他出身平凡,一開始只是蕭武帝的隨從,後來帶兵殺敵,戰場上所向披靡,一生敗少勝多,善於體恤士兵,是一位儒將。

公元484年,陳慶之出生在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的一個普通家庭裡。他年少的時候就已經跟隨在蕭衍身邊,剛好兩個人都喜歡下棋,陳慶之就常常和蕭衍通宵對弈,深得蕭衍喜愛。

面對三十多萬敵軍,大將只有數千人,卻一日佔三城,連佔三十二座

​ 但是陳慶之並不滿足這種生活,他想要為國效力。一直等到蕭衍成南梁開國皇帝,陳慶之才開始第一次領兵,這個時候他已經41歲,步入中年了。公元525年,陳慶之奉命帶兵兩千去接應背叛北魏、歸降南梁的元法僧,又護送蕭綜去接管徐州。北魏一看不樂意了,於是派元延明等人出兵兩萬來戰。

元延明先命魏軍築壘,又下令切斷南梁軍隊的前進之路。陳慶之便帶人馬去襲擊魏軍的陣營,把魏軍打得四處潰逃。到了六月份,蕭綜在一個晚上揹著南梁投靠北魏,梁軍還不知情,很多士兵在出去找蕭綜的時候被魏軍趁機殺死,梁軍一度撤退,北魏卻不肯收兵,一直打到彭城,把以前失去的城池都奪回來了。

面對三十多萬敵軍,大將只有數千人,卻一日佔三城,連佔三十二座

這一回梁軍統計下來共損失了七八成人馬!只有陳慶之帶領的那一支隊伍一直斬將殺敵,浴血奮戰,最後竟無人死亡!一年之後,南朝梁發兵北魏,陳慶之首先奪下兩城,仗打了一年,以北魏豫州刺史投降告終,就是在這一年裡,陳慶之帶領梁軍攻下了52座城池!為南梁增加了七萬五千人口。蕭衍知道後直接封他做關中侯。

然而陳慶之讓人驚豔不已的戰績還在後面。公元527年,他率軍攻打北魏渦陽,不僅打敗魏軍,還招降了渦陽城中三萬多人。公元528年,北魏社會動盪,北海王元顥依附蕭衍,欲借南梁助自己登上帝位。蕭武帝出於國家利益考慮,讓陳慶之帶領七千人馬護送元顥回洛陽。元顥回去後在洛水稱帝,加封陳慶之為前軍大都督。

面對三十多萬敵軍,大將只有數千人,卻一日佔三城,連佔三十二座

公元529年,陳慶之率軍攻佔滎陽,北魏發兵兩萬抵禦陳慶之軍隊。結果陳慶之一日之內打下三城,迫使魏將投降。北魏繼續出兵,又被陳慶之順勢奪下考城,殲滅兩萬魏軍。北魏皇帝當即調兵三十萬支援滎陽,面對敵眾我寡,三十萬對七千人的差距,陳慶之不斷鼓勵士兵們,大家於是一鼓作氣,衝上城牆,奪下了滎陽並俘獲了魏將。

之後陳慶之獨自挑選三千精兵,再一次突破魏軍包圍。魏軍一看情形,都不敢打下去了,於是棄城而逃。

面對三十多萬敵軍,大將只有數千人,卻一日佔三城,連佔三十二座

北魏皇帝得知前線戰敗,為了避其鋒芒,不得已撤退到長子。隨後元顥被北魏王族元彧、元延明率百官迎接入城。陳慶之被封車騎大將軍。不久,北魏又派兵四萬攻梁,陳慶之照樣率七千士兵奮戰,從銍縣一路殺到洛陽,前後打了47場戰,攻下城池32座,捷報頻頻所向無敵!

這就是陳慶之在那個亂世的戰績,以少勝多,屢戰屢勝,簡直如有神助!陳慶之除了戰場無敵,平時也深受百姓愛戴。有一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饑荒過後,數百名豫州的百姓請求朝廷,要為陳慶之立碑歌頌他的功德,梁武帝爽快答應。

陳慶之在去世之後,梁武帝追封他為左衛將軍,諡號"武",並令五百人為他會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