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拯救渐行渐远的方言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在安徽,方言田野调查与保护也在有序进行,语言专家目睹了很多小众方言消失的现状。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省项目专家徐建介绍,皖属吴语、徽语、赣语在急剧萎缩。在历史上,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迁移,皖南也存在种类繁多的客籍方言,包括湖北话西南官话、湖南话新湘语、河南话、安庆话赣语、温州话闽东话、松溪话闽北话、畲话、军话等,但目前很多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徐建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前往安徽芜湖县调研,发现该县的“温州话”快要失传。皖南地区的闽东话、松溪话等多种客籍方言几乎没有人会说,只剩下零星的老年人会说。

方言不像地下矿藏,可以永久保存,如果不加以抢救,将会成为永远消失的历史。很多人对学习普通话与使用方言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说方言是“土气”的,其实,方言的传承和普通话推广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并行不悖。因此,当下如何拯救濒危语言、保护语言多样性,进而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语言学家、人类学家乃至社会公众都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

方言是文化,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我省的宣城的部分地区,具有吴语特色的叠音词十分丰富,如蜻蜓叫“蜻蜓蜓”、臭虫叫“香香虫”、杨柳叫“杨柳柳”、牵牛花叫“牵牛牛花”。以淮河为界,蛇在淮河以北叫长虫,在淮河以南的江淮官话中一般叫蛇。中原官话说“知道”,江淮官话说“晓得”……在语言专家眼中,这些复杂的表述用语都是可爱的、珍贵的。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方言数量众多,南北差异较大。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山川河流是产生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安徽的方言分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在安徽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比较习惯于依据口音来判断某人的籍贯,方言是人们地域文化身份的标识,其本身也是与人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地域文化。在皖南泾县,徐建发现很多孩子已经不讲方言,但是说的普通话里又夹杂着方言口音。“现在说方言的人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很大,在正式场合即使不用普通话,也会改变方言语音,调整到最接近普通话的状态,好让自己的语言更容易被别人听懂,可谓是一种‘塑料普通话’。但是,这种‘塑料普通话’,却并不会促进方言的发展,反而让人们忘记方言真正的味道。”

方言,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表达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方面,方言比普通话往往更具优势。黄梅戏、文南词、胡琴书、高腔、弹腔等地方戏均是用皖西南的方言来表演的,体现安徽地域文化的精华。

重拾方言,家庭是传承的第一课堂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方言的抢救与保护。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国方言文化典藏”项目,综合运用“音像图文”多媒体手段采集特色语言文化,在安徽也设立濉溪、寿县、绩溪、屯溪四个调查点。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1500余个方言点进行采集记录。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2016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安徽汉语方言调查项目启动,45个方言点纳入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25个方言点的采集任务,今年正在进行15个采集点的采集任务,分别在歙县、祁门、石台、淮南等地,明年,将完成所有方言点的调查。采录中,一种方言须找七个发音人,发音人需符合三代的土生土长的条件。此次方言调查的资料,将于明年筹备编辑、出版安徽省语言资源集。

安徽方言主要有哪些?如何保护?看完这篇文章就全知道了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据报道,在海外说汉语方言的华人超过3000万,粤语、闽语、客家话都被当作中华民族认同的标志。在保护安徽方言方面,除了出版典藏、建立语音数据库之外,专家呼吁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

需要承认方言在一定场合具有使用价值,让安徽方言在人们使用过程中得以保护。只有频繁地使用,才能够更好地传承方言。家庭应该成为传承方言的第一课堂。无论你走到哪里,一听到安徽人的乡音,永远都会感觉亲切,这便是珍贵的乡土记忆,是可以安放的乡愁。

都说这些方言比较难懂,你赞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