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只能防御7.62mm全威力子弹,要是遇上敌方的12.7mm机枪怎么办?

素黎墨书

像BMP-1这样的“薄皮大馅”型战车,在车臣战争中吃了很大的亏。


轻型装甲车一般因为要承担侦察作业,需要良好的机动性能,因此在装甲防护上会降低标准。如果加厚装甲的话会降低其机动性,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但是因为防护能力的缩水,则会导致其防御能力降低,也就是说一旦遇到12.7毫米重机枪的打击会有被击穿的危险。


对于防护措施其实很好解决,就是要增加装甲模块,同时呢也要加大发动机的功率,如果装甲增加,动力则不增加。就会失去机动优势,同时装甲车本身的防护能力就差,再多加装甲在面对反坦克导弹这类武器时也无能为力。


所以对于装甲车来尤其是侦察型战车,一定要提高动力,如果防护能力跟不上还可以通过良好的机动性来躲避可能的打击。当然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让只有抵挡7.62毫米防护水平的装甲车去执行危险任务,这样才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一定要用轻装甲车执行危险任务的话,则要对其防护性能进行升级,除了加装装甲模块之外,像烟雾干扰弹也要配备,具有远程的观瞄装备也要尽量加上,这样可以保证先敌发现,在危险到来前能即使撤退。另外如果没有条件改装,也可能通过临时在车体上加装沙袋,厚的木板等简易手段来增加防护能力,这也是一种解决方式。


对于攻击,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也拥有强大的攻击能力。比如如果拥有远程打击武器,就可以对敌先发起攻击,毕竟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比如加装20毫米或30毫米机炮,这样射程将会比12.7毫米的机枪射程远一倍。只要提前发现敌人,就能有效阻止其发起攻击~~


目前,西方的主力装甲车都开始走重防护路线,加强防护加强机动。就是因为轻防护战车的战场生存性太低。


鼎盛军事

实际上所有装甲车辆的侧面装甲都很薄弱,原因很简单,太厚了会导致车体超重。装甲车辆各个部位的装甲厚度,是根据中弹概率来安排,装甲车辆的正面中弹率最高,所有正面装甲最厚,侧面装甲的中弹概率其次,所以要薄弱很多。装甲车辆的后部和顶部的中弹概率最低,所以装甲也最薄。例如中国的62式轻型坦克侧装甲的厚度才35毫米,车体尾部是30毫米。

即使是主战坦克,其侧面装甲也没多厚。例如这辆豹1主战坦克的侧装甲就像纸糊的一样,炮塔侧面那个带有盖子的圆洞洞,是抛壳口和补弹口,从口盖的边缘就能看出来,豹1主战坦克炮塔侧装甲的厚度跟牛皮纸差不多。

1975年的豹1A1开始安装侧面附加装甲,看来德国人对这货的防护性不太放心,到了豹1A5坦克,炮塔侧面

加强了间隙装甲。

很多网友以为步兵战车或装甲车的防护力都应该能够防御20毫米口径以上的机关炮穿甲弹的射击,其实这是误导。装甲车的装甲厚度很薄,中国89式和美国M113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前甲板厚度大约为30毫米,但依靠大倾角可以增加防护力。中国自用的92式轮式步兵战场正面能够防御7.62毫米穿甲弹或12.7毫米普通弹,侧装甲只有10毫米左右,可防御7.62毫米普通弹,顶部和后部的装甲只有5毫米厚度。

为了加强92式轮式步战车的防护力,中国在92A/WZ-551轮式步战车底盘基础上研制了VN2C出口型防护装甲车,是92式轮式步兵战车的防护增强改进方案,焊接式钢制车体外面装有附加装甲,全重由92式的14.5吨增加到19吨,增重主要消耗于装甲方面。即便是这样,其侧装甲也刚刚达到北约标准协定4569防护等级的3级防护水平,可防御30米距离上初速930米/秒的7.62毫米口径穿甲弹。

战车装甲的设计要通盘考虑,在战斗中,命中侧装甲、顶装甲和尾部的概率比较小,所以战车没必要刻意加强侧面、顶部和尾部的防护,增加这些部位的装甲厚度会导致战车严重超重。不过,近些年有些装甲车会安装格栅式的附加装甲,对于RPG火箭筒的防御比较有效,但没法防御机枪的硬弹芯穿甲弹。

所以大部分装甲车的侧面能够防御7.62毫米穿甲弹已经不错了。例如中国研制的用于89式12.7毫米重机枪发射的12.7mm钨芯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能打穿以45度角倾斜的15毫米厚的装甲钢板,这相当于苏联BMP1/2步兵战车的前装甲。中国的DGJ02式14.5毫米钨心脱壳穿甲燃烧曳光弹威力更加骇人,初速高达1200米/秒,能够射穿50度着角的20毫米厚装甲板,这相当于洞穿美国斯崔克轮式步战车的前装甲。这种子弹如果用来打人则更加恐怖,三公里外能把敌人拦腰斩断。


科罗廖夫

全威力枪弹现在可不多见,12.7MM机枪子弹的防御也是现代装甲车辆的基本要求。,怎么会防御不了呢?

以我军ZBL09装甲车家族为例,正面可以防御23MM穿甲燃烧弹的攻击,侧面也要求100米外能防御12.7MM机枪使用的钢芯穿甲弹。



况且装甲车本身是个武器平台,搭载有步兵火力以及自身装备的武器系统。还是拿传家宝ZBL09做例子,哪个机枪敢与装甲车怼?见过啥叫陶瓷附加装甲吗?

装甲车的型号和花样特别多,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重机枪火力怕是干不掉装甲车,反过来还是装甲车的猎杀目标。



嘿!碰上带高射机枪的,人家在100米外横着腰花,你打得穿么?对方倒是射你一脸没商量。



嘿!碰上带旋转机关炮的,哪个不长眼的机枪阵地敢捋虎须?怕不是要轰杀至渣的节奏。



嘿!还有带120迫榴炮和107火箭炮的呢,区区一挺机枪,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

装甲车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是作为快速机动单位,搭载步兵跟上坦克冲锋的节奏。有的装甲车是作为战场出租车使用的,有的则是突击炮以及坦克歼击车,以及保护坦克的步兵战车,它们考虑的就是轻武器的防御以及对人员作战环境。现代装甲车的概念鼻祖是德国曼施坦因提出的突击炮。



有人肯定会说哎呀,你这都是现代战车啦,以前的怎样防御轻武器特别是大口径机枪射击呢?



我想说装甲车的防御力不是这样算的。12.7MM机枪在足够机枪对射的距离上也干不掉装甲车。作为一款专业突击兵器,装甲车能防御大多数轻武器的攻击,就已经足够使用了。防御力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也不是无限度的,否则你难道让装甲车与坦克比装甲么?那个机枪绝对打不穿。



比今天装甲车还薄弱的早期坦克,是能被步枪子弹打穿的。德军当年为了对付坦克,专门开发了K型子弹与反坦克枪。某些坦克被打得千疮百孔,但依然保护了成员,继续冲锋。



装甲车也是同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不会被击破的兵器,但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性优势,就是好武器。装甲车的装甲再薄,也比无甲的悍马车强百倍,对人员作战能力的支持以及对伤亡的抑制不可同日而语。



当年索马里摩加迪沙,黑鹰坠落那场战斗,美军的悍马车完全无法阻挡四面八方的轻武器流弹,轻轻松松就被打爆,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后来还是靠着巴基斯坦老旧的M113装甲车才逃出生天。

伊拉克战争更是催生了淘汰悍马的争论,美军很快在新设置的轻型旅中,设置了斯崔克装甲车代替悍马。这一举动在士兵中好评如潮。



装甲车因为拥有比防弹衣厚实得多的装甲,所以即便在近距离被击穿,弹药势能也被大大缩减,再想杀死里面的人就困难了。在装甲车的包裹下,里面的士兵永远比外面裸露的多一条命。



中国驻南苏丹维和部队92式步兵战车遭遇迫击炮袭击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一枚60MM迫击炮正中92步兵战车薄弱的顶盖,造成两名士兵死亡,5人受伤的惨痛事件。为此我们深切哀悼烈士的同时,也要庆幸装甲车救了更多人的命。如果这颗炮弹落在人堆里而不是装甲车上,整个步兵班都可以直接被报销。



所以不要轻易判断装甲车是不是能被机关枪击穿,防御机枪那点能力对装甲车太不值得一提了,它们是穿行于战火里的士兵们最坚强的依靠。


王司徒老百科

等遇上了再想怎么办恐怕太晚。假设单辆装甲车遇上敌方12.7mm机枪,装甲车目标明显,多半先被发现,只要一轮重机枪急射,人、车霎间崩溃,也就没“怎么办”的问题了。如何好运眷顾,装甲车先发现机枪,就如步兵遭遇战,先找掩体,再依敌情反击或撤退。

没有什么无敌的兵器,以色列的梅卡瓦也坐过土飞机,要避免提问中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情报,装甲车要根据敌情预制附加层乃至主动装甲,不论是菲律宾的门板,美军在伊拉克的“鸟笼”,俄罗斯、以色列的各种主动装甲,总知预制的防御措施好过战场上碰运气的临时应变。


14班和尚

看了下一些回答的问题,回答得很不错,但被问题带偏了。

在设计武器时,要考虑作战目的,战区地形,对方武器伤害能力。然后得出武器的基本数据。

装甲车主要分为装甲兵员输送车,火力支援车,其它辅助作用车辆。

12.7口径机枪不是轻易能移动的,其配属部队级别要高。大部分轻步兵武器为7.62口径,对付有12.7口径机枪阵地不是这些装甲车任务。

万一遇上或者被伏击了,怎么办?跑啊!让坦克上,或者飞机、炮兵敲掉。

什么武器都有战损,你非要防御12.7口径。单兵导弹、火箭弹你防不防啊?武器也得考虑性价比。


宇宙无敌霹雳

一般情况下都要求是可以防范轻武器直接射击的。特别是苏联有了23一4防空火炮之后,北越所有的装备都多了一个要求,可以防范23毫米机炮直接射击。反倒是没听说过只防御7.62毫米子弹的要求,也太低了。


次班天行鬼

这个问题有点弱智,要是遇上了12.7mm机枪怎么办?你咋不问遇上反坦克炮或反坦克导弹怎么办呢?哥们告诉你遇上你防不住的兵器你就剩下一个字:跑!撒丫子开撩,越快越好!呵呵……八戒是怎么死的?😂😂😂


忒油菜2

警用装甲车才只要求防100米外7.62机枪,这已经是暴徒手里的大杀器了,他们基本不会有12.7机枪或机关炮。军用装甲车最起码要求防200米外12.7机枪。楼主是把军用警用两种装甲车搞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