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故事|零下46度,依然奔跑

  在祖国北部、冬季极寒区,有这样一个跑团,他们一面奔跑中国,一面向全中国推广着他们的跑团和家乡。期待让全国人民知道,即使是在祖国北部一个冬季平均温度零下三四十度的地方,也有一群因为热爱跑步而一年四季都坚持跑步的人。

  这个跑团成立至今已有五年,成员一共500余人,秉持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呼伦贝尔跑团,呼伦贝尔人。

跑团故事|零下46度,依然奔跑

跑团初具雏形

  说起呼伦贝尔跑团,还要先从成立于2012年5月的海拉尔区长跑协会(以下简称“跑协”),当时成员仅有36人。两年后,刘惠上任,第一件大事就是和跑协其他几位核心人物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首先是无论如何不收取跑协成员1分钱,同时鼓励大家拉赞助,用于跑团发展建设; 其次是打破地域局限,吸纳周边跑步团体。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呼伦贝尔跑团的规模已超过500人,大家的成绩也在不断进步。

  壮大跑协的第一个方法:“忽悠”。比如刘惠一行六七人参加了在牙克石举办的徒步赛,并且得知那里没有成规模的跑步团体,便“忽悠”其组织跑者成团,如今牙克石跑团也是呼伦贝尔跑团的一份子。

  刘惠等人的另一个法宝是,影响。“我们跑协有很多都是夫妻档,”刘惠说,“我爱人一开始不支持我的,但是在带她参加一次徒步大会后,她就被那种氛围感染了,如今还在一些赛事中取得过第一名的成绩,现在不让她跑都不行。”跑协成员的年龄跨度逐渐扩至从27岁到66岁不等。

跑团故事|零下46度,依然奔跑

不忘初心,坚持跑团特色

  呼伦贝尔跑团,正是由刘惠所管理的海拉尔区长跑协会和牙克石跑团、宝矿跑团、南屯跑团、扎兰屯长跑协会、大美阿荣跑团、呼伦贝尔多威跑友会在内的7个跑步团 体以及全国各地60余位跑团管理者组合而成,“在家乡,我们互不干涉发展,组织活动彼此支持;跑出呼伦贝尔,我们都是呼伦贝尔跑团人。”自带土生土长草原 人民那种憨厚与豁达的刘惠说。

  “现在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作为跑者,我们都希望能参加有质量、服务好、有特点的马拉松赛事。”也因此,《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成了 他们最看重的“战场”。“我们还订做了自己地域特有的民族风特色参赛服,号召大家跑方队。突出我们自己的特点,跑一场马拉松,就让这座城记住我们呼伦贝尔 跑团!”刘惠说。

跑团故事|零下46度,依然奔跑

夏不停跑 冬不畏寒

  林海雪原是呼伦贝尔的标配,不用担心空气污染指数,跑步似乎没有后天的障碍。但冬长夏短,似乎成了另一个阻碍。“我们自小生于斯长于斯,更耐寒。”刘惠说,“无论冬夏,跑步依旧。”

  只露双眼,头顶散发缕缕热气、眼睫毛洁白成晶、从鼻子到下巴霜冰结合的奔跑者群体是冬季凌晨4点半海拉尔区大坝上最靓丽的风景线,即便曾遭遇过零下四十六度 的低温,每天晨跑11公里仍旧雷打不动,跑后以最快的速度照一张合影以作留念,并发到朋友圈或者跑友微信群里鼓励更多的跑者跑起来。“很多外地的跑者看到 我们发的冬天跑步的图都很受鼓舞,”刘惠说。

  冬天都如此,夏季的跑团出勤率更是异常的高。“只要不下大雨,我们是不会停跑的。”刘惠说道。

跑团故事|零下46度,依然奔跑

  经过多年的磨合与壮大,呼伦贝尔跑团已经不仅仅是一群跑者的代称,更是一种精神,代表了在奔跑中国的赛道上绝不服输,永不言弃的执着与坚韧。他们未来的愿 望,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带领大家通过跑马拉松,宣传自己的家乡呼伦贝尔,争取每跑一场马拉松,就让这座城记住呼伦贝尔跑团!

跑团故事|零下46度,依然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