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牛健身房:没有销售员,会员费最低!却还是倒闭了!为何?

在近些年的商业行为中,出现得最多的词就是“痛点”,只要解读商业模式总会涉及到痛点、需求等,说得有板有眼。结果导致一些不是痛点的“痛点”被匆匆上马搞商业,最终落个惨败收场的局面,近日就有这样的一家企业面临关店潮。

北京最牛健身房:没有销售员,会员费最低!却还是倒闭了!为何?

最近,智能健身房小熊快跑陷入关店潮,其先后关闭了北京酒仙桥店和太阳宫店(总共才8家店),随后又陷入会员费清退纠纷中,搞得“一地鸡毛”。据悉,小熊快跑主打无人管理模式(仅配备2名健身教练),实行24小时开放制,店内无销售人员,用户通过App在线上购买会员卡月卡、季卡和年卡等。

小熊快跑的初衷是:主要抓住一些想健身,但是健身频次很低的人的“痛点”,通过320-3800元的多个档位的会员费,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健身需求。然而,这个模式被证实失败了。

这要原因在于,它没有考虑中国的健身环境是否适合无人化管理。诚然,进行无人化管理,确实能把人员成本节省下来,从而增加营收。但是,这种情况下吸纳来的大部分用户真的是健身房的“真正”用户吗?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健身环境很好(健身房很多),人的健身意识也很高。在那样的背景之下,以低价吸引用户,让他们自律去健身,是有市场的。但中国的环境不一样,国人的健身意识相对于美国人来说,要薄弱很多,很多人选择健身往往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办了健身卡却几乎不去健身的人不在少数(去个1、2次左右)。这部分人,其实是健身房的“伪用户”。

北京最牛健身房:没有销售员,会员费最低!却还是倒闭了!为何?

对于健身房来说,怎么把这部分用户留存下来,发展为它的长期的、真正的用户,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不少健身房会把服务做好,配备非常多的健身教练,营造一种好的健身氛围,把这些用户留存下来。

小熊快跑却反着来,就配备2名健身教练,用户健身全凭自律。可能,一开始很多人会掏钱,毕竟小熊快跑的月卡便宜(320元左右),可以尝试。但是,一旦他们发现去的次数少得可怜,再想要他们续卡就难了。

或许,小熊快跑的后续加盟店就是被它的第一家店的业绩错觉误导了。据悉,小熊快跑官网上的一篇有关加盟信息中,望京店在2016年靠5台跑步机和6、7台器材,实现20.8万元的营收,净营收在4万-5万元之间。

而这样的营收,有可能是因为正好戳中了“伪用户”的价格便宜,健身周期短的需求,短时间提振业绩而已。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到最后,这种模式可能会演变成短期撸钱就跑的垃圾项目。

北京最牛健身房:没有销售员,会员费最低!却还是倒闭了!为何?

除此之外,无人化也会给健身房带来管理上的问题。据小熊快跑的一些用户表示,健身房内的6、7台健身器材坏了也没有人修,有时停水停电也没有人通知,体验很差。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健身房来说,“无人”管理是不可能的,维修等人工成本还是不可避免的。不然,这样的健身房也开不长久。

总的来说,小熊快跑陷入关店潮,无疑跟其本身的管理模式有关。在中国的健身环境下,无人或许并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对于还想照着这种模式发展的健身房来说,需要引以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