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媽,殺死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今日推薦的書是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無聲告白》。

1、莉迪亞之死

《無聲告白》的開篇,便是莉迪亞死了,而且半邊臉被不明生物毀。

這是一個生活失意的母親望女成鳳的悲劇。無聲告白,更是一種無聲的吶喊,從靈魂深處的絕望的吶喊。

母親瑪麗琳曾有過一次出逃。

瑪麗琳受不了庸常無趣,瑣碎無聊的主婦生活,離開校園八年之後,瑪麗琳選擇拋家棄子,重溫求學生涯。

然而瑪麗琳沒有如願成為一名醫生,意外懷孕的瑪麗琳最終還是迴歸了家庭。

多少母親,自己人生失意,卻把希望寄託在所生之人身上。瑪麗琳對女兒莉迪亞就是如此。

她拿著手中的刻刀,不停地刻阿刻,想要把女兒理想中的自己。莉迪亞的生日禮物從來沒有玩具和娃娃,她有的只有元素週期表,聽診器,骨架,諸如《醫學簡史》此類的書。

小小的莉迪亞為了討母親的歡心,她不得不迎合這一切。

瑪麗林看到的是一個強裝歡樂,靠著死記硬背的聰明的女兒,看著一個佯裝打電話卻沒有朋友的女兒。

莉迪亞被證實死於自殺。一個孤獨的,自閉的,壓抑的女孩,在一個星月朗朗的夜裡,把船划向湖心,投湖自盡。

無聲告白:媽,殺死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2、為了孩子近乎自虐的父母

再苦不能苦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總是不惜血本。

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費盡多少心血,榨乾多少資財。天價幼兒園,天價學區房,放棄工作,幾年陪讀,擠破頭皮報名各種輔導班,才藝班。他們恨不得把所有認為對孩子有好處的東西統統打包塞給孩子。

身為父母,他們願意把他們最好的東西給予子女,哪怕是他們的血,他們的命。

我的家庭並不富裕,當年我們姐妹同時考上大學,父母勒緊褲腰帶熬了四年,那四年他們幾乎一月不沾葷腥,不添衣衫,每日在凌晨三點起床販菜,直到夜裡九點十點才回來,一日三餐不規律,哪怕餓著肚子也捨不得在街頭餐館吃一碗麵。

多少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投入上無比舍得,輪到自己卻到自虐的地步。

無聲告白:媽,殺死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我父親常常感慨,自己當年高考失利與大學無緣,所以特別希望我們姐妹能完成他遺憾的夢。

我知道父親這一輩子很不甘,因為與大學的失之交臂,從此命運被改寫,因為三個女兒的牽絆,因為生活瑣事的消磨,他被困在一片荒涼的大漠裡。

父親的期待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我害怕讓他失望,害怕對不起他無盡的付出,在求學的一路上我都走得惴惴不安,神經緊繃。

北航高考狀元楊仁榮失聯九年,9年裡父母在茫茫人海遍尋兒子蹤跡無果。

2018年8月,楊母被診斷出頑固性平滑肌癌症晚期。

面對著鏡頭,楊母淚如雨下:兒子,你快回來,媽媽是真的想你了,真真的想你了。

楊仁榮九年未歸,且主動與親人,朋友斷了聯繫,不為任何原因,而是他覺得自己在外混得不好,無顏面對父母。

父母的期待成了楊仁榮不敢觸碰的刺。

3、你的期待是不是就是孩子想要的人生

看過一部日本水墨電影《輝夜姬物語》,輝耀姑娘落入凡塵,破竹而生,被山野樵夫收養,老夫妻得到天賜黃金與華衣,決意要給女兒最華麗最高貴的生活。

天性爛漫的輝耀,被迫學起了種種束縛人的禮儀。她屈從地按照當時的審美要求,拔光了天然眉毛,畫成平安時代盛行的倒八字眉,她一口潔白的牙齒也被塗成了黑色。

輝耀在富麗堂皇的大房子裡過得壓抑而痛苦,她嚮往兒時那廣闊的天地,嚮往腳踩大地,聽鳥鳴花開的歡喜。

舉行過元服禮之後的輝耀,她的美貌在京城傳遍,眾多王公貴胄前來求親,甚至還有當時的天皇。父親為女兒設想的未來就要華麗實現。

可是輝耀一一拒絕,她覺得在這世上活的痛苦而壓抑,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輝耀呼喚著心中的月亮,她想逃離這一切。

無聲告白:媽,殺死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在仙樂飄飄中,眾仙家迎回了輝耀,在她披上羽衣,戴上金冠的那一刻,曾經有關人間的記憶統統被抹去。

父母想要的生活,未必就是子女想要的生活。他們的期待能成就人也能葬送人。

4、被綁架的期待

我見過這樣的父母:他們打牌打麻將,他們卻在煙熏火燎中,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爹媽這輩子算完了,你要爭氣,要好好讀書。

蔡康永在《奇葩說》中這樣說:

我的這輩子活的爛透了,可有什麼權利把責任推卸給下一代呢所謂活在當下,不是讓我們活在來生,更不是把一切寄託到孩子身上,下一代有下一代自己的人生,我要做的是活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要把責任都推給下一代。

言傳身教,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想要孩子愛上讀書,首先自己就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人。

如果你想要孩子變得積極進取,首先你要成為一個積極的人。

雖然多少父母因為生養子女,夢想被擱淺,因為責任,每走一步都步履維艱,但是無論任何時候,無論多麼艱難,都應該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紀伯倫在《論兒女》中這樣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庸,最好的父母應該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

無聲告白:媽,殺死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過分的期待是有殺傷力的,要麼讓孩子變得逃避,像楊仁榮不敢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而選擇失聯,要麼會讓孩子變得委屈求全,無聲告白裡的莉迪亞就是一直在假裝自己喜歡媽媽給自己安排的一切,最終因為不堪壓力而投湖自盡。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讓這份期待變成利刃?

5、做自己,並相信孩子。

不要拿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而把自己所有的期冀都下注在孩子身上。

身為父母,我們應該不忘自己的成長,而不是丟失自己,一切圍著孩子轉。一個真正良性的家庭,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為更好的未來努力,而不是一方一味地犧牲。

相信孩子,並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成長的潛能。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無聲告白》作者伍綺詩所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無聲告白,但願這告白,父母能懂,但願懂了之後,不再製造緊箍咒。

無聲告白:媽,殺死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但願你有足夠的力量,更理智地對抗這沉重的期待。

但願我們可以不把自己的期待強加於人,也不被別人的期待束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