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德巧語釋前嫌(民間故事)

高懷德的一句話,讓眾文武齊刷刷跪倒在趙匡胤面前,山呼萬歲。趙匡胤奪了後周的天下,名不正言不順,正擔心很多人心裡不服呢,這下龍心大悅,當即封賞高懷德擁立之功。

北宋名將高懷德,在後周初年雖20出頭,卻早已諳熟兵法,練就一身好武藝。高懷德一心報國,於是便挺槍跨馬,日夜兼程來到隨州,投奔姐夫董宗本。

董宗本是隨州刺史,50來歲,平日裡就很看重各樣人才,這會兒見小舅哥出落得如此英武,心裡非常高興,二話沒說,就讓他做了個騎兵都尉。董宗本的兒子叫董遵誨,年齡與高懷德一般大,自小喜歡舞槍弄棒,再加上父母的寵愛,他更是養成了一樣壞脾氣,傲氣十足,目中無人。

如今,高懷德寸功未立,便當上騎兵都尉這麼一個高官,董遵誨自然不服,但畢竟那是舅舅,當著父親的面他還沒敢發作。可是下來後,他就忍不住了,眯眼看看高懷德,一笑道:“外甥雖然不才,卻有把大刀經常癢癢,舅舅可否賜教?”高懷德推託一下,見他纏得更緊,便只好取出銀槍,與董遵誨鬥在一處。

這二位都是當世英雄,刀來槍往打了數十個回合,竟未分出勝負來!正不可開交時,董宗本走了過來,他朝他們讚許地點點頭,然後喝住他們,笑道:“武藝倒是都不錯,但當今這世道,最需要的是‘萬人敵’,兵法懂不懂?那才能安邦定國。”這話很有道理,二人聽了都沒啥說的。

這次領教之後,董遵誨漸漸喜歡上了舅舅,他知道這個舅舅除了武藝高,還熟讀兵書,所以一沒事,便纏上高懷德,要麼在一塊練武,要麼討論用兵之道。

一天,二人談到兵法,正爭吵得激烈,忽然一個老家院跑過來,說是刺史請他們去一趟。問有什麼事,老家院說:“來了個小夥子,刺史跟他談了一會兒話,很是器重他,看那樣子,好像是要他當騎兵都尉的。”什麼?他當騎兵都尉,舅舅往哪兒擱?聽了這些,高懷德沒說什麼,董遵誨倒是氣得火冒三丈。

剛到刺史大帳,只見董宗本指著面前一個小夥,對二人說:“這位是趙賢侄,我跟他父親是故交。趙賢侄,難得你來隨州,我這兒沒有再大的官了,你就委屈一下,暫領騎兵都尉吧。懷德,你當好他的副手,好好跟人家學學,遵誨也是一樣。”

這小夥不是別人,正是趙匡胤,當時雖說沒什麼成就,但“千里送京娘”一事卻早已使他的俠義之名傳遍一方了。高懷德見他相貌堂堂,頓時大有好感,所以姐夫降了他的官兒,也沒往心裡去。

董遵誨卻沉不住氣,大聲叫道:“父親,舅舅無過,他人無功,騎兵都尉是要職,豈可如此兒戲!”董宗本瞪他一眼,忙朝趙匡胤笑道:“小兒無禮,賢侄不必在意。”趙匡胤趕緊站起身,不住地謙讓推辭,但董宗本根本不聽他的,趙匡胤沒辦法,只好勉強就任。

事後,見兒子還是不服,董宗本便把他和高懷德一起叫過來,開導說:“論武功,你們三人應該不相上下;論兵法,懷德與趙賢侄可能也差不多,遵誨稍次;但論定國大才,你們二人遠不及趙賢侄。我看這個小夥子前途實在難測啊!”高懷德於是也不再多說。

董遵誨本來是打算找茬的,但見趙匡胤對他禮數有加,也就暫時作罷。這天下午,三人在一塊喝酒,聽高懷德一口一個都尉地叫著,那恭敬的樣兒,讓董遵誨實在看不下去,他突然呵呵一笑道:“父親老了,不識人也就罷了,怎麼舅舅你年紀輕輕,也不識人嗎?”高懷德一聽,覺得不好,忙大聲呵斥他。

但董遵誨根本不聽他的,只見他迴轉身提起大刀,倏地跳到院子當間,朝趙匡胤叫道:“趙兄固然了得,可敢在兵刃上分個輸贏?”高懷德攔不住他,一時很氣火,便鼓動趙匡胤千萬別客氣,狠狠教訓一下這個外甥。

趙匡胤謙讓一番,料想躲不過,就掣出熟銅大棍,跟董遵誨比試起來。結果是他二人旗鼓相當,百十回合過後,仍未分出勝負。最後,董遵誨顯得不耐煩了,把大刀往地上一撂,大聲道:“這個不行,可再比比兵法!”就這樣,二人又來到屋裡,爭論起用兵方略。

董遵誨說不過趙匡胤,理屈詞窮時,不僅不服,居然惱羞成怒:“有什麼呀,早看你不順眼了!”說完,拂袖而去,弄得趙匡胤好不尷尬。

呆了半晌,趙匡胤苦笑一聲,對高懷德道:“高兄,看來此處非我久留之地,我應該避一避遵誨。”高懷德左勸右勸,並說實在不行的話,就到刺史那兒告董遵誨的狀。趙匡胤搖頭笑道:“別那樣,你可知疏不間親?”高懷德無語。

過了兩天,趙匡胤去向董宗本辭行,董宗本不知真實原因,只以為他另圖高就,嘆道:“也罷,我這小河溝,終究容不下蛟龍啊。”待趙匡胤走後,董宗本聽高懷德講了實情,這才驚道:“遵誨怎敢如此!”沉吟良久,他又說:“懷德啊,在我這兒也沒什麼前途,估摸趙賢侄尚未走遠,你跟他去吧……沒有別的,我只有一言相托,日後若是遵誨有難,請務必設法相救。”

高懷德點點頭,收拾行李,出城趕上了趙匡胤。此後,兩個人就一塊打天下了。

說話間,到了後周末年,7歲的周恭帝即位,趙匡胤已官至禁軍都點檢。這天,朝廷命趙匡胤率兵抗遼,大軍走到一個叫陳橋的地方,眾將領竟強行把一件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非要擁立他做天子,這些將領裡就有高懷德。

趙匡胤做了皇帝,對高懷德高官厚祿,還把心愛的妹妹嫁給了他。

一次早朝,趙匡胤忽然問道:“董刺史現今可好?刺史於我有恩,大丈夫理當恩怨分明啊。”聽了這話,高懷德心裡就犯嘀咕,他說這個“怨”,難不成還記著董遵誨?

果然,過了沒幾天,眾文武正在金殿上議事,忽聽一太監高聲道:“宣董遵誨謹見!”高懷德正驚疑,卻見董遵誨已進了大殿,倒身便拜。

皇上看了他一會兒,冷笑道:“朕窘迫之時,卿為什麼不能相容?這還罷了,怎麼還說看朕就不順眼?”董遵誨臉一白,一時說不出話來。高懷德見皇上要發怒,忽然想起姐夫的話,“日後若是遵誨有難,請務必設法營救”,於是急中生智,道:“臣知內情,只是董遵誨膽怯,不敢明說罷了。”

皇上“哦”了一聲,示意高懷德稟奏。高懷德朗聲道:“董遵誨跟臣講過,他雖然膽大,卻生性怕蛇,一次他見皇上入睡時,頭上盤著一條似蛇非蛇之物,故而心生恐懼,才說出看皇上不順眼的話……現在想來,皇上頭上哪是什麼蛇,分明是真龍啊!”

眾文武一聽,齊刷刷跪倒,山呼萬歲。皇上也特高興,道一聲“眾卿平身”,見董遵誨仍跪地不起,便親自下了龍椅,扶起他笑道:“董卿無罪。如果人海中都能識得天子,那世道豈不亂套了?董卿聽封,朕封你為邊關大將,即日便可赴任。”董遵誨一怔,立馬感激涕零,再次拜倒山呼萬歲……

此後,董遵誨便開始鎮守邊關,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高懷德也因為那一句話,皇上在封賞擁立之功時,定他為首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