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插秧、掰玉米、捉泥鰍……這不是農家樂,而是成都小學生的一節實踐課——“識五穀”。近日,北大成都附屬實驗學校的小學生走進農業基地,在田間認識農作物,體驗農事勞作,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蘿蔔是長樹上的,麥子長土裡的’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一個的笑話,然而這也不緊緊是笑話。它反應出我們的孩子缺少對於基本的生活常識的瞭解。”對於現在00後的孩子來講,大多都是捧在手心裡長大的,圍繞在身邊的是遊戲、互聯網、電視,成了傳說中的塑料兒童,更是不懂什麼叫“一粥一飯當思其源”。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近日,北大成都附屬實驗學校二年級五班的同學們跟著一位從事農業工作的學生家長,走進他們的基地,一起去體驗農活、“識五穀”。看著一張張發自內心的笑臉,相信這樣的體驗他們是喜歡的。這樣的體驗是現在城裡人所向往的,也是進入城裡生活的農村人所懷念的。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參與的家長紛紛表示,“伴隨著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不緊緊是衣服穿多穿少。要讓他們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親近自然,讓他們瞭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城市裡出生、成長,脫離了土地和自然,五穀不分,也與農耕文化逐漸疏遠。”學校相關負責人說,帶孩子們來田間地頭上課,就是用浸潤式的學習方法,讓下一代人不忘文明的起點,不忘勞動傳統。並表示,孩子們不僅應該知道數理化,還應該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無論是農村娃娃還是城裡孩子,幹農活、知農事、體農情,都應該成為一門必修課。(諸澤海)

成都小學生田間地頭“識五穀” 看看哪個更像“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