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插秧、掰玉米、捉泥鳅……这不是农家乐,而是成都小学生的一节实践课——“识五谷”。近日,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的小学生走进农业基地,在田间认识农作物,体验农事劳作,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萝卜是长树上的,麦子长土里的’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一个的笑话,然而这也不紧紧是笑话。它反应出我们的孩子缺少对于基本的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于现在00后的孩子来讲,大多都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围绕在身边的是游戏、互联网、电视,成了传说中的塑料儿童,更是不懂什么叫“一粥一饭当思其源”。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近日,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二年级五班的同学们跟着一位从事农业工作的学生家长,走进他们的基地,一起去体验农活、“识五谷”。看着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相信这样的体验他们是喜欢的。这样的体验是现在城里人所向往的,也是进入城里生活的农村人所怀念的。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参与的家长纷纷表示,“伴随着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不紧紧是衣服穿多穿少。要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他们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城市里出生、成长,脱离了土地和自然,五谷不分,也与农耕文化逐渐疏远。”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带孩子们来田间地头上课,就是用浸润式的学习方法,让下一代人不忘文明的起点,不忘劳动传统。并表示,孩子们不仅应该知道数理化,还应该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无论是农村娃娃还是城里孩子,干农活、知农事、体农情,都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诸泽海)

成都小学生田间地头“识五谷” 看看哪个更像“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