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良性退出平台,最快一周兌付!

最近,問題平臺相對來說少了很多。

除了雷潮日漸平息外,監管層對於平臺退出的態度日漸明確也是一大原因。

據報道,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辦聯合互金風險專項整治辦已於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機構良性退出工作的意見。同時,地方互金協會也陸續發佈了平臺退出的指引。

另據消息,各地的金融辦也召開了會議,要求平臺不得跑路,如果清盤,也要良性清盤。

總的來說,中心思想就是平臺低風險、平穩退出。

說到良性退出,一般是平臺面臨經營不善或改變經營策略進行轉型等情況時,選擇主動退出網貸行業。

從以往宣佈良性退出的平臺來看,最常見的方式有清盤退出、債轉股/實物、與第三方公司合作處置不良資產等。

而其中大部分平臺會採取分期兌付的方案。

就拿近期清盤退出的合力貸、沃時貸、好好理財、錢保姆、招財貓等平臺的退出方案來看,兌付期限普遍長達2-3年。

而期限過長也正是投資人所擔心的,如果平臺打著良性退出的幌子,悄悄跑路了怎麼辦?

回顧網貸行業過往的退出案例,有一些值得現在的平臺來學習。

比如下圖裡面的平臺:

這些良性退出平臺,最快一週兌付!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可以看出,這些平臺兌付完成的都很迅速,比如優微貸、八戒理財、長投在線均在清盤一週內就完成了兌付,“戰線”拉得比較長的易九金融也在一年半內兌付。

當然,上述表格中的平臺有的規模小、有的具備一定的背景實力,所以能夠實現快速退出。而每家平臺的狀況不一樣,快慢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須要讓投資人看到平臺的誠意,確定平臺有還款能力、意願,而不是僅僅是為了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希望那些準備/正在良性退出的平臺們能夠提高效率,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回到行業現狀,雖然雷潮日漸平息,但未來尚不明朗,平臺數量仍在進一步減少。

根據第三方數據,截至2018年8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降至1595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4811家,而這些問題平臺歷史累計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32.2萬人,累計涉及貸款餘額約960.5億元。

在行業接下來的去濁揚清中,如何保證投資人的權益仍是亟需面對的難題。

好在監管已經有所動作。

另據此前網傳截圖,深圳金融辦針對良性退出平臺償付期限做出了更高要求:期限不能太長,最好不超過2019年6月,再差也不能超過平臺最長借款人期限。

也希望監管能夠出臺更完善的良性退出標準、執行監督機制,只有這樣,投資人的權益才能夠得到保障。

免責聲明:本人發佈此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人立場無關。本人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並未經過本人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我們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我們核實後,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