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只當了幾十天皇帝爲什麼有很多民間袁大頭?袁大頭官方使用了多久?

女神劉濤的粉絲


在103年前的今天,1915年8月1日,“袁大頭”成為法定國幣。這可謂是袁大頭(袁世凱)本人做的唯一好事了。聽薩沙說一說吧。

薩沙家裡有幾塊袁大頭銀幣,是外公的遺物。

說起來,袁大頭可不簡單,對中國的經濟有著深刻意義。

滿清的腐敗和落後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一就是幣制。

大家都看過紅樓夢吧。裡面有一個章節:晴雯病了,寶玉請醫生看病,要給醫生一些禮金。開了抽屜,才看見一個小笸籮內放著幾塊銀子,倒也有戥子(小型的桿秤,是舊時專門用來稱量金、銀)。

當年就是這樣,用錢很麻煩。

滿清大體是小額花費用銅錢,大額花費用銀兩。

銅錢好說,關鍵在於銀兩使用很不方便。

滿清末年做過統計,各地包括省和縣使用的銀兩共有高達103種之多,含銀量各不相同,異地很難通用,需要複雜的換算。

更誇張的是,民國初年中國銀行調查全國的“兩”,發現也有170種之多,度量單位也不統一。

這種五花八門的銀兩、銀錠,嚴重影響了中國的經濟。商人做生意,懂得行情還是其次的,關鍵要懂得各地銀兩的兌換。

不然,很可能商人賺錢白賺,最後都便宜了錢莊。

對於幣制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的現實,早在鴉片戰爭之前的1833年,林則徐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林則徐曾經建議朝廷學習西洋的銀元。

遺憾的是,滿清朝廷昏庸無能,說什麼“銀兩用了幾千年,萬萬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拒絕改革。

商品經濟第一就要求貨幣,於是自然需要一些東西來填補空白。

於是,西洋的銀元就這樣大量進入中國。

最有名的可謂是鷹洋(墨西哥銀圓)、西班牙本洋、英國站洋。

這些銀元的優勢是,含銀量是統一的,重量統一。以英國站洋為例,含銀量一般是在89到90%,重量 26.5到27克,非常精確。

採用銀元和銅幣掛鉤的方法,使得交易非常容易。老百姓再也不需要反覆稱重甚至切割銀兩,更不需要換算銀兩的成色了。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黃河以南各省基本都用外國銀圓作為商業貨幣,北方沿海省份也大多如此。

因為外國銀元緊俏,洋人乘機增加百分二三十的利潤,導致銀元價格暴漲。

這樣搞來搞去,滿清政府終於坐不住了,在1889年有四大名臣的張之洞出面,鑄造了所謂光緒元寶,龍洋。

龍洋大體是按照洋人銀元標準鑄造的,堪稱山寨版。

看看,就區區一塊銀元,竟然拖了56年才能決定改革,滿清怎麼能不垮臺呢。

遺憾的是,滿清又沒有相關經驗,竟然隨意允許各地鑄造龍洋。

於是,各省官吏為了撈錢,肆意更改鑄造標準,造出了各式各樣的龍洋,也撈了鉅額的好處。

如廣東的龍洋含銀為6錢6分,而東北的龍洋則只有5錢9分,差距大的驚人。

於是,龍洋造出來以後,幣值還是混亂,各省紛紛拒絕別省的龍洋流入,防止本省貨幣市場混亂。

直到滿清滅亡,這種貨幣混亂的情況並沒有改善。

晚晴末年,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更是大肆發行形同廢紙的紙幣,導致金融市場更為混亂不堪。

袁世凱上臺以後,就貨幣方面倒是做了好事。

他鑄造了袁大頭,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

袁大頭其實和龍洋沒什麼不同,區別是吸收了龍洋發行的缺點。

袁世凱強行要求必須統一袁大頭的重量、成色。

袁大頭的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材質是銀佔89%。1枚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和洋鬼子的鷹洋一模一樣。

這個標準是非常嚴格的,所有鑄幣廠包括:天津造幣廠、南京、廣東、武昌等也都是按照這個要求製造。

就是因為袁大頭的標準統一,很快取代亂七八糟的龍洋和外國銀元,成為了中國的主要貨幣。

袁世凱本人1916年就死了,而袁大頭卻一直鑄造到1953年,一共造了高達7.5億枚。

民國北洋軍閥時期,民間只信任袁大頭,因為它最可靠。

著名話劇《茶館》中,大兵來敲詐,開口就是要袁大頭,不要鈔票。

南京國民政府北伐成功,進行幣制改革,使用法幣淘汰了袁大頭。隨著戰爭的爆發,法幣迅速貶值,袁大頭又私下成為民間的主要貨幣,畢竟它很可靠,不會隨便貶值。

到了1949年,國民政府在大陸垮臺之前,又幾乎只用黃金和銀元了,因為紙幣已經被老百姓拒收了。

有意思的是,紅軍和解放軍,都曾經鑄造過自己的袁大頭。

30年代,中央蘇區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即便都建國了,自然要有自己的貨幣。

當時中央造幣廠,山寨了袁大頭的樣式,鑄造了紅軍袁大頭,也叫作紅洋。紅洋的樣式和袁大頭完全一樣,只是製造粗糙一些。唯一的不同,就是部分紅洋打上了“蘇維埃”的字樣,這主要是防止蘇區有人走私銀元出境。

搞笑的是,國民政府非常討厭這種紅洋,一旦繳獲立即回爐重新鑄造,所以流傳到今天的紅洋很少。

30年代如此,20年後還是這樣。

1951年,解放軍也曾鑄造了大批袁大頭。原因也不復雜,當時人民幣正在改革,地方政權還在建設中。而云南、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居住區,當地老百姓根本不相信紙幣,認為這都是廢紙,是軍隊變相的搶劫。

無奈之下,我們只能又重新鑄造了大量的袁大頭,用於這些特殊地區。

這批袁大頭鑄造時間從51年到53年,而西藏地區直到60年代初,部分邊緣荒涼地區竟然還在使用這種袁大頭。

袁大頭和你發明的袁大頭,終於也算為中國人做了件好事。

你要一直這樣為老百姓做好事,人民怎麼會反對你呢?


薩沙


袁世凱雖然說只當了不到一百天的皇帝,可是袁大頭在當時的歷史上是鑄造了不少的,從民國三年開始鑄造,根據記載一直到1929年還在鑄造袁大頭。僅一元的袁大頭就鑄造了近八萬個,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也曾製造過袁大頭,袁世凱當皇帝的時間不久,可是袁大頭的鑄造量卻是很大的,當然這可不是因為袁世凱多麼的厲害。

在當時民國推出了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作為中華民國的貨幣,在民國時期的各種銀元當中,袁大頭是其中含銀量較高的,在當時的歷史中,由於國內的白銀一直不停的外流,國內發行的貨幣也是雜亂不堪,這就導致了國民政府後來推行法幣改革,在當時已經禁止銀元流通,目的就是將白銀收為國有,可是後來在戰爭時期,法幣卻一直貶值,直到崩潰,後來發行金元券的時候更加誇張一個月的時間就一文不值,所以百姓是拒絕使用的。

在看看袁大頭,由於該銀元成色好,分量足,而且還都是統一的規格,自從鑄造出來就深受百姓的喜歡,而且是社會各界都在使用,袁世凱倒臺之後人們也是繼續在用,當然和袁世凱已經沒有關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錢好用,比較堅挺。

說白了就是國民政府自己無能,導致了後來發行的貨幣百姓不使用,而袁大頭又比較堅挺,所以人們才會一直使用,民國三十五年的時候,官方宣佈停止流通袁大頭,而實際上民間對袁大頭是非常喜愛的,所以人們一直在使用,五零年的時候,還專門鑄造了一批三角袁大頭,運往西藏作為流通貨幣。

值得一提的是,袁大頭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的銀元,而且流通的時間很長,他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目前有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袁世凱倒臺的一個原因就是,花費大量國庫的存銀去製造袁大頭。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袁大頭”,又稱“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指的是民國發行的,正面採用袁世凱側面像,背面刻有嘉禾圖樣的銀幣。


清末,國內充斥著各種金融貨幣,交易市場極為紊亂。這其中,既有隨著西方侵略而進入國境的外國貨幣,也有由於清廷的衰敗,各省為增強自身財力擅自發行的各式貨幣。據統計,當時國內市場上流通的中外貨幣達百種以上,各有各的流通範圍,規格不一,折算繁瑣,混亂不堪。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正式提出要把鑄幣權收歸中央政府,宣佈著手整頓幣制。


1912年,袁世凱竊奪大總統的寶座。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對幣制改革一事也極為上心。究其原因,大概一來有孫中山”創議錢幣革命“的通電;二來要重點解決北洋政府的軍費問題,鞏固統治;三來他的小算盤也打得噼啪響——趁機把自己的頭像鑄於幣面,以此提升政治地位。


民國三年,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確立”袁大頭“為中華民國貨幣的地位。這種新式貨幣,形制劃一,重量、成色與法定重量均不逾3‰,發行後迅速被老百姓所認可。1917 年,官方又規定以“袁大頭”為稅收本位幣,更加鞏固了“袁大頭”的第一主幣地位。


“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南京造幣廠在民國四年二月至民國五年的近兩年時間內 , 就達379819210元;有資料顯示僅壹元面額的 “袁大頭“ 就鑄造了75000萬枚。

民國三年的 “袁大頭” 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而在軍閥混戰時期,還有各地軍閥私鑄的”袁大頭“,通常質量良莠不齊。最晚的是“O”版三角圓“袁大頭”銀元,是1951年期間由新中國政府鑄造,僅在雲南、西藏等邊陲少數民族地區流通,屬於過渡時期的貨幣。另外目前貨幣收藏市場上的”袁大頭“,也有大量是偽造的。可以說,”袁大頭“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生猛歷史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的領袖。他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兵。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政治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他頒佈了《中華民國約法》,於1915年12月12日,建立了中華帝國,當上了皇帝。但是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和多方勢力的討伐。1916年3月22日稱帝幾十天的袁世凱被迫宣告退位。

袁世凱只當了幾十天皇帝,為什麼有很多民間的袁大頭呢?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它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來說,應該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1、當時鑄幣、紙幣規格不一,流通混亂,需要形制劃一的貨幣

從晚清到民國初年,中國貨幣制度經歷了很長一段的混亂時期。國內充斥著各種金融貨幣,鑄幣和紙幣規格不一,交易市場極為混亂。

這期間有隨著西方侵略而進入國境的外國貨幣,也有由於清廷的衰敗,各省為增強自身財力擅自發行的各式貨幣。這些貨幣都各有各的流通範圍,流通混亂,規格不一,折算起來非常的麻煩,也造成了民眾積怨。

當時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時,也正式提出了要把鑄幣權收歸中央政府,宣佈著手整頓幣制。

在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在幣制改革上也是比較上心。因為有當時孫中山的提議,而且同時他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來解決軍費的問題,所以便決定鑄發國幣。

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就把他的頭像鑄於貨幣面上,“袁大頭”就由此而來了。

2、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所以快被老百姓所接受

1914年2月,袁世凱頒佈《國幣條約》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它的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定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

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它的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

同時規定的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

這些貨幣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當時的換算關係與現在是一樣的,一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袁大頭壹圓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非常容易識別,而且也很容易換算。所以,袁大頭銀元很快地被老百姓接受,並很快地在全國的範圍內流通。

因為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的規定,很快地受到了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它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官方使用了多久?

袁大頭由於成色好,分量足,而且還都是統一的規格,所以自從鑄造出來後就深受百姓的喜歡。

袁世凱倒臺之後,人們也是繼續在用袁大頭。當然這時已經跟袁世凱沒有什麼關係了,主要是由於這個錢好用,而且也比較堅挺。

袁大頭是民國三年發行的,一直到民國三十五年的時候,官方宣佈停止流通袁大頭。但實際上民間對袁大頭是非常喜愛的,到五十年代時,還專門鑄造了一批三角袁大頭,僅在雲南、西藏等邊陲少數民族地區流通,也算是過渡時期的貨幣。

“袁大頭”現在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幣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值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同時也為“廢兩改元”做了準備條件。所以它還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不管是在歷史記憶裡面,還是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經常看到袁大頭(即通俗意義上的大洋),為什麼整個民國時期大家都喜歡用袁大頭,按道理這樣一種印有已經被否定的政治人物頭像的貨幣早應該被淘汰了,但實際上不管什麼時候袁大頭都是堅挺的,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良心銀元:

首先,在民國各種形式的銀元當中,袁大頭是其中含銀量比較多的一種,按照1914年公佈的《國幣條例》以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共有銀幣4種,鎳幣一種,國幣以一元銀幣為主幣,以鎳幣為輔幣,其中作為主幣的一元銀幣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以銀九銅一摻入其中混合製成,鑄造後的總重量為七錢二分。《國幣條例》頒佈後,在天津、廣東、南京、武漢的造幣廠紛紛開始鑄造袁大頭銀元。因為袁大頭銀元成色好,分量足,並且有統一的規制,一改清朝末年銅元制度混亂的局面,因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只要錢好用,上面印著誰實際上無所謂。

因為鑄造銀元花費了大量的國庫存銀,因此袁世凱政府的財政狀況受到了很大影響,更有說法認為這也是袁世凱政府後來倒臺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法替代:

北京政府結束以後,南京國民政府自然不會再以袁大頭銀元作為國幣,因此開始鑄造印有孫中山頭像和蔣介石頭像的銀元,但是因為鑄造發行量遠遠不及袁大頭,所以並沒有取得與袁大頭一樣的地位,民間仍然繼續使用袁大頭,官方在許多時候也用(比如發軍餉的時候)

這種狀況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依然持續了兩三年,因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家還沒有建立對人民幣的充分信任,因此袁大頭仍然在使用,但是經過新政府的整頓之後,袁大頭作為一種交易貨幣,最終走向歷史。


青年史學家


當年袁世凱出於私心將自己的大頭照印在新貨幣上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這被人戲成為袁大頭的銀元竟然比自己還要堅挺。後人有句話叫什麼來著,“我又不是人民幣,讓什麼人都愛我”,但是袁大頭通過這種方式,的確獲得了人們的“喜愛”,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袁世凱採取種種欺騙手段,在老百姓面前表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總統變皇帝”的戲法。不過黃粱一夢83天,連個登基儀式都沒享受一下就宣佈取消了帝制,帶著一腔遺憾歸天去了,倒是袁大頭不聲不響地承載著他的皇帝夢。

時間倒回到1912年,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首先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流通錢幣的問題,對於當時的北洋政府來說,鑄造錢幣或者印刷紙幣所要面臨的問題比較多,國內百姓手上流通的貨幣林林總總有百種以上,主要是有很多洋幣在其中插科打諢。這種情況之下,老百姓買東西就十分費事,左右換算,太過繁瑣。

彼時的北洋政府還想借助鑄造錢幣解決軍費的問題,於是袁大頭就這樣被製造了出來。袁世凱在生前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1914年他頒佈了國幣條例,定下了國幣的種類,主要是以壹元銀幣作為主幣。當時社會動盪,人們對於這種銀幣格外歡迎。在1914年袁大頭正式與大家見面之後,在短短九個月的時間之內,天津造幣廠的規模已經達到了30萬枚。

袁大頭之所以在當時被百姓們接受成為主流貨幣,主要原因還是他的成色和分量都非常穩定,最純的含銀量可以達到90%。無論袁世凱本人的皇帝命運如何,袁大頭還是繼續保留了下來,記載之中一直到1929年依舊在製造。甚至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也製造過袁大頭。袁大頭成為了當時百姓最為信任的貨幣,社會各界都在使用。國民政府也曾經想要推行法幣改革,將白銀收為國有,想要禁止銀元的流通。但是在戰爭時期,法幣一路貶值,一天比一天不值錢,在老百姓心中,這種幾個月甚至一個月就能變成廢紙的法幣,他們一般都不會接受。比如在1948年發行的銀圓券和金圓券,名字聽起來挺堅挺的,沒到兩個月就開始貶值了。在民國甚至出現過面額壹佰萬元的金圓券,可能這堆紙幣可能連個印刷成本價都撈不回來。

袁大頭是中國近代史的典型貨幣代表,對於現在的收藏愛好者來說也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的功能。袁大頭的存世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分佈來說比較分散。其實在民間很多家庭都會有一兩個袁大頭,最近也宣傳得不錯,家家都能當個寶貝。加上金銀這種貴金屬大家心裡都清楚的很,家裡面不缺這幾百塊錢,不會隨意拿出來換錢用。個人覺得吧,現在袁大頭價格如此之高也是因為市面上流通比較少,都是以前幣商囤的貨,不過它畢竟是貴金屬,玩玩兒可以,太認真去炒作就坑人了。


木劍溫不勝


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清朝統治從此破滅,中國走向民國。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便是曾經清朝北洋大臣袁世凱,至於他能夠當大總統,無非是仗著掌控當時中國戰鬥力最強的北洋軍。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依舊不滿足,他不顧全國形勢還是稱帝了。最終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袁世凱不得已在稱帝幾十天后又恢復民國。

雖然袁世凱受盡唾罵,但是他還是做了許多值得稱讚的事,例如袁世凱發佈貨幣。袁世凱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將自己頭像印在了貨幣之上,因此這種貨幣又被人形象的稱為袁大頭。



袁大頭對於中國經濟影響巨大,民國三年開始發佈貨幣袁大頭,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停止鑄造袁大頭。並且在停止鑄造袁大頭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西部的許多地區依舊使用袁大頭,因為他們認為袁大頭保值。


袁大頭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受到民眾歡迎,是因為袁大頭規格統一。袁世凱在發佈此貨幣之初,就規定全國各地的鑄造廠務必按照規定的標準執行。一枚袁大頭,重量七錢二分,材質為銀、銅、錫,分別佔袁大頭總量的89%、10%、1%,十分的精準。


麥地傳奇


原因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一句話,銀子是硬通貨。

首先在這之前,國家發佈的貨幣是黃金,白銀,還有銅錢,由於清政府倒臺,他之前發佈的那些銅錢全部失去了作用,這些錢失去政府管控了,有的人印假幣也有的人不拿他當回事兒,這種貨幣自然而然就被淘汰掉,銅這個東西現在來說是工業生產原料,也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貨之一,但是在這之前,銅還真的沒啥用,長於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講,銅這個玩意兒還真不如鐵。

想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想到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糧食。糧食有的時候確實可以作為一種另類的支付手段,但是糧食的價格是一直波動的,有的時候糧食可能價格一天之內變動三次,這樣的話,那糧食支付你都分不清楚你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就這樣整個中國當時市場上來講,能夠形成有效的支付手段的物體就是銀子,黃金,但是黃金畢竟是少數啊,產量太少了,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支付手段,在這個時候!中國跟國外進行貿易或者是賠款的時候都是支付的銀子。

但是我們要說啊,那個時候。支付銀兩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一般來講,大家出去都是支付銅錢,但是清政府倒臺了,銅錢失去的效益,這個時候就要支付銀子,古代的銀子並沒有提前的說好到底有多重,一個商賈跑到人家飯店裡面去吃飯,然後老闆要他付錢的時候,她拿出一塊兒銀子,大小不定,(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然後老闆忽視帶和的拿了一把大剪子剪下一小塊兒銀子,然後不停的稱重量,確定完重量以後,再把剩餘的銀子還給商賈,減下來那些銀子叫做散碎銀子,這些銀子你可以拿去用,但是通常來講,老闆的選擇都是等到每年年末或者年尾的時候將這些銀子在重新送到熔鑄廠熔鑄成一個統一的模子。

用銀子支付雖然在當時來講是一種手段,但是賊麻煩,這個時候,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是袁世凱當政。袁世凱一看這是個問題!我得想辦法解決,而且我解決的時候我得想一點好處,然後,袁世凱就想到了銀幣,銀幣這個東西之前中國跟西方做交易的時候,就已經大量存在了,而且中國古代還是收這種銀幣的,因為這也是銀子,也是可以在中國古代進行流通的,然後袁世凱就把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全部統一收歸起來,鑄造成了這種袁大頭,還有一種是孫中山為頭像的孫小頭。

袁大頭的出現,稍微緩解了市場上面混亂的情況,一直到建國初期,袁大頭都是市面上面的硬通貨,這是為什麼?

原因在於即便是政府倒臺了!銀幣本身所蘊含的銀子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並不像國民黨發佈的那種假幣一樣,沒了國民黨政府的信用這些假幣就成了廢紙一張,久而久之,這種袁大頭逐漸成為了大家衡量商品價值的一種方式,貨幣的價格或許一天一個樣,比如說蔣介石發佈的金元卷,抗戰初期100元的金元券可以買到兩頭牛,但是到了解放戰爭末期,一億都買不到一盒火柴!比起金圓券的價值不定。銀元本身價值是固定的,到後來,銀元並不是一種貨幣,而是一種簡單的以物換物,這些銀子就是一種物品,我交換你手裡的東西,而且白銀這個東西產量是一定的,市場上面不會平白無故多甩一大堆的白銀,所以也能夠保證銀元的價值一直存在。

久而久之,大家就習慣了銀元作為硬通貨的存在。


漩渦鳴人yy


整個民國時代,袁大頭是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

從1914年開始袁世凱主導的北洋政府開始發行袁大頭開始,袁大頭便一直是最為堅挺的流通貨幣,鑄造量高達7.5億枚,直到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才宣佈袁大頭停止流通。

但即便如此,袁大頭依舊是民間最受歡迎的貨幣,以至於新中國成立之後於1951年2月鑄造了一批袁大頭運往雲南和西藏等邊陲地區用來穩定當地的經濟。



袁大頭之所以能如此堅挺,在民間流通度極高,原因有二。

原因一:袁世凱有足夠強大的實力

美元之所以作為世界通用貨幣,與美國的強大實力是密不可分的。

同樣的道理,袁大頭之所以能在全國範圍內流通,是因為袁世凱有這個實力。

都說袁世凱竊取了孫中山勝利的果實,其實不然,袁世凱當時的北洋新軍實力足以傲視全國,袁世凱才是促使清帝退位最關鍵的人物。所以袁世凱在1912年接替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的正式總統是必然的事情。


成為大總統之後,袁世凱開始著手整治貨幣,於民國三年發了袁大頭(袁大頭的發行早於袁世凱稱帝,跟袁世凱稱帝也沒有必然的關係)。

作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和最有實力的大軍閥,袁世凱推行的銀本位制度被執行,發行的銀元很快在全國流通。袁世凱死後,民國政府政府依舊掌控在北洋軍閥手中,這些北洋軍閥都是袁世凱的部屬出身,袁大頭自然也是得以流通。



原因二:袁大頭是良心貨幣,含銀量接近90%

光有實力還不足以袁大頭成為最堅挺貨幣,這個貨幣還得保值才行。

亂世之中,紙幣了就不那麼保險,說不值錢就不值錢,具體可以看一下蔣介石發行的金圓券,市民出去買東西都得提著一袋子錢才行。


但是是袁大頭不一樣啊,袁大頭是銀元,而且成色非常高,一元的袁大頭成色達到了89%。

銀是貴重金屬,具有較高保值能力。哪怕是在亂世中,銀子不會隨便貶值。

正是因為袁大頭成色之高,所以民間對袁大頭的認可度才這麼高,不管你怎麼打仗,銀子始終是值錢的!



現如今,袁大頭絕大分都被政府回收融化了,市面上剩餘的袁大頭也不再具有貨幣功能,轉而變成了收藏品!


小鎮月明


官方使用了多久不清楚。反正六七十年代,有一回家裡斷糧,母親拿了幾個泛黃的袁大頭和人換的全國糧票,救了全家的命。

後來八十年代,母親又拿的袁大頭找銀匠打的一對手鐲子,當財禮,給我哥結婚的。

等輪到我時,就剩下兩個木碗,上面有奇怪的花紋和看不懂的文字!😂還不讓賣!說是傳家寶!我去哪兒都帶著!哥姐們不敢要,說是父母留給我的!那袁大頭咋沒給我留幾個?😂


這就是那兩木碗!都有木頭蓋子,蓋子也是兩個碗!在另一個地方放著,沒法拍照。其中的一個碗底,有一個"詮”字,也不知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