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里有哪些硬傷錯誤?

我碩士論文寫的是王陽明思想,我就說說《明朝那些事兒》對王陽明的誤讀吧。

當年明月雖然非常推崇王陽明,但我可以肯定他並不懂陽明心學,也沒有讀過《傳習錄》。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年明月是對明史感興趣,他能把明朝歷史從頭到尾寫成一本書已經很耗精力了,不能苛求他再去鑽研陽明心學。

當年明月對陽明心學的誤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是陽明心學的關鍵所在:

一、天理人慾

當年明月認為,王陽明不贊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他在寫到王陽明龍場悟道時,這麼描述他所領悟的道理:

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聖賢之道!

存天理,去人慾?

天理即是人慾。

王陽明真的認為天理即是人慾嗎?並非如此。如果讀過《傳習錄》,就知道王陽明經常說“存天理去人慾“。

比如王陽明要求人們“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他說:“欲此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慾,則必去人慾而存天理。

王陽明不可能認同人慾,他教學生們“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

王陽明與朱熹的主要差別,是對於“理”的認識不同。朱熹認為,理是宇宙間的統一規律,無處不在,任何事物都有理。而王陽明則認為,理僅僅是人的道德情感、道德衝動。

《明朝那些事》裡有哪些硬傷錯誤?

二、知行合一

很多人都誤解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認為就是“理論結合實踐”的意思,當年明月也是這麼誤解的。

比如當年明月這麼解釋“知行合一”:

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實際運用也是重要的!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

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可惜的是這並非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內涵。

王陽明“知行合一”中的“知”,並不是指“知識”,也不是指“知道道理”,而是特指“良知”。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的本心都知善知惡,這就是良知。比如小孩子從小就知道敬愛父母,這就是良知。每個人都知道偷盜是不對的,這也是良知。

良知不僅是知善知惡,還是好善惡惡。比如你看到好人好事,都會由衷的開心,看到壞人壞人,都恨不得衝上前踹兩腳。

既然人都好善惡惡,所以會體現為一種潛意識的衝動。比如你看到一個小孩子快要掉到井裡去了,會立刻忍不住想要拉住他。

所以知和行本來就是合一的。比如你看到小孩子要掉到井裡,你不會先想:我應該拉住他,然後再去行動,你會下意識地拉住他,這既是知,又是行。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知而不行呢?王陽明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如果一個人說自己知道應該孝敬父母,卻並不孝敬父母,這說明他的良知被遮蔽了,“孝敬父母”對他來說只是一種知識,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衝動,所以這不是王陽明所說的“知”。

陽明心學的要點就是恢復人本心的良知,讓人時時刻刻有為善去惡的衝動,這樣人就會自發地為善去惡,這才是“知心合一”。

三、天泉證道

天泉證道是王陽明晚年的一個重要事件。天泉證道之後,王陽明徵思、田,死在途中,因此天泉證道可以視為王陽明最終的教誨。

《明朝那些事》裡有哪些硬傷錯誤?

《明朝那些事兒》如此描述天泉證道:

天地竟是如此之寧靜,大風拂過了空曠的天泉橋,在四周傳來的陣陣風聲中,王守仁高聲吟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錢德洪與王畿一言不發,摒氣凝神,記下了這四句話。

此即為所謂心學四決,流傳千古,至今不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所謂天泉證道,是錢德洪與王畿對於王陽明“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的四句教產生爭論,因此求教於王陽明,王陽明分別肯定、印證了兩人的觀點,讓他們兩人相互學習,不可偏執。

大致經過是:

王畿認為:“心體既然是無善無惡,那麼意也應該是無善無惡,知也是無善無惡,物也是無善無惡。”而錢德洪則說:“心體原來無善無惡,但是人被物慾沾染得久了,就會有善惡之見,所以要為善去惡,正是為了恢復本體的無善無惡。”兩人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相約第二天請教老師。

王陽明分別聽了他們二人的觀點,說道:“你們倆說的都對。但是王畿的觀點只能說給上根人聽,而錢德洪的觀點只能說給中下根人聽。把你倆的觀點結合起來,就沒毛病了,可以說給所有人聽。”

那麼王陽明的四句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無善無惡是心之體”並不是說心體真的非善非惡,而是說心體,也就是人的本心,是判別善惡的標準。符合本心的是善,不符合本心的是惡。本心比善惡的層次高,所以本心自身不能說是善是惡。

比如符合法律的是合法行為,不符合法律的是非法行為,但是法律本身是合法還是非法呢?我們只能說它既非合法,又非非法。因為法律本身是判斷合法還是非法的標準。

如果一個人能徹悟本心,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符合本心的,所以他沒有善惡之念,但做的所有行為都是至善無惡的。這是王畿的觀點。

但是大部分人的本心都會被私慾遮蔽,因此會有善念、惡念之分,那麼就要努力為善去惡,以求恢復本心的清明。這是錢德洪的觀點。

王陽明認為,要將王畿和錢德洪的觀點合起來看,才是完整的心學要旨。

而這才是天泉證道的真實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