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哈思山:生态屏障初显雏形 野生动物频频“上镜”



靖远哈思山:生态屏障初显雏形 野生动物频频“上镜”

哈思山景色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是我省中部地区重要的水资源涵养林。为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靖远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生态保护,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一代代哈思山人延续着绿色的“足迹”。

在长期的有效管理和保护下,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面积逐年增加,保护区内的岩羊、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数量增长明显,这些濒危物种又重新得以大量繁殖……今年盛夏时节,记者随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深入哈思山,在采访中得知这一令人欣喜的消息。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仿佛置身森林氧吧

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靖远县西北部,于200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总面积8400公顷,其中核心区1359.4公顷,缓冲区2857.3公顷,实验区4183.3公顷;哈思山林区为天然次生油松纯林,总面积9.1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万亩。

哈思山林场属基岩中低山地,是祁连山北部褶皱断陷东延隆起形成的,属祁连山余脉。是靖远县境内海拔相对最高地段,最高山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8米。区内沟壑纵横,主沟系城沟、马尾沟、石门大沟把哈思山林场分成两大区域,即哈思山林区和太和山林区。

经调查统计,哈思山林区的植物共有29科、60属、92种,均为天然分布。其中,药用植物四十余种,林区内植被盖度80%以上。区域内有哺乳纲动物4目9科11种;鸟纲动物主要有3目11科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岩羊、猞猁、红腹锦鸡等。近年来,保护区加强了管护力度,为珍稀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生存条件。

进保护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林间微风拂过,松涛阵阵;山谷间静谧清幽,蝴蝶飞舞,目光所及之处郁郁葱葱、层峦叠翠,诉说着栉风沐雨的造林故事;空气清新、绿植遍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森林氧吧……

靖远哈思山:生态屏障初显雏形 野生动物频频“上镜”

保护区管理站办公室主任高元德接受记者采访

上山路上,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办公室主任高元德介绍说,林区土壤由于受气候、植被和地形地貌的综合影响,与植被类似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带谱。在这里可以看到天然次生油松和云杉的混交林,也可以看到白桦、山杨等阔叶林。此外,抗寒植物、旱生植物在这里并存,比较少见。

采访团一行拾级而上,大约一个小时,登至山顶,举目远眺,身边的森林绿意融融,不时听到啾啾鸟鸣,一幅生态美景的画卷尽收眼底。

与羊攀谈 同山对话 护林员用信念守卫绿色

每年的六七月是哈思山树木病虫害的高发期,护林员胡玉财几乎每天都要对区域森林资源进行日常巡查管护,同时按照林区每一亩放一棒药的标准,进行放药驱虫工作。采访团跟随胡玉财巡山,走山路、穿密林、迈沟坎,他步履轻盈、身手敏捷,而紧随其后的记者们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

林间,几棵松树树干上悬挂着长条状绿色盒子。“那是病虫害诱捕器。”看着记者们驻足疑惑的表情,胡玉财摘下一个诱捕器娴熟地操作着,“为避免空气污染和游客安全,松树林防治病虫害尽量不打药,这种诱捕器对防治病虫害特别有效。”说话间,胡玉财拧开盒子,取出里边的瓶芯,瓶芯里已经积攒一层虫子,“我们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重要的。山林里病虫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侵入性病虫害,一旦预防不到位,极容易造成大面积蔓延。”

靖远哈思山:生态屏障初显雏形 野生动物频频“上镜”

护林员胡玉财在林间放药驱虫

采访期间,已工作16年的护林员宋玉珍正在检查“诱捕器”,及时了解森林病虫害的情况。长期以来,胡玉财和宋玉珍通过研究发现虫类的生长发育等情况,采取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预防森林病虫害,确保哈思山的生态不遭破坏。

除了上山巡护、防治病虫害,宋玉珍和同事们还要给村民们宣传保护生态相关政策,做好封山禁牧工作。为此,宋玉珍不禁调侃道:他“聆听着松涛阵阵,欣赏着自然的交响”,“追着月亮的脚步,等待太阳的思念”,“与岩羊攀谈、与雄鹰共舞、同大山对话”。多年来,日复一日枯燥平凡的护林生活,就这样诗意盎然。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好,我们已经离不开了。”采访中,胡玉财和宋玉珍一致表示,每天到山里转一转,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如果哪天不上山,就像生活中缺少点什么似的。

严格管护 封山禁牧 环境改善 成野生动物乐园

在加大天然林保护的同时,哈思山自然保护区还积极发展人工种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也让这里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靖远哈思山:生态屏障初显雏形 野生动物频频“上镜”

哈思山景色

“十多年的时间,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数量由200只上升至约600只,红腹锦鸡数量由20只上升至约150只,岩羊和锦鸡成为常见的动物。除此之外,野鸡、野兔等也大量繁殖。”。作为哈思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办公室的主任,高元德对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认为,近年来,保护区管理站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并增加了管护力量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加大巡查管护,保护区野生动物遇见率明显增加。

靖远哈思山:生态屏障初显雏形 野生动物频频“上镜”

护林员胡玉财在山上巡查管护

采访中,宋玉珍同样认为,严格管护是动物数量上升的主因。“保护区内禁止盗猎,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人员,我们会及时上报管理站和林区派出所。”宋玉珍说,综合目前巡山的情况来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还在持续增长,形势乐观。

高元德和宋玉珍的话得到了今年50岁的靖远县双龙镇永和村村民张世中的印证。张世中从小就生活在哈思山下,“以前由于偷盗等行为,一段时间内岩羊等野生动物非常惧怕人,难得一见。现在经过保护,岩羊经常出没在保护区周边,对人也渐渐没有了以往的惧怕感。”张世中说,这一切都得益于环境的持续改善。

据了解,保护区内完全禁止了放牧、采石、违建等行为,特别是封山育林工作做得扎实,这就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经过努力,保护区已完全杜绝了人为破坏。近6年时间,就完成了人工造林10345亩,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扩大了不少。”高元德说,相信生态环境的改善必将进一步提升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

张镇今年42岁,今年年初刚来到双龙镇担任镇长,在他看来,不光保护区内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保护区也有了更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大力宣传和引导,山下居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这也促进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实现快速增长。”张镇说,现在山下的村民都把保护环境当作光荣的事来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