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中国古代就有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其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期;鸡的福利养殖同样源于中国,其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48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思想

“古之王者,有务而拘领者矣(虽衣冠拙朴而行仁政),其政好生而恶杀焉,是以凤到列树,麟在郊野,鸟鹊之巢可俯而窥也。”

——孔子

孔子强调的是对万事万物都要有仁爱之心,“好生而恶杀”,就是要人们去关爱、保护人或动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凤到列树,麟在郊野,鸟鹊之巢可俯而窥”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世界上最早有关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的法令

“在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大聚篇》

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当时的首领大禹就曾经发布上面这条禁令,意思就是说在三月份不准下网到河里去抓捕鱼和鳖。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保护动物的法令。应该也是现代意义上的“禁渔期”最早的文字记载。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当时的古人想到合理保护这些动物,有计划地猎捕和利用。这是我们古人最原始的“保护动物,永续利用”思想的萌芽和表现。

中国关于鸡福利养殖的历史追溯

当今欧美国家倡导的动物福利,中国古代就已经在这么做了。在公元六世纪的北魏时期我国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卷六第五十九《养鸡篇》,就提出养鸡的具体技术措施。

  • 鸡的宜居地是在笼内安装上栖架,既可防狐、鹰之患,又免遭风寒侵袭。
  • 养虫喂鸡、夏天搭建凉棚及小屋令鸡凉爽而安心孵育小鸡,免于乌鸦侵扰。
  • 冬天要在窝内放些垫草,否则鸡蛋会受冻;春夏秋三季不用放垫草,直接卧在地上,任凭母鸡在里面产蛋、抱窝,窝内有草容易生蛆虫。
  • 用荆条编成鸡栖,鸡栖距离地面一尺高,使鸡和粪隔离开来,保持鸡的卫生健康(这是当今典型的网上平养方式!),并经常扫除鸡粪。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这些论述虽看似简单但有其技术含量,虽感到朴素但符合科学思想,蕴含着科学认知和古人的高超智慧,与当今世界农场动物福利的追求和目标不谋而合。人们或许无法想到,这些论述早已记载于1486年前古代中国的养鸡专论中!

我国当今践行的鸡福利养殖模式

我国当今践行的鸡福利养殖模式主要是原生态山林散养模式。原生态山林散养模式是指在已有的没有经过人为干预的自然生长的原生态树林环境条件下开展的肉鸡或蛋鸡的福利养殖。

主要包括原生态山林小别墅散养模式、原生态松林散养模式 、原生态柏林散养模式、原生态松柏林可移动微型别墅散养模式、原生态林地散养模式、原生态热带雨林散养模式、原生态草原散养模式等七种模式。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原生态山林小别墅散养模式

在未被开发的荒原丘陵山林地带为鸡建起一个个可容纳30多只蛋鸡(30只母鸡配1只公鸡)的小别墅供鸡自由出入于别墅与林地之间,每个别墅内都设有供水、供料、产蛋、栖架、沙浴及离地的网上(板条)地面系统。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原生态别墅式蛋鸡牧养基地

原生态林地散养模式

在未被开发的松树林或杂树林大群散养着地方优良品种肉鸡,可容纳2000只左右。并配有料桶、饮水器、栖架及板条地面的简易鸡棚,散布在树林的空档处。所养的肉鸡可以自由自在地出没于阴凉茂盛的松树林与鸡棚之间。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原生态松林散养武定壮鸡

原生态柏林散养模式

与上述的模式类似,在未被开发的柏树林大群散养着珍禽贵妃鸡,可容纳1500只产蛋母鸡或3000只公鸡并配有料桶、饮水器、栖架、沙浴池及产蛋窝的土质地面简易鸡棚,散布在树林的空档处。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原生态柏林散养贵妃鸡

福利养鸡,虽说是鸡的福利,但从产品的安全和美味角度来看,人才是享有了最终的福利。所以说,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更多鸡福利养殖模式请参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福利养鸡》。本书既对中国古代的动物福利和福利养鸡追本溯源,又开展了较为广泛而细致的中国福利养鸡现状调研考察和走访,把中国福利养鸡的特色优势和各种因地制宜的新模式展示给世界各国。不仅让世界知道中国动物福利和福利养鸡的历史源远流长;更要促使中国的福利养鸡模式更加先进,技术更加完善,使中国的福利养鸡事业引领世界新潮流,站在世界最前沿。

动物福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养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