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你的期貨之路越走越窄?

客觀上說,交易市場必然是以大多數人的失敗為代價才能維持下去的,但並不等於每個人都會失敗,就算飛機失事也許還有幸存者呢。從理論上說,有虧的就會有盈的,盈的只不過是小部分人。拋開大主力不說,一個普通交易者能夠在這市場生存下去,必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同在那裡?

從根本上說就是市場觀念——市場可測否

有兩句話很能說明問題:早知三天事,富貴一萬年。有早知,有乞丐。

就算路邊擺攤賭博的主人也不知下一局該開大還是開小,都要等廣大賭民下了注,數一數哪一方籌碼多,根據殺多賠少的原則,才可決定開大還是開小。一個沒有正確的市場觀念的交易者,在市場裡就等於沒有靈魂。觀念是個綱,綱舉目張。還需要強調的是:觀念正確並不等於改變市場本身,改變的只是對市場的認識。觀念可以改變人,人可以適應客觀市場。當然,即使認識到市場的實質,如何適應它,達到盈利的目的,還要經過漫長的無數次失敗交易的探索過程,對人性與生俱來的貪婪恐懼進行洗禮,甚至脫胎換骨,才能在市場立穩腳跟。

不同之處在於對風險控制

既然市場不可測,那就肯定存在著風險。

風險主要來自於客觀的市場價格波動及主觀的心理衝擊以下方面:

多次的小虧損累積成大風險。

大單邊行情而自己持倉反向以至無法收拾。

價格反覆小幅振盪而自己卻累累踏錯節奏以至心力交瘁。

空時看得過空(無法堅持或過早了結利潤)。

多時又過於樂觀(不會了結利潤甚至反勝為敗)。

正常的價格波動也承受不了重倉的壓力(資金不足被逼平倉或心理承受不了主動平倉);我們對風險只能控制,卻不可化解。那又該如何控制這些風險?就只有靠自己的技術、倉位、策略及心態進行管理了。

金融交易,並非是個暴利的行業,儘管在此賺錢很容易,但你千萬不要忘記:虧錢比賺錢更容易!

不同之處在於成功者有一個自己的交易定式

這是一個足以將普通投資人和優秀交易員區分開來的最重要的標準。

技術分析的最終目標是找到低風險、高概率的交易定式。交易定式包括三個要素:方向判斷、入場時機、退場位置決擇。交易定式的核心是一切盈利都是建立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至少要能夠通過歷史行情的檢驗。交易定式優良與否最關鍵的標誌是經過一個牛熊週期後,它的績效總體表現為大的盈利和小的虧損。所以,交易定式必須符合:針對性(對某種情形有高概率)、可操性(交易者能夠市場中操作)、重複性(經常出現)這三個原則。

一個交易定式的形成過程,首先是交易理念的產生,它既可以是一個複雜的理論,也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技巧,或者其他任何你認為可以盈利的想法。其次是將理念轉化為對應的策略,具體就是要明確與策略相適應的進場、止損、止盈等具體細節。

定式實質是八個字:“特定情況、固定手法”。特定情況指價格變化的某種特定的機會形態。而固定手法是指專門針對該特定形態所作的穩定的交易策略。假如把價格機會形態比作鎖,那麼對應的最佳買賣策略就是開鎖的鑰匙。定式是做短線或長線?這裡必須明確一點:定式僅僅是投資獲利的一種方法,絕不是投資的目的。

不同之處在於成功者有良好的心態

對市場敬重順從,不貌視市場,不怕失去機會,不會為了賺多少錢去交易,而是耐心等待市場給出的符合自已的低風險、高概率的交易定式才交易。只要不符合定式的,那怕一個條件不符合,都不行動,不發揮自己臨場的主觀能動性。什麼妖魔鬼怪什麼美女畫皮,什麼刀山火海什麼陰謀陷阱,對他都毫無作用,心中只有規則,其他根本不想(並非走火入魔不吃人間煙火了,而是覺悟了),符合規則出擊不手軟,盈虧只不過是個數字。不像普通人乘公交車的心態:先上了車的想快點關門開車,還未上車的叫喊著我還沒上車呢,怎你就關門了?總想等到自己擠上了才開車。

每年收益一次的是高管,每月都有收益的是員工,每天都有收益的是賣菜的,幹活就有收益的是零工,遍地都可賺錢的必定是收破爛的。交易中,你想每次機會都把握到,又屬於哪一類?是高手?非也!讓我輕輕地告訴你:那一類都不是,屬於施捨的——出多入少。

不同之處在於成功者能夠嚴格執行交易紀律

若一個交易者連自己定立的明確的規則都不能嚴格執行,只能說自己連這個基本素質都不具備,選擇了交易則完全是一個錯誤。

交易紀律是為達到獲利的目的而制定的交易規則,讓預先設定的交易策略能夠順利實施,使交易操作做到更加有章有法。算起來,講紀律還要論資格、看層次呢!如果一個交易者還未離開分析技術薄弱、操作技巧生澀的階段,本身還沒有什麼明確的交易策略,那麼講不講紀律或者確是無所謂,說得難聽點就是他還沒到需要強調紀律的那一步。有些人連交易方法及交易規則都未定型,自然就談不上什麼紀律,更不要說執行了。

撲克遊戲,規則是硬性的,其過程是在共同監督之下進行,自己不按遊戲規則出牌定會被對家拒絕,遊戲就無法進行下去。

交易呢,是自由的,隨時有靈感就可入市與出市,也無人限你持倉量,你交易之前所定的紀律大可不必嚴格執行,而又無人對你說三道四。最關鍵的是有種現象很有衝擊力,就是不守紀律有時也能獲取暴利,而守紀律卻常常失去這種機會。這就引誘了很多人放鬆安全警惕而投入到破壞紀律的隊伍中去,甚至認為交易紀律反而是對他們發揮潛能的束縛。

有沒有發現,你的期貨之路越走越窄?

必須同時控制好市場風險與自己交易心態

控制好市場正常波動的風險相對容易,可以依靠訓練和交易定式,輔之止損,實施嚴格的交易紀律,這些客觀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任何計劃都要人去落實,面對飄忽不定的市場價格,在執行計劃時控制好自己的心態可難得多了,造成的結果就是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皆因人是有貪婪和恐懼、有思維與情感的動物,此人性又根植於基因,與生倶來,不是說變就可變的,如人性能隨便揉搓,那和尚修成佛陀豈不跟考大學一樣容易!所以必須時時刻刻都需要用理性戰勝天性,最大限度地消滅自我,這種自己收拾自己的鬥爭比任何鬥爭都更難,交易心態就是這種鬥爭的直接反映。

有一個現象較為普遍,一些人喜歡抱著“我是最優秀的”心態,在這個市場好強地展示自我,表現在用自己的靈感交易,認為每天賺個家用是沒問題的。虧損了又以為不斷總結並糾正錯誤就能進步直到成功,且不說還有千百個錯誤等著您去犯,人沒到那個境界,今天糾正此錯誤,明天又犯彼錯誤,所做的只是在那裡瞎兜圈子而已,很快就會榮登稚勇雙全的英雄榜。

以下幾點都是交易中偏頗及危險的想法和現象:

賺了翻倍還想翻幾倍——貪婪;

虧錢的時重錘急返本——昏頭;

認為自己比99%以上的人特殊,是個天才——天真;胡里胡塗就止損、盈蠅頭小利頭又趕緊溜——恐懼;

把交易失敗,歸結為金融風暴——胡扯。

不同之處在於自身修煉有道行

虧損總在自身上找原因,不會文過事非,埋怨市場太狡猾。

盈利不持財傲物,始終如履薄冰。否則,一不小心,就像聖上下一道旨,即刻被貶為庶人,一切權力都變為浮雲。

守信用。平時守信用,交易時就更懂得守規則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微觀行為不可能孤立於宏觀世界,一切舉止都會留下的烙印,自身缺點更會在交易中數十倍地放大,無人可例外。

非自己財物,不因無人看管而欲歸己有。沒有貪念,反映在交易中就是不會去做不符合定式的交易。

自知又自信。與市場相比,個人力量只是滄海一粟。不過,市場也不至於毫無弱點和漏洞,擊擊它的弱點,鑽鑽它的空子還是可以的。練好一身武藝,對市場上某些機會,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定期存款單——到期去取了。

感恩市場,盈利是市場給了我機會,不是我戰勝了市場

自身修煉與紀律有何不同?自身修煉是內在的,是自覺的。紀律是外在的,甚至是強迫的。就像一個人身體發燒,是內在的自身的。而菜市場上的燒豬呢,之所以成為燒豬,絕對不是內在的,不管豬有沒有此想法,都被人燒了。

交易,從來就沒有一箭封喉的秘笈,也沒有一句頂一萬句的智慧。成功的交易者,既有自身修煉之道行,也有交易紀律的約束。交易過程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修煉過程,其獲利是技術分析、資金管理、交易策略、心理素質、紀律執行力綜合運用的結果。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