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租是一門好生意

收租是一門好生意

坐飛機的時候,愛翻翻航空公司的雜誌。

雜誌上,除了一些汽車、手錶之類的品牌廣告,還有一類招加盟商的廣告。我覺得挺有意思。

比如有一家乾洗品牌,常年在上面刊登著文章,號召更多人加盟乾洗店。

它用長篇大論告訴你:投資乾洗店是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商機無限。

一旦有人來加盟,就可以收品牌的授權費用。這門生意,就做成了。

這個品牌的授權費用,其實本質是一種品牌性租金。

想起另外一個案例

知乎上一位叫Jade Cheung的作者,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財務分析文章,他提出:你以為麥當勞是一家快餐企業嗎?

實際上,它可能更像一家地產公司。

麥當勞旗下的店裡,45%擁有土地資產,70%擁有建築資產。

這就是說,麥當勞的地皮,有一部分是自己買的,或者長期租的。

麥當勞的門店,分為直營店和加盟店兩種。它向加盟商收取的費用,主要有兩部分:品牌授權費+租金(其實等同於品牌租金+房租和地租)。

Jade Cheung 重新評估麥當勞利潤組成情況,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地產出租貢獻了麥當勞50%的運營利潤;品牌授權佔40%;而自營餐廳,只貢獻了10%。

可以說,收租是麥當勞賺錢的要義。

而在直營店裡,麥當勞要承擔生產、物流、人力等各項支出,盈利空間易受制約。

對於加盟店,麥當勞躺著收租就行。

——不得不說,是一樁好生意。

哦對了,麥當勞去年不是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嗎?

本質上是,人家先通過轉讓經營權,就賺了20多億美元,今後再安安靜靜的當個包租婆,謀求更穩定的收入。

當然,我們還是很自豪滴...

再舉一個好玩的例子,京東。

同樣是做電商,為什麼阿里巴巴長年賺錢,而京東長年虧錢?

因為二者的商業模式,有著本質不同。

作為平臺,阿里巴巴向商家們收取廣告費。相當於你在菜市場賣菜,要繳的“攤位費”。

這是純粹的收租模式,阿里躺著賺錢。

但對於淘寶商家來說,繳納了廣告費,不一定能賺回投入。

相比於阿里,京東更多是賣自己的貨、靠賣貨差價賺錢。

由於競爭兇猛,京東不得不降低自己商品的價格。

而為了保證及時送達,京東還要自建物流,這也是很重的投入。

這些都是京東長期虧損的重要原因。當然,自營的商品和服務,一般品質更佳,容易收穫口碑。

這幾年,京東在不斷改進業務。重心就是減少自營的比重,擴大第三方商家的比重——讓海爾、格力這些大品牌,在京東上開官方店賣貨。

對於第三方商家,京東收租就行,是一個純賺的事。

從去年起,京東之所以逐漸盈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第三方佔比不斷加大。

最終,加大到盈利的臨界點。

(點贊評論轉發是一個優秀的閱讀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