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人類歷史上爆發過許多次戰爭,每一次戰爭都是對人類文明的摧殘。

一戰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場世界性的大戰,其爆發戰爭的根源和戰爭中的慘烈都是我們值得思考的。



戰爭的開端—普法戰爭的禍根


19世紀中葉,普魯士先後通過“普丹戰爭”和“普奧戰爭”統一德意志地區,原先鬆散的德意志邦國得以重組

1870年,法國為阻止德國統一併捍衛其歐洲霸權的地位,對普魯士宣戰普魯士籍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這場戰爭進展迅速,普魯士幾乎破竹,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向普軍投降,法國一片譁然。隨後,法國政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

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被迫簽訂極其苛刻的《法蘭克福條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摩澤爾省給德國,賠償50億法郎。更為恥辱的是,普魯士皇帝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皇,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由此德國統一併成為歐陸第一大國。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凡爾賽宮的德皇加冕典禮


德國由此統一強大,但法國不但嚐盡戰敗之苦,還任由別國國王在法國首都加冕建國,這一切激發了法國強烈的復仇主義德法兩國由此結怨,為日後的一戰甚至二戰埋下伏筆。



奧俄交惡


18世紀末奧斯曼帝國衰落,巴爾幹半島的各個民族紛紛獨立,而巴爾幹半島又處於歐亞交接處,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很容易引起各國的干預。


俄羅斯在“大斯拉夫主義”的旗幟下,支持同民族的保加利亞獨立,並向統治巴爾幹半島的異族奧斯曼宣戰。

但在戰後的柏林會議中,親俄的保加利亞版圖遭受削弱,而奧匈帝國則從奧斯曼帝國手中獲得了波斯尼亞。俄羅斯為了阻止奧匈帝國擴張,便支持塞爾維亞對波斯尼亞的主導權以對抗奧匈帝國。

由此奧匈帝國和俄羅斯交惡,衝突加深,亦成為一戰的主要原因。



不義的同盟


普法戰爭後,德國總理俾斯麥擔心法國的報復,便採取結盟政策,意圖孤立法國

其本意是聯合奧匈帝國和俄羅斯結成同盟,但由於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持續衝突,在俄奧不相容的情況下德國與奧匈帝國秘密結盟。

此外意大利在爭奪北非突尼斯的失敗,讓法國於1881年兼併此地,意大利和法國也因此反目成仇。為了取得支援,意大利於1882年在維也納簽訂了同盟條約,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的三國同盟正式確立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紅色為三同盟國,灰色為協約國


法國為了打破外交孤立,趁德俄關係惡化之際,主動向俄國提供資本,實現工業化,並在1894年與俄國結下軍事聯盟。

英國此前一直奉行“光榮獨立”政策,不與歐陸國家建立聯盟關係,但近年來德國海軍實力日益擴張,威脅到了英國的制海權,並有意向奧斯曼土耳其地區擴張,便摒棄“光榮獨立”政策,加入法俄聯盟,與1907年組成三國協約

自此,歐洲分為兩大陣營,這種以戰爭為目的成立的軍事集團,就像一個不穩定的火藥桶,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爆炸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導火索 · 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日,奧匈帝國皇儲夫婦視察薩拉熱窩時,被薩爾維亞青年槍殺。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薩拉熱窩事件


事件發生後,奧匈帝國要求介入調查,並要求塞爾維亞政府合作,鎮壓一切反奧行動及此事件的涉案人士的人士。塞爾維亞表示該要求違反憲法和國家主權,拒絕執行。

7月28日奧匈帝國在得到德國的支援後,對塞爾維亞宣戰

7月30日俄國出兵援助塞爾維亞,7月3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德國要求法國在此事中立,法國未回應。

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比利時,以取得進攻法國的途徑。

同日英國為保障自身利益以及確保比利時中立,對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慘烈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前,歐洲人整體還是很樂觀的。

這得力於歐洲科技和社會的進步給民眾帶來的自信,社會進步帶動了生活水準的提高,這讓民眾對於現有政權產生了普遍的好感

而且歐洲義務教育的推廣讓人民有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所以說開戰前乃至剛開戰的社會輿論和氛圍還是很高漲且樂觀的。

但是隨著戰爭的持續擴大和深入,所有戰前的輿論都被打粉碎,戰前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能速戰速決的戰役,但是誰也沒料到這場戰爭會持續四年的時間。

而且由於一戰時期軍事思想落後,塹壕戰成為戰爭的固定模式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塹壕中準備發動進攻的士兵


有統計表示,一名士兵在前線待一年,只有三天使處於作戰中的,就算上了戰場也基本上是堅持40分鐘左右就死了,而且還是被視線外的機槍炮火殺死居多。

就算不上前線進攻,僅僅在戰壕中站崗也是能快速消磨人的意志。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戰壕中的士兵


在不需要進攻的時候,士兵大都站在戰壕中站崗,每天一抬頭就看到一排排鐵絲網,時不時的聽到子彈炮彈的呼嘯而過,一到下雨天還要飽受潮溼和腐臭。這樣的環境下,軍隊士氣下降非常快,而軍官多為貴族出身,大多管理粗暴,使得軍心更難聚攏。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戰役卻一場接一場的打,傷亡直線上升,僅僅在凡爾登戰役中,雙方共損失約一百萬人,由於不當的部隊輪換戰術,法國有將近70%的軍隊參與了這場戰鬥,這場殘酷的戰爭幾乎導致法軍兵變,法國經由此役幾乎瀕臨崩潰。

但是凡爾登戰役尚未結束,索姆河戰役又開始打響,索姆河戰役是一戰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會戰,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間,英法聯軍為了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回法德邊境,便在索姆河區域組織和會戰。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 索姆河戰役中德軍使用的重型火炮


這場戰役不但投入了3000架火炮,還首次動用了坦克戰鬥,戰況十分慘烈,戰後統計雙方共計陣亡130萬人,是一戰中最為慘烈的陣地戰。

一戰慘烈的地方不只這些正面衝突,士兵們的在戰壕中的日常生活更能令人崩潰。

一戰中士兵們尚且如此,平民們的狀況只怕是更差,實際上戰爭進行到第二年的時候,歐洲各國基本上已經無法維持戰爭的繼續,但是各國依然義無反顧地頒佈總動員,發動總體戰。

任何公民的財產都可能被強制徵用,所有人都有可能會上前線,在這樣的戰爭環境下,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幾乎是無法避免的,要麼做出改變,要麼被推向戰場。



戰爭結束—巨大的變革


在戰爭進行到1917年時,俄國先後爆發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國宣佈退出戰爭。

次年的1918年10月奧匈帝國停止抵抗,並在之後的一個月裡宣佈解體。

1918年11月9日德國柏林發生十一月革命,趕走了威廉二世,宣佈建立共和國。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與會諸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巴黎和會與會各國代表


由此一戰徹底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絕對非正義的,沒有任何一方是正義的,這本質上就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戰爭

這場巨大的戰爭幾乎將歐洲打成了一片廢墟,整個戰爭中有超3500萬軍民傷亡,其中死亡約1500萬人。並導致四大帝國解體,革命運動遍地開花

回過頭來看,由於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日益增長和各國存在已久的地緣衝突,一戰才得以爆發,並且規模越來越大,以至於大規模的革命是結束戰爭的方法。

我們由一戰看現在的歐洲,歐盟面臨解體危機,東歐各國負債嚴重,烏克蘭戰亂頻繁,敘利亞等地難民紛紛湧入歐洲,法國德國等國家右翼政黨支持率一路攀升。

暗潮湧動,歐洲吸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的教訓了嗎?


▲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前黨首瑪麗娜·勒龐


這一切似乎是戰爭的預兆,又或是改革的契機,歐洲現在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是否還會在歐洲。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End 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