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領頭雁」——巴林左旗林東鎮後興隆地村村民邱文君的事跡

邱文君,女,漢族,今年39歲,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也是一個孝順父母的養老“姑娘”,她的丈夫叫劉長勝,家中共有5口人。父親年齡大沒有啥技術只會種地,母親體弱多病,有兩個孩子女兒就讀初中,兒子上小學。丈夫因病不能幹重體力活,上有老下有小,不知不覺中全家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2014年她家理所當然被認定為貧困戶,像她這樣的貧困戶全村都不多,用她的話說“這麼年輕誰也不想當貧困戶!”,可以說從骨子裡就透露出一種不服輸的勁頭。

養驢--讓她樹立了脫貧信心“一往直前”

因為辦事公道,性格開朗,樂於助人,2009年她被大家推選為村民代表,而且是連任幾屆的代表。自從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村裡就一直謀劃如何發展脫貧產業,只要村裡有號召,她肯定第一個參與,也正是她的積極熱情,讓她有了第一份收穫。

2014年她響應村裡號召發展養驢,當時購進3頭驢,因為飼餵得當,3頭母驢幾乎一年一個駒,到2017年除去賣掉的4頭驢駒後,家裡的驢存欄增加到了6頭,家裡第一次有了這樣的“積蓄”。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近幾年驢的行情一路上漲,她養驢起步早,所以買的便宜,但賣的價高,收入可觀。截止到2017年,在三年裡僅養驢一項她家年收入就增加了4000元,更讓她高興的是這一年她也第一次享受到了政府的產業發展購驢補助5000元,她毫不猶豫的又購買了1頭基礎母驢。

成功的第一步給了她自信,也就是這一年--2015年她主動找到村裡提出了要脫貧脫貧。靠著脫貧政策和自己的踏實認幹,他們一家總算有了穩定的收入,這讓她在脫貧的道路上重新看到了曙光和希望,直到現在她才敢說我們家脫貧了!

自強--讓她從頭做起當了“領頭雁”

2015年,巴林左旗婦聯開始針對留守婦女進行笤帚苗手編培訓。因為是在本村培訓,離家近不耽誤照顧家,邱文君第一個到村裡報了名。培訓課程一期15天,很多人15天都堅持不下來,培訓班辦了三期,她就學了三期,一份付出一份收穫,踏踏實實的學了45天后,她成了參加培訓的40多名學員中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剛學成後她不求多賺錢,為了多學技術,她又堅持到附近的笤帚苗手工編織工廠做“手工”,一天50-60元的工錢讓她嚐到了收獲的喜悅,同時她用嫻熟的技術征服了同行,加工的產品得到了專業企業的的認可。2015年秋收完成後她就自己定做綁紮設備,說是綁紮設備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綁紮鐵架子,買了“長纖維笤帚苗”,在自己家裡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看著她忙,開始一家人都不理解,不對此抱太大希望,直到她加工的第一批產品成功交貨,讓她一下淨賺1000多元。看著一個個精美的工藝笤帚、按摩捶、茶刷、葫蘆掛件... ...在邱文君手裡像變魔術一樣做出來,全家人才明白她廢寢忘食,“撇家舍業”的學習是為了什麼了!其實這種認可和理解比讓她賺多少錢都開心,因為她心裡憋著一個勁--“只要自己學會了,全家人都可以下學了!”。

也就是這個冬天她家過了有史以來最溫暖幸福的冬天,因為在這個冬天她收穫了第一批5個認真學習的“學員”... ... 只會打工“貓冬”的丈夫、只會“看家種地”的父母、寒假放假的兩個孩子!全家總動員,分工搞生產,幾道工序由簡到難,老少齊上陣!

別人都在打撲克、玩麻將、東家西家串、幾十天都是忙過年。她家今年不一樣,閒串門的來到他家都不好意思多坐了,因為她們“全家人”都在幹活,她們的目標是今天要賺多少錢!這個冬天要賺多少錢!一邊幹一邊算,算一把工藝笤帚賺多少錢... ...一個工藝葫蘆賺多少錢... ...今天綁了多少貨... ...

一個冬天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全家人都認為這是最充實祥和的一個年。從秋收後到春耕前,4個多月的時間她們收穫了2萬多元,2萬元相當於多了一個豐收的秋天!

消息不禁而走,鄰居親屬都到家裡參觀,看著精美的笤帚苗製品,在讚歎的同時都主動過來幫忙幹活,為的是也學學。因為大家都在說:“一個婦女一個冬天賺2萬元,月工資5000元啊!這手藝值得學!”。邱文君也是好性格,只要你肯學她就教。原來參加過培訓的學員,有的也在幹,也賺到了錢,還有一些學完了沒繼續幹,有些當時沒把這手藝瞧上眼兒,這回都拾掇著學的學乾的幹,一時間幫笤帚在村裡蔚然成風。

2015年-2018年,三年的時間,她始終堅持帶著大家一起幹,在2018年7月1日村裡搞的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動員會上,所有參與綁工藝笤帚苗製品的婦女接受了一次現場採訪,全村人才知道她們有越來越多的人常年從事了這個職業,她們也真的實現了月工資5000元。2018年在巴林左旗笤帚苗綁紮大賽上,邱文君和七個姐妹一起參賽,在200多名參賽人員中,她得了一個當之無愧的二等獎,村民劉亞琴也得了一個三等獎!

應村民的要求,村裡把原老村部進行了整理供所有綁笤帚的村民免費使用,大家給這裡起了一個名字--“後興隆地村創業培訓基地”。2018年6月邱文君聯繫企業贊助在在這裡又辦了起了笤帚苗工藝品綁紮培訓班,與往回不一樣的是老師是她。

這種就地取材,老少皆宜的“庭院經濟”居家就業發展模式在巴林左旗已經得到廣泛推廣。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8年8月,在邱文君的帶動下全村被培訓學校聘請的工藝笤帚綁紮優秀技師已經達到6名,在全旗共參加各類培訓班20多個,培訓學員50多批,累計培訓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她在自己收穫的同時,不忘鄉親,不忘姐妹,她是眾多貧困戶中自強不息勇於脫貧的典型!她也是讓人信服當之無愧的“領頭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