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先秦·刀幣)

幾天沒買錢幣,

心癢了開始逛朋友圈,

翻來翻去:

康熙、雍正、乾隆,

順治、咸豐、嘉慶,

黃魚、“母錢”、大樣,

清錢、清錢、清錢,

熱門、天價、同模假。

倒是偶然間的一枚方足布“平陽”,

先秦的歲月悠悠,

勾出了心中的饞蟲。

在“忽悠”了賣家,

給大圖、問細節、問價以後

猛然瞥見背面一絲土,

完美地和正面的淺坑親在了一塊兒。

內心突然反胃,

表示需要安慰,

買了肯定想退,

只是一臉懵逼,

不知怎麼和賣家婉拒“賠罪”。

01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明·泰昌通寶)

有一天和比我大兩歲的豪哥吃飯,

都是玩幣的,相互投緣。

他說看上了幾枚泰昌,

要搞點明錢撐場。

看著圖片,有點激動,

我一想,

現在的明錢那行情還真挺“泰昌”,

弱弱地問一句:

“那啥,老哥你問價了嗎?”

“沒呢,剛發了問價,我是拿定了...”

他沒了聲響,也一直沒回過。

“沉默是金嘛,賣家會死心...”

他和我這樣解釋。

——@臻老闆

02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清·順治通寶)

上週末早上五點逛地攤,

看著一線的收回來半冊子順治泉源,

房梁鏽的,帶勁兒!

粗看狀態不錯,也就二三十個,

我直接問了一波:

“老闆,通走啥價啊?”

老闆白了我一眼:

“兩塊通走,不要就走啊。”

我倒是一懵:

原來泉源順治帶這麼給價的。

沒了買的心,只是不高興,

順嘴給了一句:

“一塊一個通走吧,

別扯了,否則不要了。”

鏟地皮的把冊子塞回包裡,

拍拍屁股站起來:

“您不走,那我先走著去吃早飯了。”

——@我女朋友叫泉小緣

03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北宋·崇寧通寶)

你別說,

上面那兩位算不錯的了。

至於我遇到的啊,

還喜歡給個脾氣。

我曾經的一朋友,

原來和我都是關係不錯的藏家,

這下倒好,成了一個小幣商,

成天刷屏,有些東西還讓我評評,

說白了就是刺激我消費。

有一天我終於架不住了:

“老兄咱能這次不談買賣嗎,

好歹曾經互稱基友來著。”

不到十秒鐘,

我接著打算問價格的時候,

已經被拉黑了。

看來友誼應該寫作moneyship,

曾經說好在錢幣圈一起仗劍走天涯,

他卻反手刪了我一把。

——@我才沒有玻璃心

04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清·康熙通寶)

我是個賣家,

倒是有一個挺有意思的事。

上次一個買家要買我的十幾個康熙,

談好價剛好1000元整,

買家說隔天付款呢,我也應了。

第二天買家和我說:

“哥,我女朋友因為我買錢幣,

和我分手了,我很受傷,

能否打個折,886元吧。”

我心一想這可真對不住,就說:

“罷了,就依你說的,

不過和你女朋友好好交流啊,

別老是分手,都不容易。”

過了五分鐘,

“哥,我想好了,好好溝通,

不和女朋友886了,

這錢價格不吉利我就不要了。”

我:“???”

敢情是和我886了。

——@擱淺的魚

上面這一位,是戲精;

下面這一位,為了情。

05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北周)

“你要是再老是買錢幣的話,

我就和你分手!”

這是女朋友和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當我決定將每個月的工資,

交出一大部分給她保管,

做到和錢幣“割以永治”時,

突然發現,自己在某平臺上拍的一枚永通萬國竟然中拍了!

那一瞬間,我淚目了,

不是感動,是真的要跪了。

為了讓我單身三十年的雙手解放出來,

我找到了賣家,

用這個無數鴿子用爛了的理由,

博得了賣家的信任與安慰。

賣家還順帶對我表示感謝:

“要是沒有你在,

那我這個永通可就虧大了,

找的託睡過頭了。”

——@泉源通寶

06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明清)

至於我自己買東西,

就是一個優點——實誠。

我看見啥就說啥,

你像我上一次交流會在房間裡,

看見了一個道光寶泉小平,

我一看字口很深峻,

摸摸邊上還有點特殊,

我一問價格啊,

嚯,6000。

我心裡一想這不扯淡嗎,

道光通寶寶泉小平錢哪值6000啊,

字口再好也就值60是吧。

我就給賣家說了,

還把這心理價說出去了,

說了以後我也不記得發生了啥事兒,

就是覺得臉上有點火辣辣的。

(後來作者調查此事,經目擊者說是一枚母錢)

——@我的錢就是我的命

現在回到我身上了,

十幾分鐘的猶豫,

還是將內心的顧忌和盤托出。

賣家給了平和的回覆,

我也反思自己的疏忽,

一次東西的過目,

一次因買賣交涉的腦回路,

雙方撥開內心的迷霧。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南宋·淳熙背泉)

賣家為著賣貨而奔波操勞,

每一次的進貨,

都是一次輾轉反側;

買家為著收藏而奔波操勞,

每一次的購買,

都是一次心智較量。

有人時常會總結,

那些買賣的技巧,

交流的規矩,

以及如何撿漏。

然而時代在變,套路在變,

不管什麼圈子,都是如此。

但在這變化中相對靜止的,

我想,還是“簡單的真誠”。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