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郎敷粉,荀令熏香 ︱︱“男色”审美卷土重来了

近年,韩风经久不衰,小鲜肉们敷上粉底,画上眼线,阴柔之风盛行,阳刚之气全无。

女孩儿越来越爷们儿,男孩儿都越来越美了。

有人说,中国的男色时代到来了。

孰不知,“男色”审美的风气在千年前就刮过了。

中国自古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男人身材强壮,能胜任艰苦的劳动。在人类的审美观念中,身体壮硕孔武有力,就成为了男性阳刚美的标准。

何郎敷粉,荀令熏香 ︱︱“男色”审美卷土重来了

秦始皇陵兵马俑里发现的秦代士兵俑个个高大魁梧,容貌矜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阶层注重文化修养,扬文抑武。文人嘛,气质上自然也要风度翩翩,斯斯文文,孔武有力的武士形象不再被推崇。士人普遍表现出柔美的女性审美趋向,着女装戴珠翠,敷粉擦脂,竟为一时风流。这种男性病态审美观,在社会中继续发生鲜明影响至南北朝末期。

那一段时期,男子对仪容之美的追求达到狂热的地步,出现了多位著名的美男子。被妇人围成圈圈要带回家的潘安、被“粉丝”活活看死的卫玠、皇帝也嫉妒其美貌的何晏、“如春日柳”的王恭。那么,若在魏晋,如何把自己全方位塑造成受世人追捧的美男子?

瘦成一道闪电

美男子养成第一条:减肥!减肥!减肥!

卫玠,任太子洗马。洗马是一个官职名,职在辅佐太子,教天子政事。

卫玠:“切,人家才不是弼马温呢!”

卫玠少时,便出落的清秀俊美。他乘着羊车到洛阳市,看到的人都赞叹这孩子是个“玉人”,呼朋引伴去瞻仰盛世美颜。

卫玠的舅舅王济时任骠骑将军,英姿豪爽,但每次见到卫玠,也自惭形秽,感叹朱玉在旁,自觉丑陋。

卫玠长大后,好与人谈论人生哲理,但他瘦弱多病,其母王氏担心他的身体,不让他多言。碰到好日子,众人聚在一起,恭请卫玠发言,卫玠高谈阔论,时人无不赞叹。琅琊人王澄亦非凡者,听到卫玠侃侃而谈,也为之倾倒。

丞相王导看见他,就说:“身体羸弱,虽然整日舒畅和适,但看起来弱不胜衣。”瘦到看似不能承受一件衣服的重量,怕是秒杀一众姑娘了。

永嘉四年,中原战乱四起,卫玠与其母避难南下,辗转来到建邺城。

卫玠来了,这一消息轰动了建邺城。虽则北方战争如火如荼,但看帅哥的热情还是要有的。百姓闻名争相出动万人空巷,“观者如堵墙”。体力不支的卫玠竟当即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时人皆称卫玠是被活活看死的,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最好的二十八岁。

多年以后,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将卫玠作为秀美的标准。

这种审美直接影响了当时的艺术作品,今日所见魏晋时期的佛造像,亦大多身形瘦削,骨相清秀。

何郎敷粉,荀令熏香 ︱︱“男色”审美卷土重来了

一白遮三丑

魏明帝爱美,喜欢佩戴妇人的首饰,天子的佩戴的礼帽,前后均使用的白玉珠子,魏明帝便改用珊瑚珠子。

帝王如此,上行下效,底下的人就更不必说了。

何郎,即何晏。何晏面容娇美,肤若凝脂,敷粉施朱,任何时候粉扑都不离手,在路上行走也会顾影自怜。

魏明帝见他面色异常洁白,怀疑他敷粉过度。

当时正值夏日,天气炎热,心机的魏明帝就赐一碗热汤饼给他吃。

何晏吃了之后,果然大汗淋漓,用穿着的绯色公服拭汗,擦完皮肤还是一样的洁白干净。魏明帝这才相信何晏的“天生丽质”。

何晏:你是嫉妒臣的美貌吗?

何郎敷粉,荀令熏香 ︱︱“男色”审美卷土重来了

《虎啸龙吟》中闫汶宣扮演的何晏

颜值爆表

又白又瘦就可以做美男子了吗?没有美貌加持怎么行,天生长得丑的可以去角落蹲着了。

潘岳,就是那个人们形容男性仪表出众时,常说的“貌比潘安”的潘安。

潘岳生的极美,天下皆知。少时出门游猎,走在洛阳的街道上,春心萌动的洛阳少女争相围观,大庭广众之下,竟不顾礼教矜持,手拉手将潘岳围在中间,老婆婆也忍不住向他投掷花果。每次出行,潘安都满载而归。

可见,用颜值当饭吃已不稀奇,粉丝经济从是时已有苗头。

潘安十九岁时,与美男夏侯湛结伴同游洛阳城,风头一时无两,时人称赞他们如碧玉般温润光洁。

潘安的美貌,引发左思的嫉妒。

左思何许人也,就是那个写了篇《三都赋》,让洛阳的纸价格飙升的西晋著名文学家。

无奈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左思生的丑陋,也学潘岳在街市上闲游,妇女们却不买账,竟纷纷向他吐起唾沫,左思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家了。

潘岳:“东施效颦!”

何郎敷粉,荀令熏香 ︱︱“男色”审美卷土重来了

君子如玉

《诗经》里有许多以人比玉的词句,是以玉比德,是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魏晋时,人们常将长得俊美的男子比作玉,这是取玉与人在在外观上的相同点,其次才是内在的才情品德。

时人称夏侯太初“郎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则“颓唐如玉山之崩”。

中书令裴叔则相貌出众,即使穿着鄙陋的衣服,头发蓬松,也很美,时人均称其为玉人。见到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称美男子为玉,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除了这些之外形象工程之外,细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汉代始,贵族就有熏衣的习惯,就是用香炉焚燃香料熏烤衣服,功用和香水差不多。

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彧注重仪容,风度翩翩。据称他身上的香气,百步可闻。他到别人家里去,坐过的地方香气三日不散。

何郎敷粉,荀令熏香 ︱︱“男色”审美卷土重来了

《军师联盟》荀彧

士人剃须成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伤自己的毛发是不孝的表现。魏晋时期,为了保持面部的光洁,士人竟违背礼教,剃掉胡须。

男扮女装盛行。诗人屈原自小就对奇异服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用奇装异服来体现自己的独特。这和现代的小青年志趣颇为相同。喜好奇异服装,甚至是喜好女装在士人中十分盛行。

前文提到的魏明帝和何晏就是女装大佬中的佼佼者。

具备以上的特质,你就是魏晋名流。不过,金玉其外是不够的,才华傍身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