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郎敷粉,荀令薰香 ︱︱「男色」審美捲土重來了

近年,韓風經久不衰,小鮮肉們敷上粉底,畫上眼線,陰柔之風盛行,陽剛之氣全無。

女孩兒越來越爺們兒,男孩兒都越來越美了。

有人說,中國的男色時代到來了。

孰不知,“男色”審美的風氣在千年前就刮過了。

中國自古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男人身材強壯,能勝任艱苦的勞動。在人類的審美觀念中,身體壯碩孔武有力,就成為了男性陽剛美的標準。

何郎敷粉,荀令薰香 ︱︱“男色”審美捲土重來了

秦始皇陵兵馬俑裡發現的秦代士兵俑個個高大魁梧,容貌矜嚴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階層注重文化修養,揚文抑武。文人嘛,氣質上自然也要風度翩翩,斯斯文文,孔武有力的武士形象不再被推崇。士人普遍表現出柔美的女性審美趨向,著女裝戴珠翠,敷粉擦脂,竟為一時風流。這種男性病態審美觀,在社會中繼續發生鮮明影響至南北朝末期。

那一段時期,男子對儀容之美的追求達到狂熱的地步,出現了多位著名的美男子。被婦人圍成圈圈要帶回家的潘安、被“粉絲”活活看死的衛玠、皇帝也嫉妒其美貌的何晏、“如春日柳”的王恭。那麼,若在魏晉,如何把自己全方位塑造成受世人追捧的美男子?

瘦成一道閃電

美男子養成第一條:減肥!減肥!減肥!

衛玠,任太子洗馬。洗馬是一個官職名,職在輔佐太子,教天子政事。

衛玠:“切,人家才不是弼馬溫呢!”

衛玠少時,便出落的清秀俊美。他乘著羊車到洛陽市,看到的人都讚歎這孩子是個“玉人”,呼朋引伴去瞻仰盛世美顏。

衛玠的舅舅王濟時任驃騎將軍,英姿豪爽,但每次見到衛玠,也自慚形穢,感嘆朱玉在旁,自覺醜陋。

衛玠長大後,好與人談論人生哲理,但他瘦弱多病,其母王氏擔心他的身體,不讓他多言。碰到好日子,眾人聚在一起,恭請衛玠發言,衛玠高談闊論,時人無不讚嘆。琅琊人王澄亦非凡者,聽到衛玠侃侃而談,也為之傾倒。

丞相王導看見他,就說:“身體羸弱,雖然整日舒暢和適,但看起來弱不勝衣。”瘦到看似不能承受一件衣服的重量,怕是秒殺一眾姑娘了。

永嘉四年,中原戰亂四起,衛玠與其母避難南下,輾轉來到建鄴城。

衛玠來了,這一消息轟動了建鄴城。雖則北方戰爭如火如荼,但看帥哥的熱情還是要有的。百姓聞名爭相出動萬人空巷,“觀者如堵牆”。體力不支的衛玠竟當即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時人皆稱衛玠是被活活看死的,他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最好的二十八歲。

多年以後,人們仍然津津樂道,將衛玠作為秀美的標準。

這種審美直接影響了當時的藝術作品,今日所見魏晉時期的佛造像,亦大多身形瘦削,骨相清秀。

何郎敷粉,荀令薰香 ︱︱“男色”審美捲土重來了

一白遮三醜

魏明帝愛美,喜歡佩戴婦人的首飾,天子的佩戴的禮帽,前後均使用的白玉珠子,魏明帝便改用珊瑚珠子。

帝王如此,上行下效,底下的人就更不必說了。

何郎,即何晏。何晏面容嬌美,膚若凝脂,敷粉施朱,任何時候粉撲都不離手,在路上行走也會顧影自憐。

魏明帝見他面色異常潔白,懷疑他敷粉過度。

當時正值夏日,天氣炎熱,心機的魏明帝就賜一碗熱湯餅給他吃。

何晏吃了之後,果然大汗淋漓,用穿著的緋色公服拭汗,擦完皮膚還是一樣的潔白乾淨。魏明帝這才相信何晏的“天生麗質”。

何晏:你是嫉妒臣的美貌嗎?

何郎敷粉,荀令薰香 ︱︱“男色”審美捲土重來了

《虎嘯龍吟》中閆汶宣扮演的何晏

顏值爆表

又白又瘦就可以做美男子了嗎?沒有美貌加持怎麼行,天生長得醜的可以去角落蹲著了。

潘岳,就是那個人們形容男性儀表出眾時,常說的“貌比潘安”的潘安。

潘岳生的極美,天下皆知。少時出門遊獵,走在洛陽的街道上,春心萌動的洛陽少女爭相圍觀,大庭廣眾之下,竟不顧禮教矜持,手拉手將潘岳圍在中間,老婆婆也忍不住向他投擲花果。每次出行,潘安都滿載而歸。

可見,用顏值當飯吃已不稀奇,粉絲經濟從是時已有苗頭。

潘安十九歲時,與美男夏侯湛結伴同遊洛陽城,風頭一時無兩,時人稱讚他們如碧玉般溫潤光潔。

潘安的美貌,引發左思的嫉妒。

左思何許人也,就是那個寫了篇《三都賦》,讓洛陽的紙價格飆升的西晉著名文學家。

無奈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左思生的醜陋,也學潘岳在街市上閒遊,婦女們卻不買賬,竟紛紛向他吐起唾沫,左思只好垂頭喪氣的回家了。

潘岳:“東施效顰!”

何郎敷粉,荀令薰香 ︱︱“男色”審美捲土重來了

君子如玉

《詩經》裡有許多以人比玉的詞句,是以玉比德,是故“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魏晉時,人們常將長得俊美的男子比作玉,這是取玉與人在在外觀上的相同點,其次才是內在的才情品德。

時人稱夏侯太初“郎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則“頹唐如玉山之崩”。

中書令裴叔則相貌出眾,即使穿著鄙陋的衣服,頭髮蓬鬆,也很美,時人均稱其為玉人。見到他的人說:“看見裴叔則,就像在玉山上行走,感到光彩照人。”

稱美男子為玉,已成為一種社會風氣。

除了這些之外形象工程之外,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漢代始,貴族就有薰衣的習慣,就是用香爐焚燃香料燻烤衣服,功用和香水差不多。

東漢末年曹操的謀士荀彧注重儀容,風度翩翩。據稱他身上的香氣,百步可聞。他到別人家裡去,坐過的地方香氣三日不散。

何郎敷粉,荀令薰香 ︱︱“男色”審美捲土重來了

《軍師聯盟》荀彧

士人剃鬚成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損傷自己的毛髮是不孝的表現。魏晉時期,為了保持面部的光潔,士人竟違背禮教,剃掉鬍鬚。

男扮女裝盛行。詩人屈原自小就對奇異服飾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用奇裝異服來體現自己的獨特。這和現代的小青年志趣頗為相同。喜好奇異服裝,甚至是喜好女裝在士人中十分盛行。

前文提到的魏明帝和何晏就是女裝大佬中的佼佼者。

具備以上的特質,你就是魏晉名流。不過,金玉其外是不夠的,才華傍身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