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退網?標緻與經銷商說法不一

近期,有消息稱北京有部分東風標緻經銷商或將開始退網。消息指出,產品銷量不佳、售後利潤遭閹割、品牌力低下、對品牌未來缺乏信心等因素是導致某些經銷商準備退網的原因。此前,東風標緻曾提出“重回賽道”計劃,意在藉助產品更新高峰期重振銷量回歸正軌,但很顯然部分經銷商對這一計劃並無信心。

无退网?标致与经销商说法不一

對此,東風標緻品牌總經理周海波接受採訪時解釋到:“事實上,在北京的9家東風標緻經銷商中,只有一家經銷商集團旗下的一個4S店需要搬遷,所以我們關掉了一家店,保留了另一家店,但並沒有出現大面積退網的情況。”

而據選車網瞭解,此次退網傳聞實際上是來自北京的經銷商向自己所在的經銷商集團提出更換品牌,雖不是正式向廠商提出退網要求,但訴求也基本等同於退網。如果情況屬實,可見在這次東風標緻經銷商“退網”事件上,周海波的“實話”並沒有全說。

无退网?标致与经销商说法不一

消息曝出後,有媒體隨機採訪了三家北京地區的東風標緻4S店,這三家店紛紛表示:“退網一說系遙言,並沒有實際根據,並稱他們的銷量還不錯。”但根據選車網整理的銷量數據顯示,東風標緻前7個月的銷量同比下降8.38%,距離完成全年銷量目標更是差距甚遠。而此時三家東風標緻4S店口徑統一否認經營狀況不佳,也與銷量數據呈現明顯反差。

與此同時,另有媒體進行實地採訪時得到了不太一樣的答案。位於北京來廣營的東風標緻4S店內幾乎見不到顧客的身影,當記者詢問關於東風標緻經銷商退網傳聞時,店內工作人員露出警惕的神色,並用一些含糊的詞彙搪塞記者。據此看,退網傳聞並不像之前三家被採訪的4S店所說的那樣無中生有,而4S店的銷量業績也並不像部分經銷商所說的“還不錯”。

无退网?标致与经销商说法不一

此次退網傳聞並非空穴來風,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銷量及售後利潤的下滑。積壓庫存帶來的壓力已經讓經銷商面臨資金壓力,而市場“狼多肉少”的局面也直接反映出北京並不需要那麼多經銷商來維持目前東風標緻少得可憐的市場需求。

從庫存指數上看,今年7月,東風標緻庫存指數為2.2,也就是說即使東風標緻全部產品停產,經銷商庫存也需要2.2個月才能賣光。東風標緻某4S店工作人員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店裡的408就開始大力度打折出售,這些車基本都是為期半年的庫存車,且均為廠家強制要求提車,其終端售價比新車指導價低47000元左右,該價格已經比經銷商進價還要低3000元。”賣一輛賠一輛,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情況近一步加深了經銷商資金鍊困局。

无退网?标致与经销商说法不一

售後方面,神龍汽車早在2016年的“5A+計劃”中提出開展“陽光工匠”品牌連鎖維修業務,目的是提供價格更親民、服務距離更近的多品牌維修保修服務,與4S店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但有些經銷商並不這麼認為,神龍汽車此舉相當於搶了4S店後市場生意,而不是雙贏的結果。

據統計,在2018年前7個月中,東風標緻累計銷量9.52萬輛,同比下降8.38%,只完成年目標30萬銷量的31.7%。平均每月不到一萬五千輛的銷量說明東風標緻並沒有太大的市場需求。據選車網瞭解,銷量遠遠大於東風標緻的長城汽車,在北京才有六家經銷商。可想而知,東風標緻經銷商數量處於過度飽和狀態,“狼多肉少”導致平均到每個經銷商的銷量和利潤少得可憐,經銷商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退網或更換品牌也就無可厚非了。

无退网?标致与经销商说法不一

其實近兩年東風標緻也推出了幾款針對國內市場需求的新車型,如4008、5008以及408等,但即便是這樣,也並沒有重新提振其銷量,而這也直接導致經銷商對東風標緻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在目前產品競爭激烈,消費者品牌思維固化之後,東風標緻想要重新激活口碑和品牌力,似乎需要更長的時間。從目前情況來看,東風標緻官網給出的北京地區經銷商還是9家,也就是說目前東風標緻北京地區經銷商還未有實質性退網動作,但頻頻傳出的經銷商“軍心不穩”,是否會是引發其銷售渠道大地震的前兆?對比選車網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