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金秋種小麥,看農業廳推薦哪些優質專用品種!

山东金秋种小麦,看农业厅推荐哪些优质专用品种!

點擊上方“種子天下” 可以訂閱!

山东金秋种小麦,看农业厅推荐哪些优质专用品种!

魯農技字〔2018〕9號

山東省農業廳

關於印發2018年全省小麥秋種技術

意見的通知

各市農業局(農委):

為全面提升小麥秋種質量,提高小麥種植水平,省農業廳組織省農業專家顧問團小麥分團、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及農技推廣系統的有關專家,研究制定了《2018年全省小麥秋種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參照執行。

秋種是小麥種植的基礎環節,事關整個小麥生產的大局。各地要及早謀劃,大力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逐步促進小麥產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要通過技術培訓、技術宣傳等多種形式,把各項關鍵技術措施送到千家萬戶、落實到田間地頭,為奪取明年小麥豐產豐收打好堅實基礎。

山東省農業廳

2018年9月14日

2018年全省小麥秋種技術意見

今年小麥秋種工作總的思路是:以綠色高質高效為目標,以規範化播種、寬幅精播、播後鎮壓為關鍵技術,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高播種質量,奠定小麥豐收基礎。重點抓好以下關鍵環節:

一、優化品種佈局,逐步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

品種是小麥增產的內因,選好品種非常重要。目前,我省有統計面積的小麥品種116個,品種數量較多,給農戶科學選種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各級農業部門一定要根據當地品種示範比較試驗,引導農戶科學選擇優良品種,搞好品種佈局。隨著優質專用小麥需求量的增加和種植效益的提高,各地在進行品種佈局時,要對接加工企業與農戶,加大訂單生產的力度,適當擴大優質專用小麥的種植面積。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因地制宜選擇優良品種

1.種植優質專用小麥地區,重點選用以下品種:

濟麥229、紅地95、濟南17、洲元9369、師欒02-1、藁優5766、藁優9415、泰山27、菸農19號、泰科麥33、科農2009、裕田麥119、淄麥28等。

2.水澆條件較好地區,重點種植以下品種:

濟麥22、魯原502、太麥198、山農28號、鑫麥296、山農20、泰農18、良星99、山農30、峰川9號、濟麥23、山農29號、菏麥19、菸農999、泰山28、山農24號、汶農17、儒麥1號、青農2號、煙2415、山農32號、山農31號、煙1212、登海202、菏麥20、郯麥98、汶農14、山農23、菸農24等。

3.水澆條件較差的旱地,主要種植品種:

青麥6號、菸農21、山農16、山農25、菸農0428、青麥7號、陽光10號、菏麥17、濟麥262、紅地166、齊民7號等。

4.中度鹽鹼地(土壤含鹽量2‰-3‰),主要種植品種:

濟南18、德抗961、山融3號、青麥6號、山農25等。

(二)搞好種子處理

做好種子包衣、藥劑拌種,可以防治或推遲小麥根腐病、莖基腐病、紋枯病等病害的發病時間,減輕秋苗發病,壓低越冬菌源,同時控制苗期地下害蟲危害。提倡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預防苗期病蟲害。沒有用種衣劑包衣的種子要用藥劑拌種。根莖部病害發生較重的地塊,可選用4.8%苯醚·咯菌腈按種子量的0.2%~0.3%拌種,或2%戊唑醇按種子量的0.1%~0.15%拌種,或30g/L的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按照種子量的0.3%拌種;地下害蟲發生較重的地塊,選用4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者30%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按種子量的0.23%~0.46%拌種。病、蟲混發地塊用殺菌劑+殺蟲劑混合拌種,可選用32%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照種子量的0.5%~0.75%拌種,或用27%的苯醚甲環唑·咯菌腈·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按照種子量的0.5%拌種,對早期小麥根腐病、莖基腐病及麥蚜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二、以深耕翻為突破口,切實提高整地質量

多年的實踐證明,秸稈還田地塊常年旋耕或者深松,容易加重病蟲草害的發生程度,也不利於提高整地質量。因此,今年秋種,各地要以深耕翻為突破口,切實提高整地質量。

(一)確保打碎打細還田秸稈

一是要根據玉米種植規格、品種、所具備的動力機械、收穫要求等條件,分別選擇懸掛式、自走式和割臺互換式等適宜的玉米聯合收穫機;二是秸稈還田機械要選用甩刀式、直刀式、鍘切式等秸稈粉碎性能高的機具,確保作業質量;三是最好在玉米聯合收穫機粉碎秸稈的基礎上,再用玉米秸稈還田機打1~2遍,確保將玉米秸稈打碎打細,秸稈長度最好在5釐米以下。

(二)施足基肥

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的基礎上,廣闢肥源、增施農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一般高產田畝施有機肥2500~3000公斤;中低產田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不同地力水平化肥的適宜施用量參考值為:

產量水平在每畝300~400公斤的中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鉀(K2O)4~6公斤,磷鉀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追肥。

產量水平在每畝400~500公斤的高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鉀(K2O)5~6公斤,磷鉀肥底施,氮肥40~50%底施,50~60%起身期或拔節期追肥。

產量水平在每畝500~600公斤的超高產田,每畝施用純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鉀(K2O)6~8公斤,磷肥底施,氮、鉀肥40~50%底施,50%~60%拔節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

(三)大犁深耕

土壤深耕首先可以掩埋有機肥料、作物秸稈、雜草和病蟲有機體,能夠有效減輕病蟲草害的發生程度;其次,可以打破犁底層,使土質變鬆軟,提高土壤滲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術措施;第三,可以疏鬆耕層,鬆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釋放。近年來,隨著翻轉犁的出現,解決了土壤深耕出現犁溝的現象;隨著機械牽引動力的增加,深耕翻可以達到30釐米左右。因此,有條件的地區,應逐漸加大機械深耕翻的推廣面積。

由於深耕效果可以維持多年,從節本增效角度考慮,可以每隔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採用旋耕或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播種技術。

(四)耙耮鎮壓

耙耮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塊、疏鬆表土、平整地面、塌實耕層,使耕層上松下實,減少蒸發、抗旱保墒,因此在深耕或旋耕後都應及時耙地。近年來,我省部分地區旋耕面積較大,旋耕後的麥田表層土壤松暄,如果不先耙耮鎮壓再播種,不僅會導致播種過深形成深播弱苗,嚴重影響小麥分櫱的發生,造成穗數不足;而且還會造成播種後很快失墒,影響次生根的生長和下扎,冬季易受凍導致黃弱苗或死苗。鎮壓有壓實土壤、壓碎土塊、平整地面的作用,當耕層土壤過於疏鬆時,鎮壓可使耕層緊密,提高耕層土壤水分含量,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根系及時噴發與伸長,下扎到深層土壤中,一般深層土壤水分含量較高、較穩定,即使上層土壤乾旱,根系也能從深層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麥苗的抗旱能力和田間水分利用效率,麥苗整齊健壯。因此,各類麥田都要注意鎮壓環節。

(五)科學確定畦田種植規格

實行小麥畦田化栽培,有利於澆水和省肥省水。因此,各類有水澆條件的麥田,一定要在整地時打埂築畦。但目前我省不同地區畦的大小、畦內小麥種植行距千差萬別,嚴重影響了下茬玉米機械種植。因此,今年秋種,各地應充分考慮農機農藝結合的要求,按照下茬玉米機械種植規格的要求,確定好適宜的畦寬和小麥播種行數和行距。全省重點推薦以下兩種種植規格:第一種:畦寬2.4米,其中,畦面寬2米,畦埂0.4米,畦內播種8行小麥,採用寬幅播種,苗帶寬8~10釐米左右,畦內小麥行距0.28米。下茬在畦內種4行玉米,玉米行距0.6米左右。第二種:畦寬1.8米,其中,畦面寬1.4米,畦埂0.4米,畦內播種6行小麥,採用寬幅播種,苗帶寬8~10釐米左右,畦內小麥行距0.28米。下茬在畦內種3行玉米,玉米行距0.6米左右。具體選用那種種植規格應充分考慮水澆條件等因素,一般水澆條件好的地塊儘量要採用大畦,水澆條件差的採用小畦。

三、以寬幅精播和播後鎮壓為突破口,切實提高播種質量

在小麥播種環節中,要特別重視適量播種、寬幅精播、播後鎮壓等關鍵措施。

(一)適墒播種

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墒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的70%~75%。在適宜墒情的條件下播種,能保證一次全苗,使種子根和次生根及時長出,並下扎到深層土壤中,提高小麥抗旱能力,因此播種前墒情不足時要提前澆水造墒。在適期內,應掌握“寧可適當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則,做到足墒下種,確保一播全苗。水澆條件較好的地區,可在前茬作物收穫前10~14天澆水,既有利於秋作物正常成熟,又為秋播創造良好的墒情。秋收前來不及澆水的,可在收後開溝造墒,然後再耕耙整地;或者先耕耙築畦後灌水,待墒情適宜時耘鋤耙地,然後播種。也可以採用先築畦播種,後灌水蟄實的方法,要注意待地表墒情適宜時及時劃鋤破土出苗。無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要在前茬收穫後,及時進行耕翻,並隨耕隨耙鎮壓,保住地下墒情並根據氣象預報確定播期。

(二)適期播種

溫度是決定小麥播種期的主要因素。小麥從播種至越冬開始0℃以上積溫570~650℃為宜。各地要在試驗示範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播期。魯東、魯中、魯北的小麥適宜播期一般為10月1日至10月10日,最佳播期為10月3日至10月8日;魯西的適宜播期為10月3日至10月12日,最佳播期為10月5日至10月10日;魯南、魯西南為10月5日至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7日至12日。如不能在適期內播種,要注意適當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結合。

(三)寬幅精量播種

實行寬幅精量播種,改傳統小行距(15~20釐米)密集條播為等行距(22~25釐米)寬幅播種,改傳統密集條播籽粒擁擠一條線為寬播幅(8~10釐米)種子分散式粒播,有利於種子分佈均勻,減少缺苗斷壟、疙瘩苗現象,克服了傳統播種機密集條播,籽粒擁擠,爭肥,爭水,爭營養,根少、苗弱的生長狀況。因此,各地要大力推行小麥寬幅播種機械播種。要注意給播種機械加裝鎮壓裝置,播種深度3~5釐米,播種機不能行走太快,以每小時5公里為宜,以保證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在適期播種情況下,分櫱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18萬;分櫱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在此範圍內,高產田宜少,中產田宜多。晚於適宜播種期播種,每晚播2天,每畝增加基本苗1萬~2萬。

對於小麥規模化種植面積較大的農戶,提倡採用小麥多功能一體機寬幅播種技術。該技術是在玉米秸稈還田環境下,不進行耕翻整地作業,由專門機械一次進地可完成間隔深松、播種帶旋耕、分層施肥、寬幅精量播種、播後鎮壓等多項作業,具有顯著的節本、增效作用。

(四)播後鎮壓

從近幾年的生產經驗看,小麥播後鎮壓是提高小麥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質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要選用帶鎮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在小麥播種時隨種隨壓,然後,在小麥播種後用專門的鎮壓器鎮壓兩遍,提高鎮壓效果。尤其是對於秸稈還田地塊,一定要在小麥播種後用鎮壓器多遍鎮壓,才能保證小麥出苗後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能力。

四、及時查苗補種,確保苗勻苗齊

小麥要高產,苗全苗勻是關鍵。因此,小麥播種後,要及時到地裡查看墒情和出苗情況,玉米秸稈還田地塊在墒情不足時,要在小麥播種後立即澆“矇頭”水,墒情適宜時摟劃破土,輔助出苗。這樣,有利於小麥苗全、苗齊、苗壯。小麥出苗後,對於有缺苗斷壟地塊,要儘早進行補種。補種方法:選擇與該地塊相同品種的種子,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後,開溝均勻撒種,墒情差的要結合澆水補種。

山东金秋种小麦,看农业厅推荐哪些优质专用品种!
山东金秋种小麦,看农业厅推荐哪些优质专用品种!山东金秋种小麦,看农业厅推荐哪些优质专用品种!

長按上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種子天下

坐享種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