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橋中學這兩位老師,分別畢業於華中師大、浙師大,選擇去了新疆!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開啟援疆生活

受國家援疆計劃感召,新學期伊始,柴橋中學語文組的戴麟老師和歷史組的鄭志成老師便攜手跟隨浙江援疆團遠赴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援教生活。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轉眼,他們來到新疆半月有餘,回望這段時光,有諸多感觸。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戴麟,198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200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北侖區柴橋中學語文教師。曾獲北侖區教科研先進個人、北侖區高中語文教壇新秀等多項榮譽稱號。工作14年來,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專注教學,獲得了師生的一致好評。現赴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第三中學支教。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鄭志成,2005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北侖區柴橋中學歷史教師。曾獲寧波市教壇新秀一等獎、浙江省教壇新秀等榮譽。任教13年來,始終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育理念,潛心育人,專心鑽研教材教法,形成了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的喜愛。現赴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第二中學支教

初入新疆 嚴峻的職業考驗

談及來到新疆的所感所想,兩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考驗”二字。無論是乾燥的氣候環境,還是不習慣的飲食方式,都為他們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但更為嚴峻的是來自教學工作上的挑戰。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初到新疆沒多久,戴麟老師便先後承接了高二文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三中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學校教研室的管理工作等五項任務。同時,由於庫車三中的學生中有一半是維族學生,他們的漢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這還需要戴老師每天花費大量的課餘時間備課、輔導學生。

“來到新疆之後,我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早上八點起床,晚上忙到半夜十二點,甚至凌晨一點都是常有的事。三中的同事常說,新疆的日照時間長,白天特別長,可是在我看來,還遠遠不夠。”戴麟老師在隨想中寫道。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支教於庫車二中的鄭志成老師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除了日常的平行班教學工作,他還擔負著“組團式”援疆教師團隊的新聞通訊報道和名師工作室的運營工作。

庫車二中是庫車縣最優秀的學校之一。近年來,由於新入職的教師較多,教職工流動性較大,學校迫切需要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傳幫帶”的指導。針對這一情況,鄭老師每天都在不斷思考該如何傳播新的教學理念,如何在教學上帶好年輕教師,打造先進的教研組。

感受新疆 文化與美的交流之旅

一路從烏魯木齊到阿克蘇再到庫車,無邊的戈壁灘,巍峨連綿的天山,端莊肅穆的文物古蹟,都給兩位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熱情奔放、淳樸可愛的庫車人民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久違的關懷,體驗到了新疆獨特的風土人情。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對於兩位老師來說,這次援疆不僅帶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我很樂意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把新疆之美傳遞給湖北、江浙的親人及各省的同學朋友。我要告訴我身邊的人新疆的美,讓越來越多的人來新疆旅遊、援助、發展和置業。”戴麟老師如是說。

紮根新疆 做力所能及的改變

新疆帶給了他們美好的體驗,但與此同時,兩位老師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庫車三中建校於1973年,可正是這樣一座已有40多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名校,校區內卻沒有一所設施齊備的圖書館,教室裡也沒有可供學生借閱的讀書角。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該如何獲取必需的精神食糧,成了戴老師心頭縈繞不解的難題:“我知道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願意盡我所能,也希望有識之士能夠奔走呼告,幫助庫車三中解決這樣一個迫切、細小又意義非凡的問題。”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肩負著教學創新,“傳幫帶”的責任,面對截然不同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鄭志成老師同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面對這一難題,他沒有畏懼,而是選擇迎難而上。他表示:“作為浙江人,我們應該牢記‘敢為人先,幹在實處,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而作為志願援疆者,我們更應踐行‘舍家保國,傾情援疆’的援疆精神。每每想到這些,都會讓我打起精神,整裝待發,雖然困難重重,但也決心滿滿。”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援疆之路,既平凡也不平凡。

籽落疆南,靜待花開!

柴桥中学这两位老师,分别毕业于华中师大、浙师大,选择去了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