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編鐘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而我們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於地下2430年後,曾侯乙編鐘得以重見天日。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乾後,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鐘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 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曾侯乙編鐘來自戰國時期,它長748釐米,寬335釐米,高273釐米。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學界為之震驚,因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宏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中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文明古國”的歷史輝煌!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喜歡本文的朋友點擊關注哦,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