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下)

二戰末期的“土耳其海峽危機”

1944年初,蘇聯軍隊發起凌厲的戰略總反攻,英美軍隊在意大利南部戰場也取得重大進展,法西斯國家的敗局已定。土耳其的中立立場向盟國方面傾斜,日益疏離軸心國。4月20日,土耳其宣佈立即全面中止對德國的鉻礦出口,並表示輸往德國的其他重要戰略物資也將做相應比例的減少,6月15日開始禁止德國船隻通過海峽。然而土耳其人的“覺悟”太晚了,已經捱過了最艱難時期的“俄國巨人”豈會放過背信棄義的“突厥狼”?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法西斯德國的潰敗已指日可待。6月23日,英美聯合向土耳其發出照會,要求土耳其立即斷絕同德國的外交及經濟聯繫。8月2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通過與德國斷絕外交和經濟關係的決議,雖然英美對此表示歡迎,然而與英美的熱情形成了鮮明對比,蘇聯人卻認為土耳其的行動不但“過遲”,而且“沒有必要”。

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下)

蘇聯對土耳其不滿的發洩很快便集中到黑海海峽的管理問題上。二戰期間, 斯大林外交政策的目標非常明確,即不僅要保住蘇聯既有的領土和利益,而且還要利用一切可能去奪回沙俄時代曾有過的領土和利益。於是他的目光便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黑海海峽上,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廢除1936年的《蒙特勒公約》,理由之一是“它與國聯聯繫在一起,而後者早已不復存在”。這一表態似乎是要將新的海峽公約和新的國際安全組織聯合國聯繫在一起。但新解密的檔案顯示,這樣的想法既便真的存在過,也未能維持多久。1945年2月20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中東處制訂的《關於海峽體制問題》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對蘇聯最有利的解決方法是,蘇土達成海峽問題的雙邊協定。與此同時,獲得三巨頭的一致同意,英國不對蘇土雙邊協定加以反對。不算最有利但也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則是,由所有黑海國家制定新的海峽制度,同樣要獲得三巨頭的同意”。1945年2月24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向蘇聯駐土耳其大使維諾格拉多夫通告:“當土耳其宣佈處於戰爭危險中時,不希望聯合國安理會作為土耳其的保護者”。準備如下“兩種方案”:一種是隻有黑海國家,既蘇聯、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參加,非黑海國家只有在必需時才可參加;另一個方案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土耳其、蘇聯或巴爾幹及地中海國家參加,意大利和西班牙除外。兩個方案中都沒有英美。

這說明,雅爾塔會議後,蘇聯已經確定了以雙邊方式來解決海峽問題的基本方針,不但沒有再提出聯合國框架下的新海峽公約,在實踐層面也不準備與英美進行談判和交易。雖然仍認為海峽問題的最終解決要以三巨頭的一致同意為前提,但在該問題上的實際政策是,自己單方面達成協定後,讓英美在黑海海峽問題上面對和東歐一樣的既成事實,最終不得不接受之。雅爾塔會議上規定,1945年3月1日前對軸心國宣戰的國家都可獲得邀請,出席4月25日的聯合國成立大會,而土耳其卻是在1945年2月23日對德宣戰,從而以“戰勝國”身份加入聯合國。這讓蘇聯利用土耳其參戰問題使自己在解決海峽問題時獲得更有利地位的指望徹底落空。1945年3月,蘇聯對土耳其發動了強大的宣傳功勢,指責土耳其在戰爭中對蘇聯奉行敵對政策,3月19日蘇聯宣佈廢除1925年簽訂的蘇土友好中立條約。就這樣,在納粹德國尚未投降的二戰末期,一次嚴重的“土耳其危機”卻悄然開始了。危機開始後,土耳其駐蘇聯大使薩波奉召回國。4月4日離開莫斯科前他專程拜訪莫洛托夫,詢問後者對蘇土新約的看法。莫洛托夫表示,他更希望土耳其政府先提出對蘇土新約的目標。6月7日薩波返回莫斯科,提出締結《蘇土中立和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這次莫洛托夫態度積極,就薩波提交的條約草案提出如下修改建議:(1)同意蘇聯在海峽建立軍事基地;(2)將土耳其東部的卡爾斯-阿爾達漢地區劃給蘇聯(兩地於1878年併入俄國,1921年蘇土友好條約中又劃入土耳其);(3)蘇土兩國在多邊協議達成前先行修改《蒙特勒公約》。除蘇土兩國外,海峽對一切國家均不開放,蘇土對海峽實施聯合控制。以上問題土耳其顯然無法接受,莫洛托夫“貼心”地暗示道,只要蘇聯提出的第四個問題,既廢除英土條約或土耳其改變外交政策獲得解決,上述三個問題的解決“將會容易很多”……這實際上是直接要求土耳其以“衛星國”的身份,倒向蘇聯。土耳其人對此斷然加以拒絕。

二戰期間的蘇土黑海海峽危機(下)

面對蘇聯的好胃口,隨後波茨坦會議上黑海海峽問題和蘇土關係成為了蘇聯美三國討論的重點。丘吉爾對斯大林表示,他對俄國在黑海出海口的狹窄通道表示理解,但強調不應讓土耳其人感到不安。斯大林則針鋒相對地辯稱,解決海峽問題的新決定,包括提出領土要求都是土耳其要求和蘇聯簽署新的聯盟條約的結果。美國人對此的反應最為耐人尋味。在波茨坦會議前,提交給杜魯門的報告中建議,“從長期和總體安全的角度看,應限制和拖延在黑海海峽問題上的辯論,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對該問題的最終決定要延遲,直至這些問題已成為總的和平調節計劃的一部分”。也正因為如此,杜魯門同意蘇聯的建議可以“改善俄土關係”,並承認蘇聯對土耳其的領土要求“不是蘇聯政府對土耳其的野心”。但杜魯門也指出:“說到領土問是,它涉及的只是蘇聯和土耳其,應該由他們之間解決;而黑海海峽問題涉及我們所有人及許多其他國家。”言下之意,美國對黑海海峽不會置之不理,美國希望將黑海海峽問題納入戰後世界秩序的總體安排中,反對通過雙邊方式來解決。最終,在英美的反對下,黑海海峽問題不但未能被列入波茨坦會議議程,美英甚至還在議定書中申明《蒙特勒條約》因不適合現狀需允以修改時指出,“這一問題將是蘇美英三國政府與土耳其政府直接談判的議題”。這實際上是在變相的指明“海峽體制的改變必須由所有強國共同確定”。

英美的立場讓土耳其備受鼓舞。1945年8月20日土耳其政府照會兩國,正式就海峽問題向英美提出援助請求。11月2日美國復照土耳其,表示願與英國一起參加重新審議《蒙特勒公約》的國際會議,第二天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向蘇聯提交了美國有關海峽問題的照會。11月23日英國駐蘇大使卡爾向莫洛托夫表示,英國支持美國的立場。12月5日土耳其宣佈贊成以美國的建議作為接下來討論海峽問題的基礎。至此,蘇聯期望的以雙邊方式解海峽問題的政策被徹底否定,蘇聯隨即中斷了與土耳其的締約談判。蘇英美在土耳其的強硬對抗已成不可逆轉之勢,由戰爭末期開始發酵的“土耳其”危機進入了一觸即發的白熱化階段。蘇聯在土耳其邊境陳兵十多萬,其黑海艦隊還舉行了大規模作戰演習,明顯向土耳其施壓。美國也不甘示弱,以“富蘭克林·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為首的一支美國艦隊立即駛進地中海,英國艦隊也對土耳其港口進行訪問,顯示保衛土耳其的決心,黑海海峽頃刻間陷入了冷戰的陰影之中。1946年11月,美國參聯會正式向杜魯門提出了希臘和土耳其進行軍事援助的建議。1947年3月12日,隨著“杜魯門主義”的正式出臺,美國宣佈接受了土耳其為美國的新重大利益所在,冷戰的邊界在這裡開始劃定,土耳其開始加速倒向美國的步伐。1948年3月,美國讓土耳其以歐洲國家的身份參加了馬歇爾計劃,4年後土耳其正式加入了北約。至此,蘇聯企圖通過威懾和顛覆土耳其來奪取海峽壟斷權,向南擴張的幻想破滅了,並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宣佈“放棄對土耳其的所有要求”。

然而“土耳其危機”就此結束了麼?答案是或許、可能、未必!作為“俄國外交三百年裡最重要、最複雜的問題之一”,黑海海峽問題成為了俄國人的心頭之悸。事實上,只要《蒙特勒公約》仍被認為“並不完全符合俄國的根本利益”,那麼聚焦於“海峽”的“土耳其危機”就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結束的那天,無論是“對德作戰”還是“打擊ISIS”,只要有足夠的藉口,“博斯普魯斯”的傷疤就會被隨時揭開,一如我們今天見到的那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