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稱帝算起,到宣統帝退位,這兩千年的時間裡,爲什麼感覺社會沒有大的進步?

air阿C


社會有些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的,比如以前選舉人才用舉孝廉、後來改成科舉;但有些方面又是有很大退步的,比如對女性的貞潔束縛越來越變態。

但在科技方面,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火藥的發明也是偶然中才發現的,而且還被歐洲超過了。為什麼中國兩千多年就沒有技術進步呢?

首先,大一統導致的思想高度統一,“旁門左道”的思想沒有生存的空間,也就不會產生“基因變異”,這樣雖然維持了溫穩定,不會有壞的思想產生,但同樣也不會有好的思想產生。

其次,窮。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吃飽飯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會餓死人的,改革開放以前的和平時期都會餓死人,更不要說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了,所以古代為了不餓死人,非常重視農業,並打壓一切和農業無關的產業,尤其是打壓商業。

第三,禁慾。“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是朱熹說的,但起源於《禮記·樂記》。這裡的“人慾”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如私慾、淫慾、貪慾等,可是,正是這些私慾帶動了社會的進步,如果沒有私慾,歐洲也不會去大航海。


上丞工作室


還好,我們現在當家作主了,有了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政黨,一個先進的社會制度,在我們的國家裡,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尊重人權,言論自由,官員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欣欣向榮,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教育,醫療,住房等各種關係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實現了全民覆蓋,我們正在引領世界發展的腳步,世界各國人民都向我們投來了羨慕讚許的目光!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驕傲,要戒躁戒躁,我相信在偉大黨的領導下,我們將迎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小津雲


這個問題提問的有水平,先給提問者點個贊!

從民主、法治、憲政的角度看。從秦朝建立,一直到清朝滅亡,為何中國的社會並沒有大的進步?

從秦朝建立,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政治一直法儒之爭。

先說法家。


法家主張貧民、辱民、弱民、疲民、愚民、虐民。其核心是愚民。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

韓非子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實行文化專制,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法家還提出三綱理論。韓非謂之: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法家還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韓非謂之:主而誅臣,焉有過!

總之,是讓人民做君主的狗奴才。韓非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而儒家的觀點恰恰相反。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臣子。就是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今日謂之——憲政。

儒家才主張真正的法治。

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

不罪無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秦朝、漢武帝、明清時期,法家思想佔統治地位。 周王朝、漢文帝、隋唐宋、北洋政府時期,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

秦始皇創立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

漢文帝時,重用儒家大師張倉為丞相,廢除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

漢武帝時,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張湯甚至以腹誹罪,處死儒家大師顏異。【腹誹罪,就是肚子裡罵漢武帝之罪】

隋文帝是,再次廢除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明清時期,再立誹謗之法。


在《大明王朝1966》開頭,周雲逸因誹謗朝廷被梃杖打死。就是法家思想的完美體現——禁心、禁言。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治,孕育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隋唐宋,富庶、繁榮、強大。周王朝和北洋政府,文化繁榮,思想自由,大師輩出,百家爭鳴。 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的秦朝,百姓民不聊生。漢武帝更是用法家酷吏,把皇族和群臣屠戮殆盡。劉徹把國家搞的餓殍遍野,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法家思想的統治,不但孕育了中國人的奴性。更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

現在,儒家思想正在一點一點的代替法家。下面舉一則實例——聶樹斌案:

1994年,聶樹斌因自行車顏色與罪犯相同,被以強姦殺人罪槍斃。二十年後,山東高院宣判聶樹斌無罪。

聶樹斌案就是法家寧枉勿縱與儒家疑罪從無之爭。最終儒家思想取得勝利,這也是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次進步。


楊朱學派


因為一直獨裁集權,家天下,貴族特權掌握土地和財富!雖然朝代更替,本質沒變。都經歷短暫的繁榮,隨著利益集團固化和土地兼併矛盾逐漸升級到改朝換代。結果都以人口減半,經濟崩潰,科技文化斷層為代價。循環往復慢速前進,躺賺的利益集團都擅長弱民,防民之手進而防民之口。

貴族強而民弱註定要失敗!失去平衡和制約,腐敗只能更甚!連馬背上的民族北魏和滿清都被腐蝕腐敗到不願意居安思危尚武操練。像乾隆為代表,精細鐘錶,洋槍等科技都當自己的愛好,難道就不想自己也造一個試試?可想不去發展和學習的原因,是在長久的愚弄百姓以穩坐江山中選擇了後者!並以世界第一的經濟體而驕傲自滿,到處為自己歌功頌德,宣傳天下太平。最終忘戰必危!

民強則國強!比如美國就算誰打贏了他的軍隊,還有2.5億支槍等著侵略者,這不敢想象!

作為第一大的經濟軍事強國,不但沒有歌頌自己!還時刻把俄羅斯當做假想敵,做好各種反恐設想。不斷尋求平民和管理者之間的平衡,被動促進完善制度和防止腐敗大面積滋生!

反思正視自己,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演,就要敢於直面自己的弱點,學習別人得強項。才能真正的強大崛起😊推動進步


慧立康


把管理發揮到了極致!



枉凝眉S


確實如此,有點只是不停的暴亂篡權戰爭殺戮破壞,至於原因我提一個新的觀點:秦始皇沒有開好頭,陳勝吳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大的壞,所以後世有權的都想奪權當皇帝,有權的皇帝都想著怎麼不會被奪權篡位,在這樣的氛圍中當權者哪有心思考慮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中國歷史成了一個死循環只有權力的野蠻陰暗的遊戲,象日本那樣再有權的幕府將軍誰敢取天皇而代之嗎,如果秦始皇作為第一任皇帝能連續傳續幾代皇權穩固神化後,沒有人敢再有非分之想的時候就可以放心下放權力,社會回家就會進入一個發展的良性循環。後世看到劉邦朱元璋這種榜樣就都看樣學樣老百姓也都能接受了。


David242616143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歷史的發展總是迷霧重重,我們弄不清楚很多問題的根源是我們研究歷史課題工具的落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諸如像本題這樣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就如同人類會越來越聰明一樣,歷史也會越來越明晰。

沒有比較,就沒有疑問。本題疑惑的根源可能在於我們的郡縣社會與近現代百十來年的發展相比,各方面都太過緩慢,似乎有所停滯,想要弄清其中的根源所在,但又無從下手,感覺迷茫,那是因為我們研究歷史的工具太過粗糙了,用以往的歷史分析方法是很難得出這一類問題的答案的。



我們以往將歷史階段簡單的分為石器,青銅器,鐵器等等時代,就好似升級一樣,相對應一定的社會模式,諸如,奴隸,封建社會等等,看似一個完整的體系,實際上這種歷史分析太過粗糙,他只能解決一些粗淺的問題,但更細緻的問題就無法解決。


比如說,在歐洲,有很長的時間都是奴隸社會,而我們根本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奴隸社會,但是在生產工具上,我們又都處在鐵器時代,這種粗糙的劃分,不細緻的分析往往給歷史學帶來難以想象的困惑,我們弄不清為什麼我們曾經很先進,工業革命卻在歐洲爆發,為什麼幾千年來發展緩慢,近百年會如此之快,然而隨著信息革命的來臨,這些問題或許都將得到解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由諸侯家族管理的分封制向由中央集權的郡縣制轉變時,一個重要的技術進步就是鐵器廣泛應用。為什麼這樣說?郡縣長官是流官,需要接替,那麼一個郡縣的公文就要交割,這在青銅器時代是不可能的,因為青銅刀具太鈍,單位時間砍的竹子有限,製作不了那麼多公文所需的竹簡,而鐵器的出現,讓這一問題解決了,所以技術的發展是影響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把鐵器與中央集權關聯起來,這就是關聯歷史分析。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們對於事物之間的關聯可以做的很細緻,甚至一個陶罐,一片竹簡,幾個篆體的文字我們就能復原一座古城,甚至復原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生態,這些都在慢慢走向現實。

回到本題,秦到清是中國的郡縣社會,這個社會未能爆發出像工業革命那樣的突飛猛進也是社會各個信息源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結果。重要的是,我們要依靠現代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認識找到影響發展的關鍵信息源在哪,這不僅對歷史的研究有重大意義,也對人類的發展有現實意義。



諸如此類的還很多,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人類對火的運用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相應的關聯物找到突破這些問題的關鍵,我們對過去歷史的迷茫並不會比對未來科技的恐懼更多,相信這些問題終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煙消雲散。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史書上冬眠的蛇


兩千多年來封建王朝!中國本質上都是一個王朝推翻王朝並沒有根本上發生質變更大的社會進步!

一、以人力,土地作為主要創造財富的時代

從能量守恆定律來講,中國一直遵循大家創造財富,大家互相傾軋,大家分餅仔,大家都想佔多一份,不過有時這個階層佔多一份那個階層點少一份罷了!到了分得少那個階層佔絕大多數的時候,用戰爭武力分餅仔的遊戲又開始了!以大量屠殺人口為代價!然後又將土地重新平均分配給戰爭的倖存者!大家又同於同一起跑線!呢個遊戲周而復始!

二、以科技發明作為主要創造財富的時代

而人類社會發生質的飛躍,就是我們還處於乾隆年代1776年,英國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向技術要生產力要財富,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中心入從此由中國東方轉向了西方,成就了永不落日大英帝國!之後一發不可收拾,一百多年來創造財富,比人類以往年代所創造總和還要多!

到了,到了咸豐年的1879年美國愛迪生更厲害,發明了“用電”,成就了美國新世界霸主到現在,從此人類進入了電氣化年代!生產力幾何級遞增!


DF東風快遞153699512


都這麼多人寫下答案了,也是不客觀,頭條問答最大的問題就是問問題的人主觀臆斷太多,所以還原歷史的人顯得答非所問!寫了這麼多廢話我來說一下我的判斷。

由秦始皇到近代這兩千年封建社會,進步很大,功績不容抹卻。大家給予判斷是基於清朝的“開倒車”,被列強凌辱,被日本侵略的慘痛經歷,教會我們弱後就要捱打。但是別忘了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和對世界的影響,可以不無自豪的講沒有中國的努力,世界都處在半奴隸社會,何談“進步”?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一個概念,進步這個說法到底是源於自己與自己的比較,還是自己與外界的比較,但是無論從自身,還是外界的對比中,我都沒發現我們止步不前過!如果你真的瞭解歐洲歷史,就回避不開一個問題,歐洲能有今天的發展來源於中國的啟蒙。在中國天文、算數、文學等一類科學沒引進歐洲前,歐洲的社會分工還保持很低的無效率狀態,因為他們的學習只存在於貴族階層,而我們早已把學習推廣至了平民。沒有我們的知識傳播,如果靠他們自己的話,可以說再過一千年,也不能把社會推進到現在這個水平,這就是現在不可一世的歐洲人。其次哪怕近代,“西化”也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般完美。他們從戰爭、社會結構、科技發展的一無是處,造就了他們近代史之前的無序。又因為這段無序造就了很多啼笑皆非的制度,而從國家角度考量的話,這些制度愚蠢至極,只是滿足了部分人的私心。話說起來太長,足夠寫一本書,想反駁的我可以一一領教。

其次,與自身做對比,秦朝書同文車同軌,建立郡縣制一直延續至今,就連希特勒都言過,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們的學校入手。跨越千年而類同的思想,足以證明了始皇帝的遠見。

在秦後的漢朝,保持秦朝優良的制度之後,獨尊儒術,確保了皇朝的權威性;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改朝換代實際上只是上層氏族的掌權者改換門庭,卻牽扯上了平民的廝殺,所以長遠的看,以儒家之道約束其下屬私心,可謂符合當時之需。

隋朝興科舉,解決了上層氏族在皇朝各職能的壟斷,也為覆滅埋下了隱患,盛唐藉著東風推行至今,難道還不能說明情況?此招看似招攬賢才實則有鞏固皇權的妙用,不得不說楊廣有眼光。

雖然後面皇朝的社會變革對社會影響巨大,但過於細化,過於專項,就不一一舉例了,畢竟和原來設規矩不同,是已有框架的再構造,是各方勢力的利益鬥爭,很難一言以蔽之,孰是孰非暫且不提,但是能夠引萬邦來朝,開如此多藩屬國,進步不大可能嗎?或者最少可以說明,我們進步不大,其他國進步更小,連乾隆這個廢物都號稱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以此拒絕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上供和通商,你沒有點底氣可以嗎?在朝代的更迭中,時有開倒車的現象,但是哪怕元朝和清朝也給我們貢獻了廣博的國土面積。而且實際是每朝每代皇權的控制力都有所加強,也在封建社會中也是進步。

再則,從社會民生的發展中,冶煉、燒製、紡織、耕種、天文地理、術數、詩詞書畫,以及四大發明的研發那樣不是走在世界前列,就因為近代歷史就詆譭我們幾千年的文明,可成知道如果我們不做先驅,他們所謂文明都沒有源頭,甚至再延遲幾千年!


不忘卻_不記得


帝制,其實質是家治。憑帝王自己的好惡實行傳宗接代的專制統治。這種專制方式視國民為奴僕豬狗,任其擺佈。國民不可有越帝王意識的非想,違者懲罰。古今傳統的忌諱語、文字獄,就是明顯的例子。帝王萬壽無疆,其勢可獨霸時空!這種方式只能長期使人們安處愚昧狀態。自然規律表明,人類的生存、繁衍,社會的進步,必須憑藉人類獨有的特點,即聰明智慧和知識的積累,依靠科技進步和發展的程度離開地球搖籃。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亦可改變人類自身的生理機能,成為適應宇宙生存的另類智能活物。這也應是唯物辯證法的根蒂。

摒棄崇帝愚民意識,提倡科學發展觀,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面向新時代,這是強國富民的唯一光明之路,頌古非今是沒有出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